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代君  康琴 《职教论坛》2012,(17):117-118,121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579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1)在总体上,中职生的心理防御机制趋向成熟,在部分防御策略上存在着性别差异;(2)中职生的应对方式不很乐观,与黄希庭2000年的研究结果相比,中职生在退避、忍耐和发泄的应对方式使用上比中学生较高,而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使用上较低;(3)成熟的防御机制与问题解决和求助呈显著正相关,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退避、发泄和幻想也呈显著的正相关。针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更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571名农村高中生面对困难和烦恼时的心理防御方式的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农村高中生的心理防御机制整体趋向成熟;(2)不同性别的农村高中生在投射、退缩、升华、幽默、回避、理想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潜意识显现、抱怨、解除和制止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不同学校类型的农村高中生在投射、压抑、幽默、制止、回避、理想化、消耗倾向、掩饰因子、分裂、躯体化和升华上存在显著性差异;(4)处于不同家庭气氛下的农村高中生在被动攻击、潜意识显现、压抑、交往倾向、掩饰因子、幽默、制止和回避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处于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农村高中生在投射、隔离和被动攻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上也达到了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的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对649名高中生面对挫折和烦恼时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发泄、幻想和忍耐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学校类型高中生在问题解决、退避和幻想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3)来自城市和农村的高中生的应对方式差异不显著,处于不同家庭气氛的高中生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不同的高中生在问题解决和幻想应对上存在极显著差异;(4)高中生学业成绩与问题解决应对方式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以4所多民族混合学校的855名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类型、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认知动力型、退缩型和完美型。(2)多民族混合学校中,汉族学生与东乡族学生在问题解决和求助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学生比东乡族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策略;汉族学生与回族学生在使用求助和发泄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学生比回族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使用求助和发泄策略。(3)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完美型学生使用问题解决、求助、发泄、幻想和忍耐的策略显著高于认知动力型和退宿型学生;认知动力型学生使用退避策略显著高于退缩型和完美型学生。  相似文献   

5.
以7所多民族混合学校和2所纯民族学校的3000名中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应对方式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在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忍耐上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回族中学学生在忍耐上显著高于藏族中学学生。应对方式存在年级差异,每个水平上初一最高,初二最低。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学校类型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年级差异,初中人际交往能力显著高于高中。问题解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幻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求助只对交往动力和交往技能有预测作用,发泄对交往动力和交往认知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简称中职生)心理韧性与自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尊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测量463名中职生。结果:(1)在目标专注和积极认知上,二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女生积极认知显著高于男生,家庭支持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高心理韧性中职生的问题解决、发泄、求助、幻想、忍耐得分显著高于低心理韧性中职生。(3)心理韧性与问题解决、发泄、求助、幻想和忍耐显著正相关;自尊与问题解决、求助显著负相关,与幻想显著正相关。(4)问题解决、发泄、求助和忍耐直接影响心理韧性,同时,自尊在问题解决和心理韧性间存在中介作用。结论:中职生的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韧性关系密切,帮助中职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困难,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可以提高中职生的自尊水平,有助于中职生心理韧性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亲子关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50名中学生进行“应对方式类型”及与“亲子关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积极解决、积极求助、积极宣泄的应对方式与来自父亲(母亲)的精神支持有正相关,与来自父亲(母亲)的人生观、思维的影响有正相关,与来自父亲(母亲)的感谢、爱情有正相关,其中消极宣泄是负相关;积极解决、积极求助、接纳、包容诉说、转移、日记法的应对方式与脱离父亲(母亲)的精神独立有正相关;忍耐、消极宣泄的应对方式与来自父亲(母亲)的精神压抑有正相关;幻想的应对方式与作为人生楷模的父亲(母亲)是负相关。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重视家庭的作用,让家长高度的重视自己言传身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留守高中生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及两者之间关系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留守高中生经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父母经常采用的教养方式有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度保护和过分干涉,较少采用惩罚方式;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孩子成熟的应对方式多存在正相关,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孩子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多存在正相关;留守高中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2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自我和谐组较多地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低自我和谐组较多地使用自责、幻想和退避,而在合理化上无显著差异;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各应对方式均有显著相关,自我灵活性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刻板性与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和幻想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自责和幻想能有效预测个体的自我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2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自我和谐组较多地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低自我和谐组较多地使用自责、幻想和退避,而在合理化上无显著差异;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各应对方式均有显著相关,自我灵活性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刻板性与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和幻想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自责和幻想能有效预测个体的自我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11.
以291名藏族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中学生心理韧性量表与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施测,探究藏族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其心理韧性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藏族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上水平;藏族中学生倾向选择的应对方式依次为:忍耐、问题解决、退避、发泄、幻想和求助,男女生之间不存在差异;多元回归显示,藏族中学生积极的心理韧性因子对积极应对方式的选择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50名中学生进行“应对方式类型”及与“亲子关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积极解决、积极求助、积极宣泄的应对方式与来自父亲(母亲)的精神支持有正相关,与来自父亲(母亲)的人生观、思维的影响有正相关,与来自父亲(母亲)的感谢、爱情有正相关,其中消极宣泄是负相关;积极解决、积极求助、接纳、包容诉说、转移、日记法的应对方式与脱离父亲(母亲)的精神独立有正相关;忍耐、消极宣泄的应对方式与来自父亲(母亲)的精神压抑有正相关;幻想的应对方式与作为人生楷模的父亲(母亲)是负相关。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重视家庭的作用,让家长高度的重视自己言传身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208名大一新生施测情绪智力量表(EIS)、自尊量表(SE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以探讨情绪智力、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应对方式方面,文科生在自责、幻想、退避上均显著高于理科生,独生子女在合理化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在求助方面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情绪智力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退避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显著负相关;他人情绪管理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自尊对消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力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5):103-104
本研究用开放式问卷对464名五年制师专生进行了调查,并用内容分析法对开放式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五年制师专生自我厌烦感的应对方式,包括有问题解决、逃避、合理化、求助、发泄、忍耐;在自我厌烦应对方式上,性别和城乡间的差异不显著;五年制师专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年级差异;非贫困生比贫困生用了更多的发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问卷法对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主地区的932名大学生的62项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该地区的大学生面对生活事件时的应对方式依次主要是: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女生比男生更多的采用求助和退避、忍耐等应对方式,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多的采用自责的方式而非贫困生更多的采用求助的方式;随年级的升高应对方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主要采用的是较为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学院大一和大二90后的本、专科学生495人进行了应对方式和心理自评量表的问卷研究。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及心理健康总均分存在着性别差异,但在年级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在应对方式上,女生在求助与幻想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可能采取退避的应对方式;大二学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求助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相似文献   

17.
应激理论强调: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引发不同的应激反应水平.本文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农村高中3个年级241名学生进行测量.显示农村高中生在应对生活事件时主要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男生和女生在求助和合理化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理科生在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问题解决和自责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家庭结构的农村高中学生在求助上存在显著差异;各年级高中学生在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高中生的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66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高中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及“合理化”项目存在显著正相关。高时间管理倾向者在“解决问题”、“自责”及“求助”三项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2)时间效能感与生活事件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时间监控观与生活事件中的“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等存在显著负相关等。高时间管理倾向者在生活事件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3)善于时间管理的高中生更多使用各种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采用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05名高职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职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问题解决、求助与自我价值感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与自我价值感的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自我价值感对应对方式的各因子有极显著的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法对708名被试研究对象考察了应对方式的特点、性别和专业差异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大专生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男生多采用解决问题策略,女生多采用求助策略;文科学生多采用解决问题策略,理科生倾向于自责和退避;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