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度报道,起源于西方新闻界,是西方新闻传媒竞争的产物.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是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新闻事态,相对于动态性报道而言,是对事件,事态做深层次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作为新闻学的专用词彚是西方新闻传播媒介竞争的产物。面对电子传播媒介“快”的优势,报界提出以报道的“深度”来抗衡,即不仅报道事态发展的最新动向,而且要报道、分析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深度报道一度也成了报界新闻的优势。在竞争激烈的西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深度报道这个概念起源于西方新闻学。它的雏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解释性新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报纸面临着广播电视的巨大挑战,在原有的解释性新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度报道渐渐不再是报业的专利。在西方新闻界,“ENG的声画同步,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有丰富新闻工作经验的资深记者担任新闻主持人。他们在屏幕上对新闻事态的分析、解释预测,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6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杂志型新闻节目《60分钟》就是一档典型的深度报道类栏目。《60分钟》的成功,掀开了西方电视新闻界进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深度报道,海内外学者,对它作了多方界定。西方学者的阐释,除了“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说明明日之意义”,之外,还有“深度报道是一种对表面报道的扩展”、“深度报道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报道”(转引自台湾钱震《新闻论》)。仔细研究一下我国近十多年的各种深度报道,它已超过了西方界定的内涵,我国《新闻学辞典》诠释为“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在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由此可知,它不仅是“核对昨日之背景,说明明日之意义”,还将新闻五要素拓展…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挖掘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凭借画面和声音,形象地对重大的新闻事件、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做有背景介绍、有分析解释、有归纳预测的新闻报道形式。西方新闻学概括深度报道是“以今日事态核对昨日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电视新闻报道的新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报道形式,在20世纪40年代诞生于西方,其特征被学者概括为“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据《新闻学大辞典》解释: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深度报道是指“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报道的新闻方式”。作为一种成熟的采访报道形式,它通过全面展现新闻事件各项要素,告诉受众整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重大影响和深刻意义。西方学者曾经将之概括为“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阐述明天之意义”。在深度报道方面,电视新闻一直具有传统优势,如何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水平,是电视媒体增强新闻宣传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积极应对新媒体竞争和挑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与简要地传递信息的消息不同,电视深度报道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阐释,从而展示出新闻事件的意义。电视深度报道应当触及社会生活的深处,挖掘事态的内涵,探究事态的意义。社会生活中,什么事件可以作深度报道,什么事件不值得大做文章,记者要有选择的眼光,要善于选题。  相似文献   

9.
薛亚红 《新闻传播》2010,(9):50-50,52
电视深度报道是通过电视声像画面对新闻事实进行的广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式、全景化深度解构。对新闻事实及时拿面的深度报道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实背后的深层内涵。本文结合定性分析与举例佐证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搞好电视深度报道需要注重的文本结构特征,认为只有注重点的切入、面的拓展以及记录事态发展过程、全景理清文本结构,才能使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影响力更强.  相似文献   

10.
首先,不忽略事件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任何细节。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发展趋势等方面深入分析事实的意义的报道方法。深度报道应对新闻事态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还原和再现。既要关注那些对新闻当事者有正面积极影响的事件细节,也不回避那些对当事人有负面影响,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细节...  相似文献   

11.
所谓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实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用西方新闻界权威人士的话说,就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天的意义”。现如今,深度报道这一报道方式已被国内新闻传媒广泛采用,同时更受到广大中国新闻受众的普遍欢迎。从美学的角度看,深度报道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关注与垂爱,原因在于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新闻报道方式的美学特征。 一、宏观思维,高屋建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深度报道百年发展轨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有新闻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继党派新闻、客观新闻后“新闻写作的第三次革命”。很多中国学者对深度报道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有人认为深度报道的概念出自西方,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自主创新独立发展起来的。但笔者认为,从19世纪60-70年代王韬、郑观应等中国最早的本土报人独立办报开始,  相似文献   

13.
一、深度报道的界说及其属性 深度报道的雏形发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解释性新闻,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四十年代,报纸为了与“电子媒体”的广播、电视新闻竞争,在原解释性新闻的基础上加以扩展,随着实践的发展,逐渐被公认为独立于“纯新闻”与“解释性新闻”的专门体裁。它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这样,一则报道在深度上就可胜过广播、电视报道,甚或报界同行。随着深度报道自身的发展,自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国兴起之后,深度报道已不完全同于原来的规范了,有了新的发展。 什么是深度报道呢?在我国新闻理论界颇有争  相似文献   

14.
邓涛 《新闻三昧》2005,(5):24-25
深度报道一词(in depth report),是从西方引进的。它在西方称为“解释性报道”,被认为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一天比一天流行的报道趋向”。美英又叫“大标题后的报道”,在法国名日“大报道”。有西方学将深度报道的特征概括为:“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冬艳 《记者摇篮》2007,(4):54-54,69
“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是深度报道的总体特点。相对于客观性报道而言的,深度报道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思考和判断,不仅追求报道的真实,更追求报道的深刻。经济新闻报道历来是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重点。因而,在各类深度报道中,经济新闻深度报道尤为抢眼。  相似文献   

16.
所谓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实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用西方新闻界权威人士的话说,就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天的意义。”现如今,深度报道这一报道方式已被国内新闻传媒广泛采用,同时更受到广大中国新闻受众的普遍欢迎。从美学的角度看,深度报道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关注与垂爱,原因在于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新闻报道方式的美学特征。 一、宏观思维,高屋建瓴 大凡优秀的深度报道,都离不开宏观思维。因为作者要报道的对象是一个广泛联系的动态体系,作者不仅要写出“新”来,而且要写出“深”来,作者  相似文献   

17.
关于深度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的出现,是对新闻体的新突破。深度报道要求用广阔的视野和深层次的思考去驾驭现实生活的重大题材,溯其根源,求其真相,判其出路。具体讲,它既要有深度——对报道对象作广泛跟踪,摄取材料,深入新闻事实内核剖析,揭示新闻的本质;又要有广度——大跨度、大范围地反映事物,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透彻而翔实地报道新闻事物的意义、趋向,做到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新闻具有传播知识和培育人才的作用,有着明显的知识性、教育性和导向性。因此,教育类新闻必须有恰当的报道方式,以达到教育新闻的特殊目的。深度报道"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以明明日之意向",这种特殊的新闻报道形式,非常适合于教育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9.
“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明明天之意义”,是深度报道的总体特点。经济类报道与时政报道、社会新闻不同,它追求的并不完全是“快”。一个经济现象、经济事件、经济数据,其背后往往蕴涵着国内的、国际的和历史的背景,读者也希望透过表象把握经济的未来走向。所以,一篇质量上乘的经济题材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0.
王德生 《青年记者》2012,(20):121-122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界流行的报道样式,指系统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报道方式.深度报道源于西方,是报纸和新闻杂志为应对广播、电视的冲击而推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