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一 般采用先双脚跳背越式过海绵垫和过杆练习,待背越挺髋、后屈膝、压肩、收腿过杆动作熟练掌握之后,再通过短助跑单腿起跳等背越横杆的练习巩固背越式过杆技术。而单脚起跳背越过杆与双脚起跳背越过杆技术有较大差别,所以学生尽管双脚起跳背越式过杆技术已经掌握了,一进入短助跑单脚起跳过杆总会出现一些技术变形,成为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的一个难点。 单脚起跳背越过杆与双脚起跳背越横杆的判别主要有两点:第一,单脚起跳不像双脚起跳那样背对横杆,而是身体侧对横杆,在空中要转体形成背对横杆姿势,所以在起跳中要注意有助于空中转体的动能形成。第二,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起跳技术是背越式跳高的重难点,为了更好地解决跳高教学与训练中的实际问题,解决背越式起跳技术的难点,突破难点,本文以动力学为视角分析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探析跳高起跳技术的实质,以期为广大教练员学习、理解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提供新思路,为有效提高运动员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助力,为提高背越式跳高竞技成绩献策。  相似文献   

3.
背越式跳高出现于1968年的第19届奥运会上,美国选手福斯贝里首次采用这项技术以2.24米夺走了冠军。但是,背越式跳高是田径技术中最难掌握的技术之一。特别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虽然在初学时学生有较高的热情,但在练习过程中会发现不易掌握,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再加上个别学生在练习中还会因技术动作不合理受伤,使许多学生知难而退,产生畏惧心理。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发现,利用一些辅助器材可以提高学生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掌握。第一,木制三角形助跳板。解决学生在起跳时普遍出现的一些问题,使起跳垂直向上,腾空高,身体滞…  相似文献   

4.
王勇 《体育教学》2012,32(12):56-57
指导思想: 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高中体育教材中的背越式跳高技术,辅教学内容是游戏方式的身体素质练习.背越式跳高技术是高中体育与健康田径类运动项目中的内容,学习背越式跳高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首先跳高运动对学生的身体协调、肌肉力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其次跳高运动是一项和自己比赛的运动,每一次起跳腾空过杆的过程就是一次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快速助跑是背越式跳高技术突出的特点,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又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因此助跑的好坏对掌握完整技术提高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田径教学大纲背越式跳高技评规定:助跑技评占10分,起跳技术占20分,腾空过杆技术占60分,落地技术占10分。明显的把  相似文献   

6.
背越式跳高快速弧线助跑起跳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背越式跳高的优越性在于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其实质是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的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的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两步”起跳  相似文献   

7.
1.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结构 田径跳跃技术一般被划分为助跑、起跳、过杆(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阶段。起跳技术阶段是指人体由水平运动转变为向前上运动阶段,人体直线助跑起跳产生起跳腾起初速度的动力是在起跳腿单腿支撑阶段跳获得的,而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的动力,不仅是在起跳腿单支撑阶段由起跳腿工作肌完成退让和克制工作所获得的。  相似文献   

8.
1、背越式跳高的技术与教学 背越式跳高动作技术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讲解的主要内容,背越式跳高由直线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几个技术动作组成。每个动作过程又都有它的技术特征、要领以及作用和原理。学生要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只有在了解和领会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1 问题的提出尽管目前在背越式跳高的具体教法和手段的运用上不尽相同 ,但在教学的走向与程序方面 ,主要表现有 :1)助跑→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完整技术的顺向教学程序 ;2 )起跳助跑 1~ 4步起跳→过杆落地助跑 4步起跳的完整技术的中间突破教学程序 ;3)过杆落地→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完整技术的逆向教学程序 (表 1)。上述 3种不同程序的教学孰优孰次 ,迄今尚乏充分的依据定论。表 1 各种《田径》教材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步骤分类及内容一览表类别教 学 步 骤第 1类1.使学生了解背越式跳高技术2 .学习和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3.学习和掌…  相似文献   

10.
<正> 在背越式跳高的教学和训练实践中,笔者发现正面助跑双脚起跳背越过竿练习(以下简称“正双”)对学习和改进背越式跳高技术有特殊的作用。为此,笔者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课(体育系一年级田径普修课)后对54名男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一、效果跳高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由学生的身高、专项素质和技术决定。为了反映技术掌握的水平,即技术对身高和素质的利用率,笔者建立了两个公式:Ⅰ=E/(C-B)+A×100%和Ⅱ=F/(D-B)+A×100%。式中A为直立重心高,B为直立手摸高,C为助跑双脚起跳摸高,D为助跑单脚起跳摸高,E为“正双”  相似文献   

11.
张萍 《中华武术》2022,(2):56-58
1968年第19届墨西哥奥运会迪·福斯贝里创造的"背越式"跳高距今已有几十个春秋,该项技术由创立到现在人们一直在研究,从外形到内在机制,对背越式跳高的认识由起跳腿起跳过渡到以摆动腿起跳这样的高度,为进一步认识背越式跳高技术奠定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在过分强调背越式跳高中的高速助跑,漂亮的背弓的同时,却一直在轻视摆动腿的重要作用。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技术动作是背越式跳高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助跑与起跳紧密衔接的枢纽,同时,起跳技术完成的效果与这一步的动作质量密切相关,深刻认识跳高技术的内涵,深化技术的理解,这不仅是正确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前提,也是实现科学训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事背越式跳高教学多年,在教学初期,是按全国体育院校田径教材的教学步骤与方法进行的。结果在每轮教学结束时,都会有10%左右的学生不能较好地完成过杆动作,出现屈腿、屈髋或上体立起等现象。后来,对教材、教法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并在实践中逐渐改进,结果使原出现错误动作学生比例逐渐下降至3%以下,效果显著。一、教材教法分析背越式跳高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其完整技术。体育院校田径教材几个版本中的背越式跳高教学,都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教学步骤。一是学习与掌握起跳技术。二是学习与掌握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  相似文献   

13.
背越式跳高是田径教学中主要项目之一。本文应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背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阶段主要易犯错误动作的关系,并且找出各级指标中的主要指标,为典型相关分析应用于田径教学与训练,认清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更好地改进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同时,为改进背越式跳高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田径跳高项目对起跳技术的要求就很精细。起跳是获得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的主要阶段。是跳高技术的核心。研究影响背越式跳高起跳效果的因素对指导跳高教学训练有重要作用,只有对  相似文献   

15.
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衔接技术原理及其训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背越式跳高运动学参数,构建了国内外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动作技术模型。借鉴力学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及其衔接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背越式跳高快速助跑起跳训练的练习手段。  相似文献   

16.
背越式跳高空中技术的原理与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8年,美国的福斯贝里以独特的背越式技术,夺得了第十九届奥运会男子跳高桂冠。十多年来,背越式跳高风行世界,先后有斯通斯、韦西格、朱建华及女子运动员西梅奧妮、迈法特,贝科娃等,都以背越式技术打破了男女跳高世界纪录。在实践中,速度型背越式的快速助跑起跳技术,已被人们所普遍接受,但对背越式的空中技术,却仍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在技术结构上,空中技术只是助跑起跳动作  相似文献   

17.
    
G823.1背越式跳高助跑倒二步技术在起跳中的作用=Therun-up in the back-over jump the important roleof the technique of“two-step back”in take off[刊,中,B]/朱志平//体育科学研究.-2001.-5(4).-35-36参6(LF)跳高//助跑//技术//起跳//作用//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倒二步是背越式跳高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重点论述倒二步技术在整个背越式跳高中起跳起着重要作用,希望教练员、运动员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李斌 《中华武术》2010,(6):53-53
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是跳高技术的核心,是获得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的主要阶段。如何提高起跳效果,是影响背越式跳高成绩的关键因素。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专门性练习和辅助练习对提高专门素质和专项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对防止和纠正技术中出现的错误是不可少的练习手段,也是跳高技术教学中的主要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背越式跳高起跳腿落地缓冲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的特点,阐述了起跳腿落地缓冲技术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落地缓冲动作的技术,提出在跳高的教学与训练中,不仅要重视起跳腿的蹬伸效果,而且不可忽视起跳腿落地缓冲的技术。这些对于人们加深对起跳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背越式跳高技术分为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技术都不复杂,并且该项技术是能够开发每位学生在纵向跳跃方面潜能的较好方法。学生在分解学习各阶段技术后,进行完整技术操作时,其练习高度的失误率居高不下。作者通过教学过程的跟踪,发现起跳距(起跳点与横杆投影点的垂直距离)偏小是整个技术动作失误的关键,所以说起跳距是背越式跳高的学习瓶颈。一、造成起跳前的准备动作不充分起跳距偏小是由于向杆的跑速过快,无法照顾起跳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