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学属于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近年来政治学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重视。《政治学概论》概述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等,是政治学类、公共管理类等多个本科专业均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凸显学科意识与学科研究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述议"能力,引导、推动学生的课外学习,从而提高政治学概论的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案例教学法是《政治学原理》教学中一项常用的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政治学原理》教学中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政治学原理》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政治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加强政治学理论与现实政治的联系。同时,在《政治学原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适时、适度和适当。这就要求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政治学原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多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政治问题、多鼓励学生研读政治学名著、多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学论文。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出现了很多关于企业的学科,分别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学、伦理学等领域阐述了企业的一些原理、观点、方法和规律,丰富和发展了企业的有关理论,但还缺乏一门从政治学领域来研究企业的学科。在“政治经济化”和“经济政治化”双向运动中,从政治学的视野中来展开对企业的研究就非常必要。《企业政治学》是从政治学视野中探讨作为政治实体的企业是如何在政治市场中谋生存和求发展,是在跨越目前有关企业若干学科的领域障碍之前提下来研究企业相关领域的理论总结。因此,企业的政治实体界定可以通过《企业政治学》构建的现实要求、学科要求以及内容要求三个层面来寻找其合法性和合理性支撑,从而更好地促进该学科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宁军 《河西学院学报》2013,29(4):114-120
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政治学原理》课教学中,带来了该门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质的飞跃,但在《政治学原理》课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影响了《政治学原理》课的实效性,只有明确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的技能和水平,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树立"以人为本"的多媒体教学理念,营造良好多媒体教学氛围,才能根本上增强《政治学原理》课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黄梅 《教育评论》2014,(3):111-113
《政治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新时期,对大学生政治人格的塑造、政治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来看,存在着课时安排不够合理,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团队有待建设,教学方式和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必须对政治学原理课程进行相应调整和改革,以提升政治学原理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政治学原理》复习指导河北大学法律系梁素贞政治学原理是政治管理和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王惠岩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学原理》。自1990年我省开考这门课程以来,已开考过六次。我省采用的是全国统一试题.试题的...  相似文献   

7.
由挪威著名教授斯坦因·U·拉尔森编著的政治学宏篇巨作《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汇集了政治学学科中不可或缺的定律理论、命题、概括及基本的思维结构。政治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定律、定理等。多年来,人们对于政治学提出的种种问题加以证明、引申、质疑或验证,使得政治学科不断得到新的发展。政治学作为像经济学一样在社会学划分和学术制度上得到公认的一门学科,有着许多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支撑,这些经典理论构成了这门学科的核心和基础。在这部著作中,斯坦因教授  相似文献   

8.
1980年政治学在中国重新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由此为政治学专业学生编写科学的政治学原理类教科书就成为学界努力的方向。30年间政治学原理类教科书建设历经了恢复和探索发展、规范建设、全面发展三个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材。这些教材对政治学人才培养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政治学原理类教科书也存在着:理论体系不成熟、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教材内容陈旧空洞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治学原理》作为社会科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如何进行教学,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教学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结合《政治学原理》课程特点及其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实践的积极探索,试图阐释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读写议"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不少人认为,《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和原理,并能够用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现实问题,这种认识自然没有错误,但是笔者认为,《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止于此,更重要的是要使正确的理论内化为学生的政治理想和追求,成为学生人生观的一部分,这应该是《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和追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当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代中国,这方面的工作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讲好《政治学原理》这门课,既要注重教学方法,也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安排。文章结合自己多年的《政治学原理》的教学实践经验,建构了问题、理论和现实关怀三步曲教学模式,即教学从问题开始;理论的讲述是在做减法——消除学生的疑惑;对现实的关怀是在做加法——"化"育人生。  相似文献   

12.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联合书报资料中心研制的2014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及《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又喜获丰收,全年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3篇次,在政治学学科期刊转载排名中位列第27位。其中政治学学科涉及全文被转载的期刊数量为281种,转载全文总量为1070篇,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要求: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现以"公司的经营"为例来谈谈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14.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是近代一部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也是一部论述权力与道德关系的著作。它第一次把道德从政治学中剥离出来,从此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了。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的梳理一下这一重要思想,以便更好地把握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以及政治学思想史的脉络。  相似文献   

15.
本书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精神,为适应在高等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需要而编写的。由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王兰垣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政治学以及伦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设置物质、发展、认识、方法、劳动、文明、劳动价值、剩余价值、阶级、民族、  相似文献   

16.
公民素养培养的缺位;偏重西方政治学理论、中国本土政治学话语权缺失、对中国社会现实政治问题的解释力明显不足等等,仍是目前高校《政治学》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政治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公民素养的培养应成为《政治学》课程改革的新指向,探索独有特色的政治学范畴体系等,这些都是高校政治学课程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11):61-61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5年度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鄂教高[2005]21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7年度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鄂教高[2007]11号)文件精神,我校物理与电子信息技术系张增常教授主持建设的《电磁学》课程被评为2005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政治与法学系冯毓奎教授主持建设的《政治学原理》课程被评为2007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投身课程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提高我校整体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经研究,决定对《电磁学》和《政治学原理》课程组进行表彰。  相似文献   

18.
经贸类大学的学生多是经济类、法学类、人文类等专业,他们对政治学的相关课程并不熟悉,因此如何做好《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的讲授任务,教学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论文结构分成三个部分:学生学习《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存在的问题;研究《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方法的意义;《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方法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类本科生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借用拉斯韦尔在《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中的分析框架,这一课程要解决的是教师与学生得到什么、何时得到以及如何得到的问题。就学生而言,他们得到了关于政治和政治学的结构化认知以及政治学的思维方式,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实现了知识与方法的同步成长。学生在“政治学原理”课程中的“所得”,既有即时效应的,更有影响终身的。而要真正有所得,学生需要在“读”“写”“思”“行”四个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自政治学学科在中国恢复和重建起,中国的政治学就在确立学科独立性的同时开始了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交融与整合。近年来,政治学与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其他学科进一步整合,出现了国际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社会学等交叉学科。在这个学科一体化的过程中,政治学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步介绍、系统引进和应用与提高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