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洁琼 《师道》2011,(2):41-42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生前一直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在和广大贫苦农民接触后,陶行知意识到平民教育的方向应该有所转变,他认为如果平民教育不能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去,是没有前途的。可是因城市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迅猛,陶行知一时无暇分身农村,而农村开展平民教育的困难较之城市也更多些,故而一段时期以来,乡村平民教育实际处于城市平民教育运动的附带状态。  相似文献   

2.
李克 《成人教育》1996,(10):25-26
乡镇的农科教结合工作李克我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应该重点抓好农村教育。许多有远见的教育家很早就看到这一点,陶行知在投身二十年代初期的平民教育运动时说:“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往往在乡下”。教育应该下乡,但这种下乡的教育不能是...  相似文献   

3.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是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中颇有影响的思想之一,本文通过对其平民思想的分析介绍,并进一步阐述他的思想对当代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是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中颇有影响的思想之一,本文通过对其平民思想的分析介绍,并进一步阐述他的思想对当代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晓庄师范(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和山海工学团是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园地。1923年,陶行知提出了乡村教育问题,指出:“中国以农立国,一百个人当中有八十五个住在乡村里,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随着他对中国社  相似文献   

6.
晏阳初是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与乡村建设的倡导者,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并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从社会现实出发,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认识和解决农村的问题,并构建平民教育思想体系。本文主要是以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产生渊源为出发点,解读晏阳初平民教育的思想内涵,并以此为鉴,揭示其对当今农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晏阳初(1890.10.26-1990.1.17)是现代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四川省巴中人。他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事业中。尤其是他于1926年到1937年十年间,在河北定县(今定州市)进行的把平民教育用于乡村建设的整体经验,桕继在广西湖北、四川推行,这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是一项伟大的创举。之后,以定县实验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乡村改造运动,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推广,为中国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是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创者,他的平民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为当时中国的乡村改造运动指明了方向。时至今日,平民教育思想的目的、内容、实施途径、师资等方面的内容仍然值得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借鉴。本文阐述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提出了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颜芳 《文教资料》2014,(1):72-74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北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引起人们较多的关注,产生一场教育论争。论争的焦点集中在知识分子是否应该下乡,以乡村教育为重点还是以城市教育为重点,乡村建设运动是否有前途等。平民教育派、独立评论派和中国农村派等各方的观点对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阳初,是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被国际人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平民教育理论.在21世纪里,进一步探讨和深化研究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乡村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洁琼 《教育》2012,(2):59-60
教育家陶行知生前一直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在和广大贫苦农民接触后,陶行知意识到平民教育的方向应该有所转变,他认为如果平民教育不能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去,是没有前途的。可是因城市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迅猛,陶行知一时无暇分身农村,而农村开展平民教育的困难较之城市也更多些,故而一段时期以来,  相似文献   

12.
杨洁琼 《教育》2012,(4):59-60
教育家陶行知生前一直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在和广大贫苦农民接触后,陶行知意识到平民教育的方向应该有所转变,他认为如果平民教育不能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去,是没有前途的。可是因城市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迅猛,陶行知一时无暇分身  相似文献   

13.
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儒家民本思想及欧美新思潮影响下,20世纪20—30年代晏阳初率领同仁在河北定县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他们由社会调查出发找出农村社会的主要问题,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以及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在乡村平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变动及社会改良均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现代史上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运动的重要流派,对当代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晏阳初(1893—1990)是现代中国及世界平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家.是一位爱国教育改革家和教育救国论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晏阳初放弃了优裕的城市生活,走入农村,在河北定县开展改造农村的实验研究。他认为平民教育在社会改造和“民族再造”的过程中负有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晏阳初是我教育研究界的先贤,丰富的平民教育阅历和深刻的理论见地使他在学界饱享"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之盛誉。他积极倡导并实践民本教育思想,指出民力如矿藏,需要挖掘,推行"四大教育",提倡"博士下乡"等。在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之际,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值得农村成人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16.
晏阳初从事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是一场科学普及运动。他非常重视科学的作用,提出了科学普及的原则和途径以及“中国化的社会科学”的概念。事实上,科学成为他的平民教育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是当代农村教育改革的先声.也是现代农村教育理论形成的重要起点。作为其中“最中国化”的一位乡村教育家:陶行知自1927年至1937年十年间,从晓庄到山海,对乡村教育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乡村教育思想体系。深入研究其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今农村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后,中国一些教育家和教育团体纷纷开展乡村教育实验.并逐渐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教育运动。他们将教育的中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乡村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包括教育思想、政治、经济的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晏阳初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平民教育家。他的平民敦育观主要是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三大教育主体,集中进行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以期培养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和公德心的“整个的人”。这种教育观对于当代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借鉴意义:应该把教育看作是系统工程;重新认识乡村文化对教育的独特优势:重视教育在乡村建设和改造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20.
晏阳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首创平民教育的著名教育家,也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的先驱者。平民教育运动肇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2 0年,晏阳初从美国留学口国后,全心全意地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50年代起他居住在海外,积极推行国际平民教育运动,为全球乡村改造而奋斗,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七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地从事平民教育的实践,并形成了一套平民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写下了独特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