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回顾了基于互动性媒体——社会化媒体雏形的信息传播行为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的进路,进而讨论了社会化媒体对于信息传播产生的微观与宏观作用(即社会化媒体对个体信息接受行为的变革以及社会信息流动模式的变革),最后综述了社会化媒体信息推荐——这一基于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的新的应用性研究领域。通过综述可以看出,社会化媒体为信息传播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包括理论创新和应用性研究的创新;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基于社会化媒体的经验性研究更关注商业领域的应用性研究,而缺乏基础性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姜兰  侯婕 《情报科学》2019,37(8):92-96
【目的/意义】高等学校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责任,同时也承担着服务社会的职责。本文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路径,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知识资源满足社会民众日益增 长的知识需求,推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进程。【方法/过程】借鉴信息传播学以及社会化服务的理论,以长春 工业大学图书馆作为案例,对其社会化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面向学校周边公众进行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需 求调研。【结果/结论】探索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路径,即信息资源服务数字化,建立智慧图 书馆服务平台以及建立全方位立体的咨询平台。  相似文献   

3.
李宇佳  胡漠 《情报科学》2022,40(3):33-39
【目的/意义】学术新媒体的产生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了学术资源流转和共享的新途径。为保障学术新媒体 的可持续发展,探析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不可或缺。【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 结合学术新媒体知识产生的流程,析出了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的构成要素,并探析其协 同价值共创模式及该模式的驱动路径。【结果/结论】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包含协同 价值共创主体、协同价值共创客体、协同价值共创环境、协同价值共创技术四个主要方面,并提出了协同转化、结构 优化、风险规避、技术共享四种驱动路径。【创新/局限】分析了多元主体协同的整体框架,对多元主体内部如何通过 协同及实现价值共创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媒体的兴起推动了用户参与创新的方式由线下转向线上,使用户参与创新日益向分布式、网络式和协作式转变.学术界对此变化的关注逐渐升温,并产生了一些创造性的成果.本文基于该主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首先解释了社会化媒体情景下用户参与创新的起源和内涵,并对实践中出现的多种基于社会化媒体的用户创新方式进行了类型划分.进一步地,从社会化媒体情景下用户参与创新的前因、过程和效果3个方面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社会化媒体情景下用户参与创新的系统性解释框架.最后,就社会化媒体情境下用户参与服务创新、识别有效创新用户、用户知识转移过程以及创新生态网络等问题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信息服务的优势,分析了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和成因,提出了如何有效发挥和创新发展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创新团队中的两类知识演化模式——知识整合与知识创造为切入点,以共享心智模式为中介,探讨移动社会化媒体对创新团队中的知识演化模式的影响机制。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解创新团队成员使用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四个需求对团队共享心智模式两个度量维度——相似性和准确性的作用,进而研究共享心智模式对知识整合与知识创造的不同影响程度,最终形成移动社会化媒体对创新团队中的知识演化机制的影响框架。其研究成果将完善移动社会化媒体以及创新团队中知识管理的理论框架,为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健康发展和规范使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隐性知识转化正成为知识管理和知识转化研究的焦点,核心目标是实现对隐性知识转化的激励.现有的研究局限于目标激励、期望激励、需求激励、公平激励等内容型激励和过程型激励的实施,忽视了强化型激励在隐性知识转化中的作用.斯金纳强化激励理论为隐性知识转化的深化构建了新的平台.正向正强化激励、负向正强化激励、负向负强化激励、正向负强化激励对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内隐化均存在着现实性的激励作用.这些激励路径的微观阐释开辟了隐性知识转化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作为媒体的信息服务功能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准确把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的传播、树立文化自信、自强意识,是当前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新媒体技术对于高校文化传承中的预见性、时效性、自觉性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胡媛  秦怡然 《情报科学》2019,37(1):22-29
【目的/意义】社会化知识创新环境下,基于微信的学术信息交流迅速发展。研究其中的用户学术信息交流 模式与模型构建,对促进用户的学术信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融合基于微信平台的学术交流发展,分 析其信息交流的特点,提炼出四种微信平台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结果/结论】针对不同的信息交流模式与其中的 用户特征,构建出基于微信的用户学术信息交流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用户动态画像的学术新媒体信息精准推荐模型是满足学术新媒体用户对学术信息 资源精准化、个性化与专业化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术信息流转效率以及价值增值的有效途径。【方法/过程】在 探究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学术新媒体用户需求与分层画像,重构学术新媒体用户画像 步骤,构建基于用户动态画像的学术新媒体信息精准推荐模型。【结果/结论】基于用户动态画像的学术新媒体信息 精准推荐模型能够实现学术信息资源与用户的精准对接,提升用户忠诚度,更好地服务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活动。 【创新/局限】从理论框架角度分析与构建学术新媒体信息推荐模型,后续将重点研究模型的技术实现与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化媒体情境中信息素养的内容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哲 《情报杂志》2012,(10):170-174,164
信息化社会的人群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由于不同的应用情境被赋予了不同的要求,通过剖析社会化媒体网站与传统网站的区别,以及网络环境下传统网站信息素养研究内容的内涵,探讨社会化媒体情境赋予信息素养的新内涵.将用户使用社会化媒体的信息生产与信息消费行为过程与信息素养研究内容结合,构建出社会化媒体情境中的信息素养研究内容框架,并对该框架的应用范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胡吉明 《情报科学》2015,(1):15-18,34
本文着重研究了社会网络环境下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机制。首先,分析了社会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包括基于用户关系的非线性传播、低门槛平等化传播、信息级联增值传播等模式;在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化信息传播模型并从用户关系传播、社会化媒体传播两种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对模特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专业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传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社会化媒体为模特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时尚表演素材与市场动态资讯,帮助完成模特表演技能的演示与模拟,实现动作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技能迁移的全过程;在理论知识传授方面,社会化媒体使时尚信息的流通快速化、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理论学习的方式生动化。因此,社会化媒体使模特专业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数字化教学、交互性教学、混合式教学与泛在教学。最终,建构起模特专业教学的社会化媒体平台,规范社会化媒体在模特专业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发型团队组织创造力的成长是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研发型团队的激励过分注重需求激励、目标激励、期望激励和公平激励等内部性激励,忽视了强化激励的作用。隐性知识是研发型团队的主体性知识资本,知识转化是研发型团队的主导性知识行为。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型团队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强化激励、隐性知识转化和组织创造力的相关性研究可以揭示强化激励在组织创造力培育目标上的微观促进机理,发现对隐性知识转化的优势促进路径和不足之处,从而为强化激励的深化和拓展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表明:正强化激励对知识社会化、外显化、内隐化存在促进作用,负强化激励仅对知识外显化存在促进作用,知识社会化、外显化和内隐化对组织创造力的成长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颖 《科学中国人》2016,(5):120-121
伴随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发展了重大转变,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由此诞生。新媒体的产生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信息资源,实现了新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传统受众的地位。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以及新媒体自身的匿名性和互动性特点,为受众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受众个人道德判断能力的缺失、价值观的错位、人格扭曲等。由此引起了新闻媒体界以及社会的关注,央视媒体作为中央媒体,其信息传播的内容对受众影响深远,因此,文章在阐述新媒体环境对受众生态影响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价值取向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价值取向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学术博客中的创新知识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学术博客中的知识交流活动出发,对博客知识交流网络中的知识转移进行了分析,进而研究了学术博客知识转移的实现问题,包括知识转移的驱动、转移过程和转移途径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学术博客的知识转移的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厘清网络环境下科研人员信息茧房的成因要素,预防学术信息茧房的产生,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数据编码以及模型构建,对在网络环境下形成科研人员信息茧房的影响因素展开质性研究。[结果/结论]影响因素不仅包括科研人员和信息本身,也包括社会环境和信息情景等方面的因素,提出优化科研管理与服务、推动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以及提高科研人员信息素养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究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的驱动机制,对提高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效率和保障学术新媒体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阐释学术新媒体和信息流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驱动力构成,基于扎根理论方法析出驱动要素。【结果/结论】从驱动要素框架、驱动作用力和驱动效应三部分构建了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的驱动机制模型。【创新/局限】未来将进一步细化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的驱动因子,关于信息流转过程中驱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知识链组织合作创新过程中信息对称和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最优激励契约。研究表明:信息对称条件下代理组织知识投入的努力程度更高,核心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的传播方式不断更新,新的媒体出现了,网络视频、手机网络、数字杂志、楼宇电视、博客播客等新兴媒体不断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着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这就既影响着大学生们接受信息的习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手段.作为一个新事物,新媒体拥有新的传播介质、更大的内容空间和新的传播模式,争相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对象.本文力图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成因及对策做了一些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