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信任对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决策意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9,(7):111-115
将环境风险感知和制度信任引入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构建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决策意愿的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以四川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周边农民为样本对象,对环境风险感知、制度信任、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参与意愿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风险感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参与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行为态度在环境风险感知与参与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制度信任不仅正向调节行为态度与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还增强了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21,(2):109-115
以资源基础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为基础,通过对252名一线服务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信息共享和吸收能力在顾客参与对员工服务创新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与调节作用,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表明:顾客参与不仅能够直接正向影响员工服务创新行为,还通过信息共享的中介作用间接正向影响员工的服务创新行为;吸收能力不但能够正向调节信息共享与员工服务创新行为间的关系,还增强了信息共享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科技人员创新行为产生机理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本研究对科技人员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内涵进行界定,进而将其分别细分为内生态度与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与示范性规范、自我效能和控制力,验证了它们通过创新意愿的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其次,探索了上述关键变量对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后,检验了在创新意愿向创新行为转化过程中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行为态度的内生态度通过创新意愿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作用,主观规范的示范性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的两个维度(自我效能和控制力)通过创新意愿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作用;行为态度的外生态度和主观规范的指令性规范对创新意愿没有影响,但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创新行为;组织支持在创新意愿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该作用主要体现在上级工具性支持上。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科技社团进行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度,提升组织效率,改善管理绩效。文章对现代科技社团绩效评价进行系统性梳理,基于现代科技社团的绩效特征,从管理部门、社会公众、会员群体和科技社团本身等四个维度评价现代科技社团绩效,从学术交流能力、会员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自身发展能力等四个要素分析现代科技社团绩效评价的内涵,从而建立现代科技社团绩效评价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谷丽  任立强  洪晨  韩雪  丁堃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870-1878
知识产权服务是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维持知识产权优势的重要支撑,进行知识产权服务合作创新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发现了知识产权服务中合作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知识产权服务合作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法揭示了知识产权服务中合作创新行为的产生机理,验证了合作创新意愿在合作创新行为产生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变量通过合作创新意愿的正向中介作用影响合作创新行为;行为态度的预期结果评价和知觉行为控制的组织效对合作创新意愿没有影响,但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合作创新行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中的合作创新行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8,(2):93-9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高端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主观规范分为企业环境伦理和政府环境规制两个维度,分析了主观规范对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和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环境伦理和政府环境规制均能正向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意愿,但政府环境规制发挥的作用较大;绿色技术创新意愿能积极影响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并在企业环境伦理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政府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为调查对象,通过对TRA、TPB和RTPB的多模型对比研究,揭示知识共享意愿(心动)与知识共享行为(行动)间的内在机理。得出结论:TRA模型中,个体知识共享态度和主观规范可以有效预测知识共享意愿,但知识共享意愿对知识共享行为的预测力较低;TPB模型中,感知的行为控制可分别预测个体的知识共享意愿和行为,且该模型的解释力度明显高于TRA模型;RTPB模型较TPB模型的解释力度略有提升,且更为细致地描述了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分别对个体知识共享意愿与行为的作用路径;TRA、TPB、RTPB模型均发现,个体从知识共享意愿到知识共享行为的差距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顺应数字时代的关键变革对企业创新实践产生重要影响,但其如何影响微观员工创新却不甚明了。鉴于此,分别基于企业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将数字化转型(企业变革)、员工/顾客参与(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声誉(企业身份信号)和员工创新行为(员工产出)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开展了两项子研究,旨在明晰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影响机理。子研究一聚焦内部员工视角,对来自30家企业的322份领导—员工两阶段配对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员工参与均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员工参与在数字化转型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声誉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与员工参与间的关系,且进一步调节员工参与的中介作用。子研究二聚焦外部顾客视角,对来自4家虚拟社区(含22个分社区)的208份会员两阶段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顾客参与均促进员工创新行为;顾客参与在数字化转型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声誉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与顾客参与间的关系,且进一步调节顾客参与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数字化转型对微观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并为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员工创新提供...  相似文献   

9.
黄彦婷  段光  杨忠 《软科学》2014,(3):78-81,105
通过对高科技企业366名研发人员的实地调查,从主观规范的视角探讨物质奖励和集体主义文化对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集体主义文化对研发人员知识共享意愿的产生具有积极影响,主观规范在其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与预期假设不同,物质奖励对知识共享意愿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士红  徐彪  彭纪生 《科研管理》2013,34(5):130-135
本文研究组织氛围感知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引入了知识共享意愿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对459份问卷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友好关系感知、创新氛围感知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公平氛围感知对员工创新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知识共享意愿在创新氛围感知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共享意愿在友好关系氛围感知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对研究结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是否开展数字化战略变革中扮演着决定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整合管理者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数字化转型意愿—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于一个理论框架,根据263家传统制造业企业有效问卷调查,探索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的预期收益(行为态度)、竞争压力(主观规范)、组织敏捷性(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数字化转型意愿的中介作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正向影响;设置数字官职位的企业,更能提升数字化转型意愿;冗余资源和组织学习分别正向地调节了数字化转型意愿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TPB模型的延伸和扩展,研究了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如何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基于武汉市400份本科生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发现创业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这3种因素一起完全中介了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同时,实证结果确认了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社会支持对创业态度的影响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对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有负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宁  张正堂  赵燕梅 《科研管理》2019,40(1):151-158
行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关于企业奖酬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员工创新有着不同的观点,实证研究的结论也不一致。本研究以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从行为理论出发探讨在我国社会背景下企业创新奖酬对研发人员创新意愿及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物质主义特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312对研发人员与上司配对的一手数据,对被中介的调节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创新奖酬的实施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促进作用,员工的创新意愿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个体的物质主义特性调节了组织创新奖酬与研发人员创新意愿之间的关系。对于高物质主义者而言,组织创新奖酬对员工创新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强。特别地,员工的物质主义特性对创新奖酬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是以创新意愿作为中介。  相似文献   

14.
《软科学》2019,(11):113-119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常人方法理论和期望模型理论,构建了绿色消费意向的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Bootstrap法和层次回归模型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观规范和公共媒体影响正向影响绿色消费意向;个人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中介了主观规范和公共媒体影响与绿色消费意向的关系;溢价支付意愿正向调节个人结果期望与绿色消费意向的关系,进一步调节个人结果期望在主观规范和公共媒体影响与绿色消费意向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忻皓  谢慧芹  阮俊华 《学会》2023,(3):46-51
科技社团是社会治理与创新的重要协同力量,在促进基层治理创新、推动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结合浙江省科技社团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案例,该文梳理出科技社团参与基层治理的角色功能、融合内容和优势特征,并进一步分析科技社团参与基层治理实践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从供给和需求角度提出做好供需梳理对接、发挥基层科协的“双向互嵌”作用、加强社团联合联动、提升社团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学会》2018,(12)
结合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过程中的现状,剖析了项目管理问题主要是科技社团的项目获取能力不强和项目过程的管理能力不强。具体体现在:科技社团的自我认知有待提高,公共服务新项目的策划能力和既有公共服务项目的获得能力也有待提高;在项目过程管理中,科技社团人员的项目管理能力不高,项目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项目管理的标准,公共关系管理能力不强,缺乏客观的项目成效评价体系。相关建议如下:客观评价科技社团、提升科技社团的综合能力和提升科技社团的项目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让员工参与到服务创新过程中是研究人员和服务企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自我领导有利于员工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本文对375名服务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自我领导、自我效能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自我效能在自我领导和员工创新行为间的中介作用.结构方程分析结果表明,自我领导能够显著地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两个维度——创新构想的产生和创新构想的执行,自我效能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领导以自我效能为中介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而且这种中介作用是通过自我效能完全中介于自我领导与创新构想的产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借助组织公民行为的优质特性,构建中小企业合作创新行为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结构方程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分析中小企业合作创新行为的形成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合作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通过合作创新意愿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合作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合作创新的指令性规范和示范性规范对合作创新态度有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对合作创新行为意愿与行为间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秉持多元包容、协同互惠的新时期科技产业价值,顺应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要求,科技社团作为社会组织的组成之一,有能力也有理由更加积极地参与国家治理。为探讨新冠疫情背景下科技社团参与社会治理的情况,从中国科协2019年研制的世界一流科技社团评价排名前50位社团、中国科协实施的引领地方学会能力提升项目中50家社团以及国内外部分知名医学类科技社团中,分别筛选出国外53家、国内35家典型科技社团,通过官网统计其2019年1月至4月发布的共计2000多篇关于新冠疫情的文章,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科技社团参与国家治理存在制度优势明显、重视引导社会正向风气两个明显优点,同时存在应对速度慢、依赖性强,国际合作较少以及后期参与程度过低等3点不足。最后从科技社团自身、政策环境和科技社团与上级部门关系3个角度提出强化角色认知、加强能力建设、营造良好制度环境等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项目中60%左右的问题是界面管理不到位或有欠缺引起的。在中国情境下,为更好地提出解决组织界面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案,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以低信任度建设市场环境为背景、组织界面管理行为背后主观心理因素为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多因子中介模型,基于295名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领域相关人员调查数据,验证信任和组织界面管理行为之间的作用机理以及心理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信任对组织界面管理行为意愿的影响主要通过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这3个中介变量传递;在3条中介路径中,态度的中介效应最强,而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效应最弱。可知内部心理因素是形成组织界面管理行为意愿的重要前提,而EPC项目管理人员对组织界面管理行为的积极态度未全部转化为知觉行为控制,部分管理人员由于感知资源掌控能力弱而放弃实施组织界面管理。由此,分别从业主和总承包商两方面提出中国情境下EPC项目组织界面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