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作品的保护关系到新闻事业的发展兴衰.媒体融合技术背景下,新闻产品更加多样复杂,新闻作品侵权也呈高发态势.面对形态不断创新、形式更加多样的新闻产品,确定明晰的新闻作品认定标准是适用著作权保护的前提条件.本文认为,只要融媒体新闻产品的基本内容是事实信息,具有新闻学意义上的新闻价值,且具备一定程度独创性,都属于新闻作品,应受到著作权法律法规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文本数据挖掘存在侵犯著作权的风险,因此需要探索风险和出路。通过分类讨论法将挖掘过程分为采集阶段、输出阶段。采集构成侵权,根据输出内容是否包含原作独创性表达,使用行为分为“作品性使用”和“非作品性使用”,若“作品性使用”的输出内容包含原作少量独创性表达,属于合理使用,“非作品性使用”不侵权。为规避挖掘的侵权风险,可设置著作权例外规则、建立版权补偿机制、允许对未发表的作品实行“非作品性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高效释放作品的数据要素价值,需厘清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作品的边界,以调和产业发展与著作权保护间的冲突。在具体论证中,首先,通过剖析ChatGPT出现智能跃迁的原因,展示数据要素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但也发现不同使用阶段的侵权风险制约作品获取。其次,在作品合理使用层面,基于产业政策目标,解析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提出“转换性使用”标准来划定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作品的合理边界。最后,在侵权规制层面,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输入阶段和输出阶段的差异性使用目的和技术实现原理,以“转换性使用”和“表达性使用”二分法认定著作权侵权风险;同时,明确作品使用的合规治理路径,通过双向监管来高效规制风险。  相似文献   

4.
新闻侵权的认定标准 一般认定标准。按照民法理论和实践,新闻侵权属于民事侵权中的一般行为,但有其特殊性。作为新闻侵权,除了要具备一般侵权行为四个基本构成要件外,还应考虑下列因素:侵权行为体现在新闻作品中;新闻作品刊播于新闻媒介,并公开发表;刊播新闻作品的新闻机构具有合法性;新闻行为在新闻活动中有过错,  相似文献   

5.
新闻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随之带来智能新闻独创性判定、权责归属等著作权纠纷,新闻机器人的主体性问题仍面临着自由意志与理性、社会属性与情感等层面的争议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国内首例智能新闻胜诉案的实践难点和法理争议,辨析新闻机器人作为传播主体和法律主体的联系与张力,以自主性技术下的媒介角色和人机关系变迁为基础阐释新闻机器人的主体性与法律地位,将作为"信息生产者"但尚不具备伦理和责任能力的新闻机器人界定为有限人格法律主体;并以有限人格为前提,从技术逻辑和促进信息传播的著作权保护目标出发,提出将文本生成技术原理和外在表达作为独创性裁定依据,新闻机器人享有作品署名权,侵权责任后果由媒体机构承担的著作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作品不再局限于纸上,网络新闻逐渐成为新闻行业的主流力量,给社会大众带来更为及时的新闻资讯,但随着新闻传播形式的变更,新闻作品被侵权的情形逐渐增多,并且形式多样,对网络新闻作品的版权进行必要的保护,成为著作权保护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从功利激励理论出发,对人工智能生成物进行版权保护是激励创作的必然要求。在版权自然人来源淡化背景下,应采取作品中心主义下的独创性客观标准对人工智能生成物进行版权认定。对人工智能生成物权利归属进行认定,应基于人工智能的产业特征以及版权法的立法宗旨,遵从当事人约定优先,其次以归属创作者为一般原则,同时兼顾投资者利益。为实现版权人利益与社会公众权益的平衡,应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保护期限进行合理限缩,提高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创造性认定标准,并且将人工智能作品纳入法定许可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新闻具有新闻属性、非民事主体创作、缺乏人性温度等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现行著作权法上不构成作品规则、著作权归属规则及著作权合理使用规则在司法审判中的适用,体现在算法新闻是否构成作品的判断标准更加复杂、新闻机器人可否为民事主体存在争议以及机器人写作侵犯他人著作权等方面。因此,文章主张具有独创性的算法新闻...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在编辑实务中,还是在侵犯著作权案的处理过程中,认定作品之间在表达方式上是否存在相同或者实质性相似之处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清楚了这个事实问题,出版社才能知道所出版的图书是否存在侵权.本文以案说法,从版权鉴定的角度阐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金铃林 《今传媒》2012,(12):27-28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下,电视节目模板早已发展为一种创意文化经济产业,但其知识产权保护争议却一直未有定论。本文从电视节目模板法律概念模糊的角度分析了无法可蔽的法律空白现状,并提出电视节目模板并没有被版权摒弃于"作品"概念之外,最终应在较高的独创性认定标准和侵权认定标准下通过《著作权法》实现积极保护。但鉴于如今的《著作权法》对节目模板保护"无明文规定",可以先以《反不正当竞争法》消极保护为过渡。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多个国家或地区关于网络信息聚合服务提供者版权侵权的司法判决,考察网络信息聚合服务与数据库版权、被挖掘文本的独创性认定、超链接侵犯向公众传播权的认定、版权限制或例外的可适用性,并评述相关国际立法或政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萌 《中国广播》2015,(2):36-38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关于网络著作权的各种纠纷日益增多,其中不乏新闻作品的侵权事件。本文对网络环境下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侵权的背景、原因、表现形式、应对之策等方面予以论述,以期对网络环境下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下,电视节目模板早已发展为一种创意文化经济产业,但其知识产权保护争议却一直未有定论。本文从电视节目模板法律概念模糊的角度分析了无法可蔽的法律空白现状,并提出电视节目模板并没有被版权摒弃于"作品"概念之外,最终应在较高的独创性认定标准和侵权认定标准下通过《著作权法》实现积极保护。但鉴于如今的《著作权法》对节目模板保护"无明文规定",可以先以《反不正当竞争法》消极保护为过渡。  相似文献   

14.
华劼 《编辑之友》2018,(6):85-90
近几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网络平台盗播游戏直播节目的著作权侵权案件,引发了实务界和学界对网络游戏和游戏直播著作权保护的关注.首先,网络游戏由游戏引擎和游戏资料库组成,游戏直播节目主要直播玩家操作游戏画面,其是否具有独创性和可复制性,能否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值得研究.其次,玩家操作游戏是否属于创作游戏,玩家能否作为著作权人就网络游戏享有权利也存在争议.再次,未经许可的游戏直播属于著作权侵权行为还是属于合理使用尚无定论.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重点讨论了网络游戏与游戏直播节目的可版权性及权利归属;与游戏直播有关的权利内容;以及游戏直播可否构成对网络游戏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叶亚杰 《出版广角》2016,(18):74-76
独创性是一项智力成果成为版权客体的必要条件.然而,独创性理论在用于微博时遇到了种种障碍.相对于传统作品,微博的内容及其独创性体现出新的特征.立法应该对微博的独创性制定适中的判断标准.司法应综合认定微博的独创性,并允许法官在法律规则内进行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16.
新技术的应用触发了不同媒体之间的著作权争端,充分运用著作权许可制度是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为保障新闻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著作权制度要坚持基本的价值目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树立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在新闻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著作权许可制度和著作权侵权判定标准等方面进行规则创新.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实践对于出版者丢失作品孤本的侵权性质有两种不同认定:侵犯物权;侵犯物权和著作权。产生争议的根源在于对作品孤本意义的不同理解,作品孤本不仅是物权的客体,同时又是著作权得以行使的前提,因此丢失作品孤本不仅应赔偿作品载体的财产价值,还应赔偿因著作权无法行使所造成的损失。对此,出版者应从合同约定和强化保管责任两个方面防范责任风险。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图书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著作权侵权涉诉风险,如何平衡图书馆公共服务行为与著作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271份样本案件进行实证研究,从时空分布、诉讼程序、案件内容来探究我国图书馆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基本状况。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三步检验法”,归纳了我国法院认定图书馆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基本要素,包括图书馆的目的和性质、作品的正常使用、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法院在识别著作权合理使用的认定标准、衡量图书馆的合理注意义务、准确认定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未来,法院应当在重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认定标准,适当调整图书馆的合理注意义务,明确图书馆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认定标准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在图书出版活动中,瑕疵作品出版侵权引起的著作权纠纷往往是一件让出版社须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才能妥善解决的问题.所谓瑕疵作品出版侵权是指出版者出版的经过授权的作品中有对他人作品侵害的内容,从而侵犯了他人著作权的行为.瑕疵作品出版侵权的行为主体较为复杂,所产生的侵权纠纷在过错责任的区分上较难界定.而过错的认定又涉及赔偿问题,处理不当,往往会在保护被侵权人利益的同时,使授权方逃避应负的法律责任,让作品出版人受到不应有的损失.本文主要针对经授权引起的瑕疵作品出版侵权中的过错及责任区分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求更合理公正地保护著作权人及出版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韩缨 《中国出版》2012,(10):54-56
云计算行业的快速发展给网络版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解决云服务商的侵权风险防范、云服务商侵权责任认定标准界定、云服务中版权作品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确立等问题,应通过立法执法、保护技术的研发、契约自治、行业自律、集体维权等手段,在积极维护网络版权同时,在云计算产业、法律私权保护、社会公益方面达到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