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线协作会话是在线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习者进行协同知识建构的重要手段,因此越来越受关注。目前,由于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不够完善,导致当前在线协作会话存在分析维度单一、自动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为此,文章首先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多维融合在线协作会话分析框架和可计算模型,然后提出了协作水平系数和协作投入倾向两个核心指标对会话状态进行整体评估,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协作水平系数能够准确表征学习者在在线协作会话中的协作状态;在线协作会话可计算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学习者在线协作会话过程中的核心特征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学习者的在线协作会话模式包括领导型、思想型、中庸型和边缘型四种典型类型。文章通过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其对于在线协作会话自动分析与评估的实践价值,期望能够为在线协作会话的自动化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协作学习过程即会话的过程,会话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融合应用,会话价值得以挖掘和体现,协作学习智能会话分析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但目前研究尚未形成科学体系。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协作学习智能会话分析文献及工具进行调研,梳理其相关研究;然后文章总结了智能会话分析的工具指向,包括会话文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会话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会话内容的主题及认知分析,并凝练了解决智能会话分析问题的三大关键技术——基于主题识别技术的学习质量监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会话机制探索、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多维数据转换;最后文章提出了关注会话过程多模态数据、优化智能会话分析技术、建立人机协同会话分析模型、开发即时性分析工具四大发展路径,以期为协作学习智能会话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过程中,人工智能课程学习平台是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支撑.对当前应用的几种人工智能课程学习平台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当前的平台存在教学与现实脱节、理论与技术分离、协同与共享难以实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LEs)设计模型,从课程学习中的关键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案例、支持思维培养的信息资源、促进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启迪学生思维的会话与协作、人工智能应用的社会境脉支持六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平台设计的优化策略,以帮助学生深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提升学生应用相关技术的能力,促进学生建构人工智能思维.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9,(12):5-12
文章基于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文献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梳理并呈现了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主题和趋势,研究发现,目前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可概括为四个主题领域: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教育智能研究、知识管理与运算的可视化研究、机器教学的应用案例研究以及指向深度学习的自适应教育技术研究。另外,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研究呈现三个趋势: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研究、深度学习理念引领下的在线学习变革研究、智能识别技术支撑下的智能导师系统研究。文章通过对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研究的主题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呈现,旨在揭示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将为我国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与工作世界具备动态适应关系是职业教育信息化与普通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区别。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工作世界,职业教育信息化如何适应工作世界的变革,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亟需关注的重点问题。为此,该文基于历史视角及国际案例,论证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动态适应工作世界的变化。基于工作分析视角探析AI重塑工作世界,将呈现工作机器智能化、工作活动智慧化与工作关系协作化的变革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职业教育信息化与工作世界变革特征的适应关系,即智能学习空间、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协作学习项目,适应工作世界变革产生的人机协作技能、软技能、在线协作技能等的培养要求。遵循适应关系,应建设支持人机协作的智能学习空间;构建以人为中心、技术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模拟真实工作的在线协作学习项目。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决是成人在线学习的有效方式。本研究遵循设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呈现了一个问题解决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的全过程。通过对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学习者对问题解决活动设计的各项要素表示满意,学习者对协作学习技能的掌握程度影响其对学习效果的感知。(2)在知识建构的会话中,信息分享层级的会话较多,理解层级以上的知识建构会话较少,学习者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话题和成果缺乏有效提炼。(3)影响活动效果主要的外部因素可归结为问题设计、活动要素对学习过程的支持;主要的内部因素归结为小组协作的水平如冲突解决、协作技巧及其他学习者的反馈。最后,本研究根据上述结论修正了问题解决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赵金欣 《教书育人》2023,(15):110-112
本论文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摄影与摄像”线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线上教学中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体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案例教学法,在线教学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摄影与摄像”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情感。同时,本论文也对在线教授“摄影与摄像”课程提出了几点教学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协作学习投入面临多维、动态数据采集与多元数据融合分析的挑战,而多模态交互分析能够提取并融合动态、多维度的投入信息,对表征协作学习交互过程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基于多模态交互信息的协作学习投入分析指导框架,并从投入水平的整体性表征、投入状态的多维性分析和投入信息的时序性挖掘等角度,阐述了协作学习投入分析应考虑的关键问题。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包含多模态信息采集、多模态特征提取、多模态特征融合分析等三大模块构成的多模态交互信息分析路径。研究结论显示,多模态交互信息能实现对协作交互过程全方位、细粒度地记录,进而对小组协作学习投入的状态进行动态表征与持续分析。未来研究可能的方向在于基于智能语音处理技术的交互会话分析、基于仪表盘的投入信息可视化呈现以及基于智能代理的协作投入适应性支持。  相似文献   

9.
协作问题解决能力是人工智能时代学习者必备的高阶能力之一,开展相关评估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问题解决能力。文章对基于计算机的协作问题解决能力评估的典型研究与项目进行回顾,从评估框架、工具和方法三个方面对影响评估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后续评估工作改进提供参考:(1)遵循“理论突围—应用牵引—数据循证”的评估思路;(2)基于“聚焦个体—精进小组”的视角丰富评估信息;(3)坚持“适度协作支架—平衡同伴影响”的原则设计评估工具;(4)面向“智能采集—精准分类”实现丰富协作情境下多模态数据的自动化编码;(5)纳入“语境、时序、语义、社会文化等因素”自动分析会话数据质性特征;(6)结合“多维—交互”特征探索新的测量模型。  相似文献   

10.
Wiki技术为远程在线学习开展实质性协作学习与协作知识共建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Wiki的CKB质量分析模型,将协作知识构建分为知识共享、知识联结、知识收敛三个阶段。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基于Wiki的CKB以知识分享为主,知识联结阶段学生倾向于知识同化、;知识收敛阶段学生忽略反思和迁移。协作知识构建水平受CKB构建策略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可以从CKB的社会性认知过程、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搭建“脚手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对于提高师生的协作与探究能力有着有益的尝试,对其效果的分析一般采用内容分析法或者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文章借鉴纽曼的内容分析模型,并针对实际研究进行了改进,以此为内容分析工具,对校际协作中指导教师间的在线会话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谁来讲道理”和“怎么讲道理”是数字思政面临的一个崭新问题,它涉及到如何界定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基于人工智能的主体性争议,智能系统不能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主体,不具备交往主体的社会属性,缺乏思维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技术中介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师“讲深”思政课中的真理和情理;拓展“活化”思政课道理的实践场域;助力学生“感悟”思政课中的道理。在数字思政实践中,要明晰“教师—人工智能”的关系,构建以师生为中心的思政教育类人工智能,加强对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实现算法模型从可解释到可信任的逻辑,真正实现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外中等规模以上的在线学习平台课程完成率低、用户流失严重的现象,分析了在线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提升的关联因素。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了在线学习过程行为分析模型总体框架和数据模型,依据行为科学和人工智能理论,完成了对在线学习行为的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最终,给出了个性化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的推荐,有效提高了在线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教师在线辅导是协作学习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网络协作学习中在线辅导教师(e—tutor)的主要角色,指出了e—tutor的身份和角色主要是通过话语来建构的,其有效的话语策略在支持和促进小组协作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后以具体网络课程的实施为案例,利用话语分析法详细地分析和讨论了e—tutor的话语策略和及其构建的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与脑神经科学在揭示教育规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从理论上阐述了两者结合的价值,但少有实证研究厘清相应的技术路径和解释方式。其原因是教育场景缺少复杂脑神经数据的智能特征提取方案,以及适配的智能分类和预测模型。本研究以40名在线德语学习者的脑电数据集为样本,将60个德语句子用四种媒体表征方式呈现,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样本熵的方法分析和解释学习者不同脑功能区和波段对数字资源呈现方式对视觉舒适度影响的内在原因,并通过机器学习分类方法比较在线学习视觉舒适度的自动识别精确度,为人工智能协同脑神经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优化学习者脑电的智能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为构建健康的在线学习环境提供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萍 《电化教育研究》2020,(3):93-100,121
视频是教育领域重要的学习资源形式,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视频分析与创新应用是推动教育人工智能落地的重要方式,但目前还处于研究与实践的探索阶段。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对教育视频的支持功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视频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视频应用设计原则与框架,并进行了案例实现。研究表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视频应用有助于增强互动学习,支持多模态学习分析,优化视频游戏设计,促进智慧课堂与智慧校园建设。对人工智能在教育视频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将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AI”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新的驱动力和思维方式。一种可有效实现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智能互联与交互融合的新技术——数字孪生应运而生。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可构筑联通现实教学空间与虚拟教学空间的数字孪生讲台,并成为在线教学空间的“数字大动脉”。数字孪生讲台可分为在线学习特征分析技术和虚实教学空间融合分析技术,通过“在线教”与“在线学”间的深度融合、映射与镜像,能为在线沉浸式教学注入新的数字生产力。基于此,从教学、技术两方面,探索数字孪生讲台的在线沉浸式教学流程设计与技术运用,即基于混合式平台的教学数据采集与管理,基于多维分析的教学数据分析与建模,基于精准教学和精准管理的数据应用,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在线沉浸式教学体验,进而设计其教学流程。旨在通过数字孪生讲台的多源数据融合、虚实融合映射、教学服务融合优化,促进数字化、智能化课堂的形成,推动数智融合在教学方面的创新性应用,从而形成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数据互动、映射的新形态,进而革新与重塑现代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创生出教材建设新形态,推动了数字教材的发展。但是,当前数字教材建设中也存在着诸如简化为“电子文本”、等同于“多媒体资源库”、异化为“答题教师”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数字教材建设中的问题,分析数字教材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以教学论视角阐释智能教材“智适应选学、智能化导学、伴随式评价、深度学习互动”等教学性特征;结合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学习分析、在线追踪、学习者画像、深度交互等技术优势,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设计智能教材教育功能实现的方法与技术,并以具体案例解释与说明;针对智能教材教学性与工程性特征,从遵循教学理论、注重实践迭代、加强技术监管等方面提出智能教材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的基本要素和特征为基础,通过对分别运用协作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二组案例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说明基于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协作学习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以此更好地促进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良性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日渐成熟.人们开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构造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系统。学生在这种教学系统中既可以进行个别化学习.也可以进行协作学习,二者互为补充。个别化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理念,谋求学生个性的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