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我刚进办公室,班里几个同学就涌了进来。“老师,李超把班里的常规评比表给撕烂了。”他们都抢着对我说。一听又是李超,我的气顿时不打一处来:他可是班里最调皮的学生,今天不惹事,明天就捅篓子,大事小事接连不断,怎么批评都无济于事。我气冲冲地随这几个同学来到教室,想给他点“厉害”尝尝。  相似文献   

2.
平整校园的劳动紧张地进行着,可是,班长向我反映史潮同学的情况还在抓着我的心:“这回可完了,原来我刁难过他,他准会治我。我也不让他顺心……”我思索着史潮同学的真实表白,不禁思前想后……两年前我刚毕业教小学五年级,发现班里最调皮的学生是史潮。他在别人唱歌时出怪调,装肚子疼不上课下河摸鱼,给老师起外号写到厕所里。他个头高,班里学生都怵他。我一次次火往上撞,一回回向校长、家长告状。心想,我就不信管不服你!结果,他硬是没服。后来我调到中学,没想到他又分到我的班里。回想起史潮的种种行为真是天真、幼稚,同样,刚由学生变成老师的“我”,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不是更可笑吗。几年的实践,我深深感到:威胁不等于教育。简单粗暴的批评训斥诱发不出孩子们正确的思想感情。“老师带了头,学生有劲头!”我一听就知道史潮是针对我说的。班干部和一些学生都在用不同神情对他表示“抗议”。要是从前,我也早就火了,而今,我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同学们,史潮说的对不对呀?”见无人回答,我便说:“我看挺对!”说完,我  相似文献   

3.
一天,班里有个同学摔坏了另一个同学的钢笔,被摔坏钢笔的同学要他到老师那里去讲理,他气呼呼地甩出五元钱:“我有的是钱,赔你就是了,还到老师那里去干吗!”这使我很有感触,于是我便注意观察本班学生,发现了不少情况:有的同学经常向家长要钱,而家长对他们则有求必应,有的同学当众炫耀他家钱多而看不起生活较困难的同学;有的女同学把不少精力化在穿着打扮上,在一个月中竟穿出六、七套不同式样的衣服。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现在有些学生,成绩越来越差,行为越来越嚣张,他们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礼貌,犯错误时有恃无恐,因为他们心里知道,老师和父母不能拿他们怎么样。我班三年级下学期转来一个男生,他没来之前,班里没有骂人打架的现象,可他来了之后,受他的影响,班里的学生开始骂人,甚至和外班学生打架。我苦口婆心地跟他谈过很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和他的家长多次沟通,可是他却丝毫没有改变.甚至在四年级时还变本加厉,和外班的一个女生谈起了“恋爱”,他还经常在班里说谁和谁好了,谁喜欢谁了,弄得班里乌烟瘴气,他自己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5.
优生之困     
近来,我发现一些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身上有不少毛病。班里一个学习拔尖的学生,每当同学问他问题,他总是以“我也不会”为借口搪塞。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自习课时大声背课文,但如果在他们需要安静的时候,出现一点干扰都难以忍受。有的同学向老师提出要坐到班里最好的位置,以方便自己听课。  相似文献   

6.
从优点开始     
记得六年前 ,接到一个新班。听上过他们课的老师说 ,班里有一位学生的纪律性特别差 ,没事时喜欢搞点恶作剧或惹点小麻烦 ,以此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有时还欺负其他弱小的同学 ,老师也常被他气得七窍生烟。以前遇到这样的学生 ,我一定会先从前任班主任那里了解情况 ,再针对班里存在的问题一一展开教育。但教学实践证明 ,这种针对性的“纠错教育” ,其效果并不理想。这一次 ,我决定改变方法。开学第一天 ,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帮老师发新书 ,这时 ,我就特别地“关照”了他。接着是第一节班会课 ,我对全体同学说 :“你们的优点和缺点 ,王老师都不知…  相似文献   

7.
焦文菊 《师道》2023,(7):54-55
<正>“老师,何浪骂我”一位女同学泪眼婆娑来到办公室找我。“老师,你快去班里看看,何浪和同学打起来了。”“老师,这是何浪写给我的信。”一位漂亮的小姑娘面露难色地看着我。......何浪是一个长相粗犷,性格张扬的男孩。相比于同龄的其他同学,他整整比别人大了一圈。他也是我作为新手班主任正式认识的第一位同学。  相似文献   

8.
马彦 《宁夏教育》2005,(11):61-62
教师在办公室里闲聊的对象常常是学生。那一年,坐在我对面的王老师接了一个班,才没几天就听见他喜滋滋地说:“我今年运气真好,班里的学生素质很整齐,学生家长也挺愿意配合,尤其有一个学生,将来有可能成为领袖人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王老师这么看好这个学生的未来?原来,当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和同学都不太熟悉时,这个学生已成为班里的孩子王,他没有一点霸气,  相似文献   

9.
读罢《读者》2004年第八期摘自台湾《联合报》的《十六号同学》,掩卷沉思了良久。文章大意是这样的:坐在“我”对面的王老师经常赞扬班里的十六号同学,说这位同学“曾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饭盒打翻的同学;曾义正严词地指责嘲笑别人跌倒的同学;曾在王老师感冒失声的时候,默默地泡一大碗胖大海加菊花……”“当大部分一年级新生对学校都还不太熟时,这个学生竟然在班上发送自制的注音版学校地图……”“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有创意的学生!这张地图让他成为孩子王,但他一点都没有霸气,跟谁都合得来,几天时间就显出了十足的领袖气质……”“我”为…  相似文献   

10.
Z是一个学习纪律比较散漫的学生,作业经常不交,逃学、旷课是家常便饭,打架、捉弄同学,学生对他既恨又无可奈何;Z对老师有一种敌对的情绪,是班主任、科任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学生”,几任班主任都驯服不了他。这学期,升级到我的班里来了。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的小学里,没有“好同学”、“差同学”这一说,也没有班干部,人人都很平等。老师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而且大家也都觉得自己与别人没有两样。一个班里没有班干部,那么班级里的所有事务莫不是都得由老师来管、来做?不是的。虽然班里没有一个班干部,可每  相似文献   

12.
为人师者,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当面对学生的时候,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语言和目光的作用。教师的目光,就像阳光一样,它的投向应是全班的每一个学生;教师的语言,应是雨露,轻轻地滋润着每一棵幼苗。否则,照不到“阳光”、润不到“雨露”的苗儿将会生病,枯萎,甚至失去成长的希望——上进的信心。在我的班里,有一个同学,性格内向,与同学不合群,对老师也冷冷淡淡。老师布置任务,他很少按时完  相似文献   

13.
十几年前我在学校任教时,有一年学年开始,年级组长通知我,有一个重读生安排在我班就读。开学的第一天我找这个学生谈话,表示欢迎到我们班里来。但他走到教室门口却不肯进去。我进去告诉班里同学:“我们班要来一个重读生。”我知道他就在教室外面,他听我在说他时就悄悄地到窗户下面听,我有意放低声音说:“××同学,由于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习不努力,没有跟上,现在到我们班重读。不过他很聪明,相信他一定会珍惜这个机会。”接着,我又跟班里同学提了要求:“我们不能歧视他,要热情地关心帮助他,谁也不准叫他  相似文献   

14.
邓剑华  崔磊 《教书育人》2004,(11):42-43
在初三上期开学初,我班转来了一个名叫李程悲的“怪”学生,他长得高高大大,足有1.8米,但在班里总足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有时还遭受一些小同学的“欺负”;在课堂上不吵不闹,看起来很守纪律,但就是不动脑筋,不愿发言,总是一副三缄其口、谨小慎微的样子;老师叫他,他慢悠悠的,爱理不理,爱搭不搭。作为一个新生,  相似文献   

15.
一次.我与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小学生”。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也不时点头肯定他们的观点。这时班里的“淘气包”小硕同学举起了他那胖乎乎的小手,他表情看似有点激动.一板一眼地说:“我要给老师提意见。那次,  相似文献   

16.
幽默与漫画     
我不过去班里的一个女孩在后排听随身听,因为耳朵堵着所以说话声很大。她对同桌说":老师过来告诉我一声。"几乎所有同学都听到了,老师也不例外。他看看那位同学,然后说:"我不过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成熟年龄的提前,中学生的情感问题日渐提上教育日程,学生中因情感问题而引发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班里的一个男生很喜欢同桌的女生。圣诞节的时候打算请女生在内的周围同学去吃饭,而女生被另一个男生邀请去了和同学开Party。他回到家,痛苦的流着眼泪对妈妈说“我很孤单”。男孩的家庭父母离异,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家庭生活的冷清,情感上的失意使他几次对我说起“感到孤单”,每次却又欲言又止,只是隐讳的用“学习起来挺孤单的”来表达他内心对感情的渴望。近来一些老师向我反映,班里的一个女生与同桌的男生过从甚密,形影不…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三上期开学初,我班转来了一个名叫李程悲的“怪”学生,他长得高高大大,足有1.8米,但在班里总是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有时还遭受一些小同学的“欺负”;在课堂上不吵不闹,看起来很守纪律,但就是不动脑筋,不愿发言,总是一副三缄其口、谨小慎微的样子;老师叫他,他慢悠悠的,爱理不理,爱搭不搭。作为一个新生,他没有跟任何同学交朋友,老师也没有得罪过他,他究竟是哪根筋错了位,变得如此怪怪的呢?为揭开这个谜,在一个星期三的下午,我悄悄地找到他母亲,经过一番询问和深谈,我终于得知:他原本天姿聪颖、记忆力强,只是性…  相似文献   

19.
李南老师     
在附小实习时,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师——他叫李南,带的是六年级的班。他的班在学校中无论管理还是学习都相当的棒,而且有一个特点:他班里的学生各有各的特长。李南在班里很少强调纪律,也很少提醒同学不要忘记怎样做。所有的要求都只说一遍,同学犯了错也不批评,让人怀疑他如何带得好这个班。一节自习课,李南没课,在办公室批作业。我便问:“李老师,咱们不用到教室去看看吗?”他说:“不用去,不能惯得学生老师在时一个样,不在时又一个样,老靠别人管。”我还是忍不住到教室里去看了看,果然,教室很静,没有人说话,学生们干着自己…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基础教育》2005,(6):24-24
黑龙江伊春市翠峦林业局第一中学教师张兆华更关心成绩不好、品行有问题的学生。他的班里有个男生学习成绩不好,还动不动就打架、骂人,不把老师、同学放在眼里。通过与他谈心,张兆华发现了他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张兆华对他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后来,这位同学在一次演讲会上动情地说:“是张老师帮我改掉了坏毛病,是张老师的关爱让我感受到什么是美好,也懂得了追求美好。”现在,这个男孩已考入省级名牌大学,每年春节他都来看望张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