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皇木",《汉语大词典》解释为:"皇家的木材",并引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为证:"[梁汝元]以侵欺皇木银两,犯罪拒捕,杀伤吴善五等六人。"《大词典》对"皇木"的释义是正确的,但引《池北偶谈》作为最早出处,却值得商榷。《池北偶谈》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所引梁汝元即明泰州学  相似文献   

2.
《档案天地》2016,(4):64
"蛛丝马迹"是个使用率很高的成语,释义为: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蛛丝马迹"中的"马迹"是指马的蹄印,甚至连《中国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都解释为"马"是骑马的马。其实,"蛛丝马迹"中的"马",与拉车驾辕、四蹄如飞的哺乳动物"马"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指一种活动于灶台上的小昆虫。这种小昆虫,学名"突灶螽",俗名"灶马",属直翅目蟋螽科。其名因地而异,重庆称之为"灶  相似文献   

3.
对"录遗",《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清代科举制度,凡生员参加科考,录科未取,或未参加科试、录科者,在乡试前再行补考一次,名为"录遗"。经过录遗即可参加乡试。《辞海》的解释与此相同,《辞源》、台湾版《中文大辞典》的解释也相近,特别是都众口一辞说"录遗"是"清代科举制度"。但是,这种解释却有不够严密、不够准确之处。说不够严密,就是虽把"录遗"的过程说清了,但对什么是"录遗",却并未确切说明。其实,在《辞源》注明"录遗"解释材料所出的《清会典事例》三三七《礼部·贡举》中,本有简明扼要的解释:"录送遗才科举。"这才是"录遗"一词的意思,辞书上的解释是"录遗"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炒作的历史,从大的方面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经纪炒作、媒体炒作、平民炒作炒作,《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为扩大人或事物的影响,通过媒体反复做夸大的宣传。"这一解释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为扩大人或事物的影响",这是炒作的动力;二是"夸大的宣传",这是炒作的性质。有人说,  相似文献   

5.
对于"官话",《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解释:一是对普通话的旧称,二是指官腔,用"官话"来指称一些官员们特有的话语系统。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官话",主要指后者。"官话"是有市场的,为官不讲"官话",官的成色就不足。不关心官方新闻的人,我敢保证有很多"官话"听了以后  相似文献   

6.
"隔"与"膈"隔(g啨)《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对其解释为"遮断;阻隔。如隔河相望、隔着一重山等"。膈(g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旧称横膈膜"。这2个字在医学论文中的误用源于"纵隔"与"横膈"的使用。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它们借疏松的  相似文献   

7.
程志兵 《兰台世界》2015,(2):152-153
《汉语大词典》将唐代文献中的"资课""资课钱"解释为"财产税"和"课税后发的俸禄"实为不妥,这两个词语都与唐代赋役中的代役制度有关,可以指某些人不服色役而纳金的制度,也指所缴纳的代役金等。  相似文献   

8.
《北京档案》1999,(3):1
所谓"竞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都由国家包下来,一切都由国家安排好,档案部门的机构、人员、经费、馆舍和设备等统统由国家决定、分配和划拨,档案移交渠道也较顺畅,档案利用方式多年一贯制……即便没有竞争意识,我们同样可以四平八稳地过活.  相似文献   

9.
细节决定人物电视纪录片的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华强 《新闻爱好者》2011,(20):133-134
"细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在人物电视纪录片中,细节是指作品中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构成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描述社会情境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任何一部成功的人物电视纪录片,一定离不开细节的大量运用。事实上,观众看完一部人物电视纪录片,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是几个  相似文献   

10.
金道荣 《文化遗产》2010,(1):134-139
本文从清代带满腔满味的"满汉语"的中介语现象入手揭示了有关老北京话与京味的前身,并为了证明本文的看法还解释了满语族所讲的"把"字句,即从阿尔泰语系的语言框架出发集中讨论了以《红楼梦》为首的"满汉语"中介语现象,直到《儿女英雄传》这种错误运用才大大减少,到了老舍时代,就几乎找不到语言的错误运用了,但是对于满腔满味渐渐变为京腔京味的过程很少有人注意,老北京人自己也不知道其来源,只不过无意识地人云亦云而已。研究结果显示"把"在北方汉语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原因与阿尔泰语系语言长期接触而错误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的框架希望能够帮助解释汉语史上存在的特例或者特殊语法的现象,还希望能够帮助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汉语本身的特点和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解释是"事物的关键所在",《辞海》将之引申为"文章的精要处",故"新闻眼"即指一篇新闻的精要所在。它在新闻作品中,可以是一个词组、一句话或一个段落,也可以是标题或导语。 "眼"犹如一根魔棒,在一些看似平常、纷乱的信息中,巧妙地"拨"出闪光点,使其具有不寻常的意义。能否抓准"新闻眼",将直接影响到一篇新闻作品的质量。 寻找"新闻眼",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与记者平时的积累和创新思维有关,但并非完全无章可循。那么,到底有哪些章法呢?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语法研究的创新之作──读《汉语语法学》唐明邢福义先生的新著《汉语语法学》(以下简称《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是一部从汉语语法实际出发,建构新的语法系统,阐释和运用科学而合理的研究方法,探讨和解释诸多语法问题的汉语语法专著...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字典》所引用的" (已其)"字,该字上面部分皆作"巳"。查《说文解字》此字在"己部"内,《说文》另有"巳部",但无此字。《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义证》皆作"(已其)".台湾省编《中文大辞典》亦作"(已其)",上部从"己"而非"巳".《汉语大字典》和《中文大辞典》收录此字时,还引录了甲骨文、金文等数种古文字形,上部亦皆作"己"而不作"已"。另外,山东黄县还出土了数件(已其)国铜器.王献唐为此还专写了《黄县((已其)器》一书(后收入《山东古书考》书中),其中作用"(已其)"字,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韩阳)8月31日,中国目前唯一一本专为汉语国际推广而出版的汉语文化期刊《汉语世界》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正式发刊。随着"汉语热"在国际上的兴起,全世界约计有一亿人正在热情地投入到汉语学习的大潮中。商务印书馆和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顺应形势,为满足各方汉语学习者对汉语言文化知识的需求而创办了《汉语世界》。  相似文献   

15.
今人在注释李清照《一剪梅》中"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句时,对"轻解罗裳"的解释多有不同,大致可归类为以下三种。第一种解释为"脱下裙子",如北京出版社《历代名家词赏析》:"‘轻解罗裳’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湖南大学出版社的李元洛辑注《在天  相似文献   

16.
<正>即兴评述是主持人在话筒前进行有声语言传播的样式之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即兴"解释为: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评述"解释为:评论和叙述。可见,即兴评述是一个在没有时间准备或者准备时间很有限的情况下,快速完成"感受--思考--创作"的独特过程,它以"现想现说、即兴而谈"为特征,是一名主持人整体性格、素质、修养的综合体现,是衡量主持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影响节目成败的重  相似文献   

17.
道家作为一个学派,通常老庄并称,正如儒家之有孔孟.但庄子对老子不仅有承传而且有明显的变异.故司马迁谓庄子"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而《庄子·天下》则言与老聃不同道.因为,老子法"自然"而倡"无为",却又把"无为"解释作"无为而无不为",且多言权谋、政治,这后来被黄老学派吸收发展成"君人南面之术",庄子则承袭老子的自然主义,而把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修正为纯粹的"无为",并设计出"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固应上溯老子,却应以庄子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说话的时候",<新华字典>、<汉典>、<辞洋(ciyang.com)>解释为"眼前,现在"."目前"的同义词有"现在、而今、如今、方今、当前、今朝、此刻、当今、目下"等.  相似文献   

19.
关于"知识"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等书中都有解释.不管人们对知识的解释如何,纵观知识本身的发展过程,知识从其产生到为人们所利用的整个过程,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即知识的客观化和知识的主体回归.本文试图从知识的两次飞跃出发,谈谈图书馆与知识的关系及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开发的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20.
意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欣赏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