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正>关怀教育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哲学研究会主席内尔·诺丁斯在其《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提出的,她提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因此"教育必立足于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关怀教育理论的核心概念"关怀",是一种由关怀者和被关怀者在关怀情境中共同建立的相遇关系,"关怀"情境是这样的:关怀者真正关  相似文献   

2.
学会关心已成为21世纪的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关心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品性.教育关心着眼于人的发展,最终指向生命的自由生长.它是一种精神关怀,以尊重独立人格、个性为基础,以对生命整体的照看为依皈.它是以智慧为支撑的,其价值与性质就决定于教师的教育智慧.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充分运用这三种素质:尊重、希望、同情.  相似文献   

3.
教育哲学如何关怀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哲学最为关心的就是人的生活及教育实践,它的根本目的与方式是,通过思想为生活在一起的公民思辨塑造灵魂(德性)和社会正义的教育秩序的理想、目的或原则,这是教育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根本内涵.教育哲学无法直接去"过"生活,而只能是"思"生活或"言"生活.教育哲学的可能性在于能够提出教育和生活的基础问题,并在思想的深处反思造成现实困境与问题的价值、观念或意见.为此,教育哲学探寻涉及教育的理性真理,形而上地洞察教育存在的根本目的、价值和基础原则.教育哲学只有超越各种意见到达关于教育存在之根本秩序的理解,才能为生活及教育提供有意义的思想理论.如果教育哲学放弃或遗忘根基性的形而上追问,关于教育的形形色色的错误意见就无法得以辩明,教育哲学就会真正缺乏目的感、价值感和实践感,它自身也就真正疏离了生活及教育.  相似文献   

4.
儿童哲学对于培养儿童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工具性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原初意义上对于儿童的"关心"更值得重视。以诺丁斯的关心伦理学作为引导来表明儿童哲学并非仅仅是一项"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项目。当哲学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充满游戏性和创造性的对话空间,成人与儿童在哲学探究活动中一起重拾对世界的"关心"时,儿童哲学更应该是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现代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而通识教育的实现更是关心的焦点所在。通识教育到目前为止,主要采用了自由选修课程型、分布必修课程型、经典名著型以及核心课程型这四种类型,它们相应地都有自己的哲学基础。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应该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今天教育的重心由“学会生存”转向“学会关心”。学会关心作为21世纪新的教育哲学正在改变着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改变着学校教育和教师教育行为的气质和性格。学校的使命就是用教育关怀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关心已成为教育的一种基本品性。它包含的深刻的哲学内涵,包括:  相似文献   

7.
基于结果的教育:原则及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教育投入产出比的关心导致人们对教育质量的关心越来越集中于教育的结果,西方的教育者在90年代提出了基于结果的教育这一概念,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从传统的强调输入转变为强调输出。该文简单介绍OBE的一些基本的原则、指导程序及教学策略,并将它们联系到我们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希望以此帮助高校老师们了解如何将OBE的理论和哲学转换成实际的行动以指导教学计划、学生学习和教学评估。  相似文献   

8.
对教育投入产出比的关心导致人们时教育质量的关心越来越集中于教育的结果,西方的教育者在90年代提出了基于结果的教育这一概念,时教育效果的评价从传统的强调输入转变为强调输出.该文简单介绍OBE的一些基本的原则、指导程序及教学策略,并将它们联系到我们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希望以此帮助高校老师们了解如何将OBE的理论和哲学转换成实际的行动以指导教学计划、学生学习和教学评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重建"教育哲学"学科,时教育哲学的研究进行分类,拓展了教育哲学的研究领域.这一阶段教育哲学的研究也存在脱离实际、缺乏中国特色等问题,因此教育哲学研究必须面向中国教育的实际,致力于教育哲学的普及工作,真正体现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哲学与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 ,对哲学与教育的关系特别是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 ,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人类的教育实践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是通过教育哲学的转化才得以实现的。因此 ,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必须重视教育哲学研究 ,通过教育哲学的理性思考 ,为教育改革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当代教育功能观嬗变:从有用到有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活动对人命运改变和心智提升的双重性质,在实践中被异化为单纯及极端的有用性和事功性,形成教育本真性质与实践活动中的精神对立和冲突,消解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教育的有意义功能强调教育对人健康心智和高尚品德形成的影响作用,强调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们的学习生活幸福和愉快。促使有用性教育观念向有意义教育观念的转化,是教育进步必须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的实践性——来自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华 《教育学报》2007,3(4):19-23
实践在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中具有特定的涵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对它的实践性的理解应超越与理论相对的简单判断,从实践自身的内涵以及它与理论和生产的相互关系中,可以将教育的实践性理解为:教育应该以其自身为目的;教育不是生产,但离不开生产的技艺;教育不是理论,但理论是最高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实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或相互脱离或仅仅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本文在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教育理论实践化、教育实践理论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本土化,使二者关系达到和谐、融合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应该奉行的一个基准,需要有比较具体的政策含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基本教育机会的供给,主要指义务教育入学机会的供给让人民感到满意;教育资源的配置,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体制设计和机制的实施让人民感到满意;教育的结果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和标准,即教育的质量能够基本符合人民的期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教育理论与实践之争是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教育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只是重复了哲学的工作,而没有真正意识到这场讨论的根本意义所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讨论,其本质是一种基于理论与实践承担主体的价值诉求和价值期望的辩护方式。因而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其关系究竟如何,而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究竟应该“何为”。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讨论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含义、目的,并着重讨论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17.
教育研究正从追求宏大理论转向走进学校日常生活,透过教育日常生活的经验叙事来表达人们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教育叙事走进教师日常生活,让教育研究成为意义言说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以慧的视界去审查教育智慧,可以摆脱将教育智慧视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才智的局限,并展示教育智慧所具有的完整结构和真正内涵。教育智慧以教育之慧为本,以教育之智为用,教育之慧对教育之智具有生成、规范和扩展作用。从根本上说,教育智慧是真人与真知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和学习都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科学研究是一种教育,学习也是一种教育。既然是教育,当然科学研究和学习都具有教育性。科学人格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正表明了科学研究所具有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实质意义的演变:从理论到台湾经验的检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功绩主义社会强化个人专业能力与职位之间的连结性,因而强化教育文凭的法定功能.此种连结逐渐促使教育产生制度化的发展,亦即个别国家试图以教育手段,改善社会不均等及促进社会进步.此种教育制度化发展显现于个别社会积极推展义务教育,甚至提升高等教育的就学机会.本文以台湾为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剖析此种发展趋势,进而指陈,就学机会的提升甚至普及化仅是达到形式化的均等,更重要的是须检视教育结果是否达到均等性.台湾的历史经验显示出,尽管义务教育确保不同阶级学童的就学机会,但中上阶级家庭子女的学习表现却普遍优于劳工阶级子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