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素华 《考试周刊》2013,(73):196-196
为了总结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文章回顾性分析了本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3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临床路径,总结经验,提高疗效。有634例患者,采用药物,咽鼓管吹张,鼓室穿刺和鼓膜切开置管和手术等治疗,结果634例中495例治愈(78.07%),好转58例(9.15%),109例复发,复发率17.19%。得出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在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还有太多的未知,是一个值得多中心询证医学研究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温瑞梅  王丽  王月月 《考试周刊》2012,(40):150-151
本文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烟台市四所大学的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的焦虑水平进行描述统计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①被试的焦虑水平总体在43.16±9.105,与全国普通成人的焦虑水平(33.80±5.9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父亲、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关心与学生焦虑有显著相关(|R|〉0.181即P〈0.01),母亲过度干涉、母亲拒绝否认、父亲拒绝否认与学生的焦虑也有相关(|R|〉0.138即P〈0.05);③父母亲文化、工作与学生的焦虑水平无相关(|R|〈0.138即P〉0.05),从而得出结论:父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能帮助学生降低焦虑,而母亲过度干涉、母亲拒绝否认、父亲拒绝否认将很容易导致学生焦虑。  相似文献   

3.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688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测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更多地感受到父母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的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同时也更多地感受到母亲的偏爱;父母教养方式对农村中学生的焦虑水平有显著性的影响并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父母的头胎性别、焦虑、孤独心理对其生育二胎意愿的影响,以《二胎意愿调查表》、《UCLA孤独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为调查工具,对分层抽样选取的75名独生子女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在二胎意愿上都稍偏向于不生二胎且头胎性别为男孩时,父母对二胎意愿多持否定态度,而头胎为女孩时,父母多倾向于生二胎。(2)特质焦虑对母亲的二胎意愿有影响,但总的来说,焦虑程度越高,父母对二胎意愿越持否定态度。孤独程度越高,父亲对二胎意愿越持肯定态度。(3)头胎为男孩,父母焦虑程度高,头胎为女孩,父母孤独程度高。(4)父母的状态焦虑分数越高,特质焦虑分数也就越高;母亲的焦虑分数越高,孤独分数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焦虑状况及对策.方法:对470名皖北地区大学新生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在大学新生的状态焦虑方面,男生、农村学生、非学生干部、贫困生、理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相对人群(P<0.05);在大学新生的特质焦虑方面,女生、独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相对人群(P<0.05).结论:性别、生源地、社会经历、经济条件和专业影响大学新生的焦虑.最后,提出了减轻皖北地区大学新生焦虑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发展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467名高职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高职学生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大学生常模;(2)女生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发展显著优于男生;(3)大二、大三学生的自我灵活性和总体自我和谐发展都显著优于大一学生;(4)父亲的过分干涉(F3)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母亲的拒绝否认(M3)对自我刻板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父亲的过分干涉(F3)和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M1)对自我和谐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高职学生自我和谐总体发展水平较好,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高职生自我和谐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个人评价问卷(PEI)对大学生的父母教育方式及大学生的自信心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信心得分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拒绝否认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父亲的偏爱、母亲的偏爱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大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如过度的偏爱、严厉的惩罚对大学生的自信心建立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修订的国外道德同一性量表,以935名大中学生为被试,分析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对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尤其是父亲)文化程度对青少年道德同一性影响显著,父母(尤其是母亲)职业对青少年道德同一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郑州市的47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中学生体育锻炼在性别和学业阶段存在显著性差异;(2)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学业阶段和是否独生存在显著性差异;(3)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与中学生体育锻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不同学业阶段的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与父母教养方式上均存在差异;不同性别的中学生体育锻炼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优于女生;父母教养方式在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中存在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温暖;(2)父母教养方式与体育锻炼存在相关关系,其中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对体育锻炼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信任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湖南的两所中学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没有显著的年级、性别差异,只在依赖维度上女生略高于男生,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整体上,独生子女的人际信任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且在人际信任总分及依赖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未离异的初中生比父母离异的初中生更多感受到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而父母离异的初中生比父母未离异的初中生更多感受到母亲的过分干涉与过分保护。结论:积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网络成瘾问卷(IAD),对宁夏4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中温暖理解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现显著负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偏爱被试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的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和母亲温暖理解五个变量可以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有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摘要对229名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调查显示:(1)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在学习适应和身心症状适应维度上得分较高.存在适应困难,其中高一学生的学习适应困难得分显著高于初一;(2)在父亲教养方式上,男生在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维度上,男生在拒绝否认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初一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学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或中专的学生在情感温暖、理解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3)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子女的适应策略存在显著相关,分离策略和母亲的惩罚严厉对中学生的学校适应困难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矿工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71名矿工子女进行测试。结果:①男生在父亲情感温暖(F1)、父亲过度保护(F6)、母亲惩罚严厉(M4)三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0=2.217,p〈0.05;t=2.100,p〈0.05;t=2.172,p〈0.05),男生在父亲惩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拒绝否认(F5)三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f=4.082,p〈0.001:t=3.831,p〈0.001;t=3.560,p〈0.001);②矿工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年级方面有主效应(F=3.014,p〈0.05),初中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组学生得分(c=1.684,p〈0.05);③父母亲的情感温暖(F1,M1)与矿工子女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01),而父母亲惩罚严厉(F2,M4)(p〈0.01)、母亲的拒绝否认(M3)(p〈0.001)维度与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儿女、是否学生干部等方面对高职学生自我接纳状况进行差异性研究,并对自我接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几所高职院校的551名学生进行测量。结果:高职学生总体自我接纳得分为41.58±5.38(M±SD)分,自我接纳因子得分为22.14±3.62(M±SD)分,自我评价因子得分19.44±3.33(M±SD)分;自我接纳总分与父亲拒绝、否认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42,p<0.01),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0.40,p<0.01)。结论:高职学生总体自我接纳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农村生源、非独生子女和未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学生自我接纳水平偏低;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利于高职生的自我接纳。  相似文献   

15.
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32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学习策略不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在认知策略上存在显著的阶段差异,初中生在认知策略方面比高中生强。(2)父母教养方式在过分干涉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亲对男生过多干涉和限制。(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消极教养方式均不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4)父亲教养方式比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大。(5)父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动机策略的影响大于母亲,而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影响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16.
路娟  刘永  朱忠荍 《文教资料》2014,(22):125-127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人际信任量表(QTR)对5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是否独子、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5);人际信任与父亲情感温暖(FF1、MF1)呈显著正相关(p<.01)、与父亲的过度保护(FF6)、母亲的过度干涉和保护(MF2)呈显著负相关(p<.05),与其他维度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父母教养方式,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SWB )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2.男女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男生在父亲惩罚、严厉( FF2)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4.男生SWB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拒绝、否认(MF3)因子、惩罚、严厉(MF4)因子高度负相关;女生SWB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MF1)因子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感受到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及严厉、惩罚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量表》,对某幼专249名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幼专新生在总体上感受到较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教养方式各个维度及总分在生源地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幼专新生的适应情况总体良好,情绪状态适应与交往适应要好于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得分最低,学校适应各个维度在生源地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适应总体情况及各维度与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这一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EMBU)量表对来自羌族聚居区的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羌汉两族男性青少年之间EMBU测验存在显著差异;2.两族女性青少年除在父亲Ⅱ(惩罚、严厉)、Ⅴ(拒绝、否认)、Ⅵ(过度保护)三个分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无显著差异;3.羌汉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在母亲Ⅲ(拒绝、否认)、Ⅳ(惩罚、严厉)、Ⅴ(偏爱被试),父亲Ⅴ(拒绝、否认)、Ⅱ(惩罚、严厉)5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造成羌汉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差异的因素主要是民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白血病患儿父母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浙江省白血病患儿父母在患儿病程中的主要应对方式,筛选出白血病患儿父母在应对方式上有异常的父母,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McCubbin的CHIP调查表面对面访谈白血病患儿父母,将调查结果使用SPSS 13.0软件处理。结果:66例患儿父母中有1例父亲和13例母亲在社会支持﹑自尊和稳定(Social Support,Esteem,and Stability,简写S)异常,1例母亲在家庭的完整﹑合作和乐观程度(family Intergration,Cooperation,and Optimism,简写F)异常,最有效应对方式在F方面,而最无效的应对方式是在S方面。结论:浙江省白血病患儿父母应对方式主要采用家庭的支持和合作,与家庭乐观程度有很大关系,而在社会支持方面的应对方式十分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