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调查发现,河北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制度保障、授课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其原因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家长有担忧、学生个人不积极、学校与政府、社会力量对接不紧密。因此,以创业效果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学校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二是对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三是真正实现学校与政府,社会力量的对接。  相似文献   

2.
阻碍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因素主要表现在高校创业教育薄弱、社会创业环境欠缺、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等三个方面。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主要由学校教育系统、政府和社会系统、大学生本身系统等三个子系统来组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校教育、政府和社会、大学生本身"三位一体所构成的系统的合力。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和高校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成功创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业人格的塑造。通过建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支持三个系统支撑的立体教育模式,全方位地塑造大学生的创业人格,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美国社区学院大学生创业得到了来自政府、高校、社区、公司及机构、创业投资基金等的支持。这些支持,融合在政策、措施、行动与服务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社区学院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这个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包括政府扶持、创业教育、创业投资、税收优惠、创业平台、创业服务等方面。其成功之处包含深入而富有成效的创业教育、政府的全方位扶持政策与周到服务、大学和社会机构的积极参与、美国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文化。其借鉴意义是,我国的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应做实创业教育、实施校内外联动、加强政策扶持与创业服务、建设多样化的创客空间及大力发展创投基金。  相似文献   

5.
美国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各个阶段都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政府、社会、学校和非政府组织共同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各种公益性机构、基金会、非营利性机构、天使投资联盟、风险投资公司、创新中心、创客空间、创业者网络等一应俱全,为各类创业者提供了完善的资金和条件支持。美国建立了高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备全民创新创业的氛围、条件和环境,政府、社会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完善的政策、资金和平台的支撑。在我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美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洪娟 《职教通讯》2012,(11):47-49
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政府、学校、学生、社会等方面的错位使得青年学生的创业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推进青年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就是构建多元联动保障机制,为此,从强化政府主导机制,深化学校创业培养机制,激发学生能动机制,完善社会导向机制等四方面着手,为创业教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成功创业、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大学生创业教育日益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方面共同实施.从学校来讲,要改革培养模式,全方位渗透创业教育,要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形成创业生存能力的教育.开展创业教育是大专院校顺应时代潮流,服务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文化环境、社会支撑体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美国的文化传统,强大的组织和资金支持系统,有利于科学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形成。借鉴美国经验,确立创业型人才培养战略,营造创业文化氛围,优化创业环境,构建政府主导、高校推进、社会参与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是我们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谭小燕 《高教论坛》2013,(2):111-113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教育部出台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途径,商务经济类高职院校培养商务人才、扶持大学生创业应是学校特色,更是响应国家号召。本文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学院如何构建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创业扶持、创业氛围服务体系,培养大量创业型商务人才,成功扶持大学生创业,带动了就业。  相似文献   

11.
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相应优化的创业机制,需要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创业教育,必须提高政府、社会和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建立起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有序的、优化高效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与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相应优化的创业机制,需要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当今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创业教育,必须提高政府、社会和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建立起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有序的、优化高效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与体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高等教育管理关系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高等教育亦不例外,其突出表现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关系大调整。经过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教育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政府与高校的关系、高校与市场的关系、高校与受教育者个体及其家长的关系、高等教育结构关系等六大关系逐步理顺,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较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职能判断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一个基本问题。高等学校的职能具有历史性。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与之相适应,因此,高校新的职能迟早会出现。高等教育史证明,哪个国家及早对高校的新职能做出判断并付诸实践,哪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就会有历史性的突破和质的改变。对现有高校职能的审视告诉我们,客观性、目的性、社会需要性,以及以一种思想为先导和经常性的学校活动,是判断高校职能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Wang  Qingfang 《Higher Education》2021,81(6):1273-1291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xperiences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center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EIs) to promote entrepreneurship in underserved communities. It draws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from multiple stakeholders to exa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HEIs toward equi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renewal. Based on extensive qualitative data analyse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role of HEIs as anchor institutions and intermediary enable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ridging traditionally split efforts between different university missions. Th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universities’ engagement in fostering inclusiv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and equitable growth through entrepreneurship.

  相似文献   

16.
高校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高校应正确认识办学特色的内涵,明确形成办学特色对高校自身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的策略,正确定位,通过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来形成办学特色,从而赢得社会的认可,促进高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办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资助的目的是消除可能产生的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根据营利与否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分类管理机制下,对非营利民办高校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资助可参照公办高校;对营利民办高校的资助重点面向受教育者,同时可选择专项补贴和适度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业教育要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目前政府和社会各界缺乏支持力度,未能营造出大学生创业的有利环境;高校创业教育普遍缺乏优势和特色,不能有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创业型人才。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地方社会政策的保障扶持作用,强化区域特色教育;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探索实践的学习习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进行学生的创业素质;强化创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教育整体师资水平;强化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并有效利用地方社会的创业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设置近百余年的发展带有七个方面历史的烙印:院校的分离与合并、高师独立与融合的纷争、重点大学制度、分区设置原则、部门办学的争端、私立高校的兴衰与外人办学的立案.  相似文献   

20.
Along with the “m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late 1990s, the issue of quality and excellence appeared at the top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genda. Since faculty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s one of the major approaches adopted by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to pursue quality and excellence, it is valuable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faculty evalu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s adopted by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EIs). Study of current literature reveals som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aculty evaluation of teaching policies and practi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sector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pecific practices adopted by some top-tier Chinese HEIs and American eli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majo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faculty evalu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s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top-tier HEIs,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American models to the Chinese setting of higher education. Finally, a set of best practices regarding faculty evaluation of teaching are proposed for Chinese HE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