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校图书馆的杂志上,常会看到有些文章旁注着“已用”、“再用”等字样,这是一些大学生为应付作业写文科课程的论文,先“采用”此文后担心重复使用给后来者的提醒留言。有一篇文章旁竟写着“已用”、“再用”、“又用”、“不能再用啦”、“再用一次吧”这么真真假假一长串有调侃意味的文字。像这样在杂志上或网上找一篇文章印出来作为自己论文的做法,是现今一些大学生“写”论文的一个诀窍、一条捷径。某门课程结束时的小论文可以这么“写”,毕业设计的大论文也能这么“写”。被看中的文章往往利用率很高,“天下文章一大抄”到这里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本来,论文写作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写法与初衷相悖,意义尽失。从大学生的这种论文“写”法至少可以看出如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女儿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题为《家里有个病人》的作文。她妈妈见她写得还比较生动,有特点,就说她可以投稿,还示意我是不是可以在当地的报社里找个熟人,把它给登出来。她说第一次若是成功了,对孩子的鼓舞一定是非常大的。我说不能这样,不能让她从小就养成要想达到自己的愿望就得“找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学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册)这一内容后 ,有部分小朋友对“写数”感到有些没把握。这是因为 :1 万以内的数相对以前的数来说 ,位数多了 ,数大了 ,难免有些“顾头不顾尾” ,考虑不周全。2 如何处理中间的“0”与末尾的“0”也是个难点。读法中的零就像在跟小朋友捉迷藏 ,读一个时不一定写一个 ,不读时又不一定不写。如何准确写数呢?我们不妨采用“读写结合法” ,读一读 ,找一找 ,写一写。这儿的“读”其实是“默念” ,从找准的最高位起依次往下念数位 ,念一位 ,找一位 ,写一位。如 :念“千位”时 ,找“几千” ,找到就写几 ,找不到写“0”…  相似文献   

4.
我的奶奶快八十岁了,别看她满头白发,一副假牙,满脸皱纹,不过,她可能干了,她不但是家里的“财政部长”(管钱财)“、体育部长”(提醒家人做运动)、“卫生部长”(打扫卫生),最近还当上了“电话部长”(如果有人打电话找人,人不在,奶奶把姓名写在本子上)。不过,奶奶不会写字,怎么办呢?我来告诉你吧……这天我放学回家,看见奶奶坐在沙发上,不知道在想什么。突然,奶奶站起来,走进爷爷的房间,对爷爷说“:今天,有人打电话过来找你,叫什么……”“快点说呀。”爷爷着急地把奶奶的话打断了“。等等,我去看看本子。”“知道了,叫小宝。”爷爷就打电话给…  相似文献   

5.
学完《爬天都峰》一课,我检查学生生字词的学习情况,一学生主动要求上来听写他会的词语。在写“石级”这个词时,他写完了“石”,然后又写了个“纟”,却怎么也写不出另一半,急得脸都红了。下面的同学纷纷把手举起来,要求上来帮他写。是找个学生说给他听呢,还是让他下去另请一名学生来写呢,还是……他在讲台上急,还左顾右盼;我也在心中急,犹豫着。就这样让他下去,他肯定没面子;要是请个学生来帮他,他还是没面子;如果我悄悄说给他听,他仍是没面子。何况他脸还红着呢?终于,我说:“同学们暂时不要慌,现在我们让李钒去看一下教室的门牌,然后他就会…  相似文献   

6.
小朋友常常抱怨写作文难,这种抱怨大致有三种:有的为自己找不到合适的题材而发愁;有的找到了重要的事件,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写;还有些小朋友写出来的作文很干瘪、很简单,读来干巴巴的,没有味道。其实,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作文的题材是非常丰富的。至于怎么写,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主要说来,只要把要写的事件叙述清楚,表达的感受描绘细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是一篇好作文。因此,写法其实是各式各样、丰富异常的。我们常说“文无定法”,也就是这个道理。这里可以提供一种写作的方法,即“炼句子”。其实“,炼句子”…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很重要。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猜一猜”、“比一比”、“写一写”、“找一找”等教学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考实行“网上阅卷”的改革已进行了多年,随着高考的改革,中学阅卷方式的改革也紧随其后,“网上阅卷”也揭开了它神密的面纱,逐步走进中学.“网上阅卷”以其“高效”、“公正”广泛受到中学教师的欢迎.我县从2008年寒假起,已先后在高中三个年级的期末统考中使用了“网上阅卷”,“网上阅卷”方式与“传统阅卷”方式相比有许多长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写”论文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图书馆的杂志上,常会看到有些文章旁注着“已用”、“再用”等字样,这是一些大学生为应付作业写文科课程的论文,先“采用”此文后担心重复使用给后来者的提醒留言。有一篇文章旁竟写着“已用”、“再用”、“又用”、“不能再用啦”、“再用一次吧”这么真真假假一长串有调侃意味的文字。像这样在杂志上或网上找一篇文章印出来作为自己论文的做法,是现今一些大学生“写”论文的一个诀窍、一条捷径。某门课程结束时的小论文可以这么“写”,毕业设计的大论文也能这么  相似文献   

10.
电大的朋友送我一本《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工作成果简介选编》,并嘱我为此写一篇文章。我自知“遵命文学”不好写,但细细地读完这本选编后,却真想说两句。首先使我感动的是盲人郑荣臣,他写的二十四万字的《琵琶情》,先发表在1984年的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周围,一窝蜂和一刀切的现象为数不少:某市一刀切,要求学校“办出各自的特色”,于是各所中小学一窝蜂地找特色,艺术特色、环保特色、交通特色、心理特色等等纷纷涌现,以至于没有特色的学校反到成为了一种特色。某学校为了高举“科研兴学”的大旗,要求教师人人搞课题,个个写随笔,天天读专著,  相似文献   

12.
我的懒老师     
朱老师长(zhǎng)得挺(tǐng)漂亮,就是有点“懒”。每次上课时,朱老师总让我们自己提(tí)问题。同学们提的问题可多了,她却一个也不讲。她让我们同学帮同学,不会就自己读书,自己到书里找编后: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特意编发了这组“爱师小作文”。你看,孩子们写的是不是非常棒?中国老师,外国老师;钮老师、“懒”老师……老师永远是孩子们说不完也写不完的话题。小作者们用自己童稚(zhì)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liɑnɡ)着每一位“进门”的老师,并根据自己对老师的衣着、言行等的第一印(yìn)象,很快地对老师作出…  相似文献   

13.
谈英语网上教学资源的"花园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探讨英语开放教学网上资源的整合和设计的问题时,引入了“花园式设计”概念,详细阐述了“花园式设计”的定义、基于的理念,提出了英语网上教学资源“花园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网络"粉丝"文化社区传播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丝”文化在网络环境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粉丝”文化社区的形成有赖于网上传播和网下传播两种机制的合力。本文重点考察了“粉丝”社区的网上传播机制,并简要介绍了其网下传播方式。从中可以看出网络“粉丝”文化社区与现实“粉丝”文化及其他网络社区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女生、文科在就业市场里无异于“弱势群体”的代名词。曾有人感叹:“找工作难,文科生找工作最难,文科女生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  相似文献   

16.
“所需即所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象现在的教学模式一样让每个学生都接受同样的教育。而是根据所教的学科提出若干个问题,然后由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找答案,从而获得知识,在找答案过程中,学生可以求助于课本、参考书,或是老师,也可以从网上自己寻找。这种教学方法是在学生自己、学习下进行的,其效果往往比教师照本宣科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所达到的效果好得多。下面,本人将从几个方面论述“所需即所学”教学方法的根据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习作训练中,有的同学看了习作题目与过去写过的相同,就说:“这个题目已经写过了。”言下之意是:这是写过的“旧”题目,没有什么好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我让学生报出自己在家里找到的香皂品牌以及测得的香皂盒长、宽、高。我一边听学生汇报一边把相关内容写在黑板上。“吕圣兰同学,请你告诉大家你找的是什么牌香皂?香皂盒的长、宽、高是多少?”吕圣兰站起来开始如实汇报。突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原来,我在黑板上把香皂的牌子错写成了“吕圣兰”!成了“‘吕圣兰’香皂”!同学们都望着吕圣兰,笑着想看她的笑话。这时吕圣兰也愣住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也让我始料不及,但我很快镇定下来,并没有把“吕圣兰”牌擦去重写,而是话锋一转,对吕圣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你自己     
经常听到有教师说,“想写点文章,但一直找不到题目”。有意思!既然“找不到题目”,怎么可能“想写点文章”呢?估计仍然是指标化的写作,为写而写。这样的写作,当然非常困难,也享受不到写作的愉悦。如果真找不到“下手”的地方,那不妨从研究自己开始。  相似文献   

20.
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按事先备好的教案向学生提问:“小蝌蚪是用什么办法找妈妈的?”有学生说:“它一个一个问着找。”这正是我需要的答案,当我肯定他的回答时,另有一个学生答道:“小蝌蚪这样一个一个问别人来找妈妈,是最不聪明的办法!”这是我预料之外的答案。我想到学生的说法不能轻易否定,就问:“那你说小蝌蚪该用什么好办法找妈妈呢?”“现在条件先进了,小蝌蚪只要写一则《寻妈妈启事》,在电视上播放一下,不就简单了。”这时,又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青蛙妈妈也可以写一个《寻儿启事》,写上蝌蚪的样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