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众哲学》出版发行80周年之际,应该深刻反思其成功经验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借鉴意义。《大众哲学》抓住了大众,凸显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是"头脑"与"心脏"的互需关系;《大众哲学》的问题意识,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紧扣时代需要;《大众哲学》的平民气息,启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作者身份与地位上要作出改变。  相似文献   

2.
张雷声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构与建设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构与建设研究"最终研究成果,是国内首部  相似文献   

3.
陈志良、杨耕同志在1989年5月15日的《光明日报》上载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二重化》(以下简称“陈文”)。该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般的一体化哲学,……这是一个理论‘误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已经内在地二重化了”,这就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实践唯物主义”和以恩格斯为代表的“现代唯物主义”的二重化。那  相似文献   

4.
人物介绍     
马俊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大纲编写课题组主要成员.兼任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社会发展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评价活动论》(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价值论的视野》、《价值论原理》(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研究生教材,合著)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30多篇,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西班牙、俄罗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5.
李晓元教授所著的《工作哲学引论》开辟了工作哲学的新学科、新领域。从思想逻辑上看,《工作哲学引论》填补了工作哲学理论体系研究的空白;从研究内容上看,《工作哲学引论》成就的工作哲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工作哲学的理论基础。《工作哲学引论》成就的工作哲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的理论宝库,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宝库。对《资本论》中美学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广大理论工作者做了很多工作,但至今为止,不少人仍停留在用美学术语来注释某些引文上。如何深入研究《资本论》中马克思的美学思想,阐明《资本论》范畴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地位和作用?苏联列宁格勒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了苏联学者r·维日列夫的专著《哲学知识体系中的美学》。r.维日列夫对《资本论》范畴体系中的美学问题研究采取了“一种新的、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风采     
刘景泉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党建的教学和研究,在《中共党史研究》、《南开学报》、《党史资料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曾多次获科研奖励。其中,《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文化选择述论》获天津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获天津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研究”和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政党史研究”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吉林省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专家、教员,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马列主义理论教学改革的要求而编写的将在全国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使用的新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点:在内容安排上体现了整体性。新教材既改变了国内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本书相互重合的现象,又不是三个学科机械地结合,而是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完整而统一的学说体系。在结构上,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两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学生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新设置的本科四门理论必修课之一。为做好"两课"新设置实施工作,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以及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6年7月29—31日,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学术研究学会和江汉大学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江汉大学召开。来自全国近70所高校的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及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及其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热烈的讨论和充分的交流。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课…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创新问题,国内学者所提出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的理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系之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化”和“非体系化”问题,从两个层面得以展开:(1)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无体系,需要不需要建构一个科学而合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2)如何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科学体系。二是“哲学观之争”。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等问题的不同理解,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当代形态的理论表达形式问题上。三是“研究范式之争”。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理论表述而言,实际上可以归约为“超越”与“反思”两种不同的方式。前者主张反思性建构,纯属一种理性化表述,而后者则主张批判性建构,是一种实践性表述。  相似文献   

12.
学术扫描     
石云霞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和教学体系的一致性》(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5期)一文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和教学体系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只有坚持这种一致性,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高等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四门马列主义课,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教育,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高等院校的特点和优点,对各系各专业的学生都是非常必要的.为了适应高等院校马列主义公共课教学的需要,在广东省高等教育局的组织领导下,我院教师积极参加,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要读本》、《政治经济学简要读本》、《中国共产党简史讲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简要读本》四本马列主义课教材.一九八○年三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继续深入下去,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程为众多学生及其他青年喜爱和接受,实现哲学对现实生活的引导作用,这是身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第一线的理论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由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我国开展得比较早,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材体系,以及明确的教学理念和目标等.但是由于一系列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认真考察、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倪志安教授等所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从方法论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问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要话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大多立足于苏联教科书体系式解读和由卢卡奇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式解读,而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阿尔都塞式解读及其意义给予充分关注。阿尔都塞重新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问题。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是一种"多元决定论"(而非线性的机械决定论),他关于"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探讨就是对这一多元决定论方法(他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的典型例证。在一定程度上,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解读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式解读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大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其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尤为突出。《实践论》就是他的哲学认识论的代表作。我想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 《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包括四个方面: (一)提出了以认识和实践为基本矛盾的认识体系。毛泽东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尽管论述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但都没有明确地把认识和实践当作认识论的基本矛盾来  相似文献   

17.
冯契对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贡献是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智慧"说的建构是为了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智慧"说由《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部著作构成,是具有原创的理论、缜密的逻辑结构的哲学体系;"智慧"说是沿着实践唯物主义路子前进的产物,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智慧"说是专业哲学家建构的第一部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科学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及其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四十年来哲学思想成果和哲学斗争经验。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崭新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在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和《反杜林论》中得到了“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文秉模、李良瑜教授受省教委的委托,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原理参考材料》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原理》一书共25万字,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科学体系的形成,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参考材料》对《原理》各章的中心思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难点、阅读书日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经验展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领域的新进展实现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有机统一高教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的主力军,目前已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经济学》《中国伦理思想史》《宪法学》《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