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的现实依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的价值追求。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国情,科学借鉴国外有关法律体系建构的经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主要包括三层涵义。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原因在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中国法治建设尚不尽如人意的要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坚持依宪治国与以宪行政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现代法治精神的建构是以一定的国家独有传统法律精神为基础的。中国的传统法律精神是一种法律伦理精神,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是中国迈向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必须实现从法律伦理精神向现代法治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要任务。"基础"课需要在深入贯彻落实增强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和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六个方面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础"课中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有助于不断提高"基础"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日常法治话语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而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相关讨论中,日常法治话语却遭到忽略。日常法治话语的"忽略"与法治的外来性、法治话语的"自上而下"的建构性及日常法治话语载体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日常法治话语的忽略直接导致"法治认同"判断分歧严重,同时消弱了"自下而上"的法治发展动能。借助已有的话语素材和共识,特别是权利意识与权利话语的相关研究,可以对当下中国日常法治话语状况进行初步判断,并对其发展方向作出预测。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进程中,需要从法治概念系统完善、法治热点事件参与两个层面"回应"日常法治话语。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与把握核心要义三方面内容,对于全面理解法治内涵,拓展法治中国之路径具有基础性意义。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正确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维稳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蕴含着法治道路践行的本质内容,彰显法治道路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科学阐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践向导。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指导下前进。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形成的思想结晶,对于推进教育系统依法治教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其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立法推进教育发展、依法行政推进教育治理、依法治校坚持中国特色、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指引了教育法治建设的根本方向,从战略布局、价值导向、实施路径和范式内涵等多个方面建构了教育法治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引领下,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更加完备、教育依法行政日益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初步建构、法治教育全面系统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治指引了正确方向,为教育法治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内涵,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明确了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9.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在中国共产党93年的历史上是首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依法治国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而且我们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也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作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伪命题"的基本判断后,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党和法治的关系"这一法治建设核心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亦进入一个新阶段.服务于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已然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直接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为"四个伟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众多有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观点、新理念、新举措,形成了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法治思想,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法律基础。一、法治意义新认识法治是人类的梦想。中国共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国家发展客观要求下的目的性建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关键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就是要将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价值精神灌注于法治建设之中,使法治建设赋有中国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最具有中国智慧的道德文化注入法治体系,将道德权威转化为法律权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具有中国文化元素和道德基础。通过对融入关系的理解及融入的范围、融入与转化、融入方式的探讨,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法治建设的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13.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如期举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文以"依法治国"为背景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发展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高职院校学习为例,深入了解目前大学生发展状态,不断促进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治之间具有依存性、契合性,并且在公共领域一开一合,互相融合。民主不是简单的多数,应是法治之下维护个体权力、防止"多数人"暴政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原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路径方面,需贯彻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推进人民当家作主的民生政治建设,在平稳安定的秩序中有序渐进地推进民主,并以一种看得见的方式,即主要是选举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应关注民生,对民主、法治一体同等看待,同时要关注公民选举权,培育公民责任,有秩序有步骤地适时扩大直选范围,建构公共领域,推动和发展协商型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5.
法治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集中体现在对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理论创建、理念宣传、政治保证及法律实践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由于法治供给侧矛盾突出,怎样将宪法和法律文本上的原则和规则落实到现实的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的根本阐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的理论起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的具体实践始于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政策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正式确立的标志则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相似文献   

16.
刘瑾 《河北教育》2007,(12):9-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报告的第六部分以"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题,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深刻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依托和主渠道,地方人大在民主法治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责。地方人大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在立法、监督工作中的作用,强化人大主体意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积极探索,勇于担当,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依法治国总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重大命题,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思想进行深刻阐述,从逻辑结构上明确了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以宪治国是核心、法律实施是关键、司法公正是生命线、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最高价值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彰显出我们党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定决心,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他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具有原创意义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展示了深刻的理论逻辑力量,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