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总离不开相应的“参照物”,若干参照物便构成“参照系”。新闻记能不能在新闻实践中为受众建立参照系,建立怎样的参照系,既是新闻业务水平的体现,更是政治素质的体现和引导舆论能力的体现。最近评出的河北省好新闻一等奖中,有一篇《扶贫办主任出差记》就是为受众提供新时期人民公仆的参照物,作通过对张家口市扶贫办主任郭继祥事迹的挖掘和再现,为新时期人  相似文献   

2.
张平 《传媒》2017,(10)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快新闻"呈现出一种碎片化和同质化的传播特点,给受众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增加受众负担,甚至使受众产生抵触情绪."快新闻"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优势逐渐淡化,发展矛盾愈发明显.与"快新闻"相对的是"慢新闻",制作用时较"快新闻"长,但是能够针对某事某物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体现更深层次的内容.与信息杂乱、快速传播的"快新闻"相比,"慢新闻"能够很好地打破当前报纸的同质化竞争局势,还原新闻本质,秉持新闻准则和道德,更好地维护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注意到"慢新闻"的独特性,《楚天都市报》于6年前推出"慢新闻"新闻板块——万象版,利用"慢新闻"吸引读者.《楚天都市报》十分重视"慢新闻",将其安排在封底板块,并在其官方网站上建立"万象"模块,融合新旧媒体优势,共同打造了包罗万象、揭露背后故事的"慢新闻".笔者以《楚天都市报》为例,探索都市报"慢新闻"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类媒体为吸引受众,对相比"硬新闻"更容易被受众喜爱的"软新闻"日益重视.然而,坏的风气随之而来,由于软新闻不像硬新闻那样题材严肃,媒体渐渐模糊了广告和新闻的界限,出现了杂交式文章,不伦不类,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被媒体和新闻本身"忽悠"了.  相似文献   

4.
在探究财经报道的功能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软文"对于新闻的侵蚀,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传媒经济学"所涉及的部分.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种商业像传媒那样是三方模式(媒体、受众、广告主)的.媒体打包出售受众,就势必会受到广告主(不仅是商业,还有政府)的步步紧逼.这是一个从神权、君权过渡到金权的社会,漠视这个现实而一味鼓吹新闻专业主义,是学术"乌托邦"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明星"一词来源于英文的star,含义比较广泛,媒介在从事明星报道时,只将精力集中在娱乐名人上,为此,我们将以此类明星为报道目的的新闻称为"明星新闻".近些年来,传媒虽然对"明星"大肆吹捧,却常常为受众做出"明星"是"不高贵的名人"的隐含判断.明星的负面的社会评价的形成与媒体对娱乐圈黑暗的现象、腐朽的生活方式的报道和渲染有很大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明星"一词来源于英文的"star",含义比较广泛,媒体在做明星报道时,主要将精力集中在娱乐圈的名人上,因此,将此类以明星为报道目的的新闻称为"明星新闻".近些年来,媒体虽然对"明星"大肆吹捧,但是,也常常为受众做出"明星"是"不高贵的名人"的隐含判断.明星的负面社会评价的形成与媒体对娱乐圈的黑暗现象、腐朽生活方式的报道和渲染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7.
面对几近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以及受众日益挑剔的信息获知心理,近年来,以声音为传播手段的广播新闻工作者立足于媒体形态特点,改革创新,以现场直播在第一时间满足受众"先知为快"的获知欲;以音响构筑"画面",直接显现新闻,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在形式上给受众以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8.
"受众"身份历来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和对象,在传统的传播学理论中,就有过大众、受众、公众等不同概念的争议,但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这些概念的阐释功能逐渐体现出局限性.本研究将"公民"身份作为受众研究的新视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介公民"的概念,并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媒介公民"对公民社会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耘曼 《传媒》2018,(12):65-66
"现场新闻"是融媒时代一个重要的创新产品.与传统现场相比,这种现场是真正的现场、全面的现场、受众的现场."现场新闻"打破了传统新闻产生模式,提升了受众的体验,提高了传播效果,对媒体、受众和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新闻"的发展,需要在互联网规律下,提高这种产品的理论化水平、提高现有媒介技术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用户参与互动的水平,朝着融合新闻生产平台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报道是各个媒体不可或缺的重要报道板块.当下,要做好农业报道,必须把握并遵守其中"不变"与"变"的报道原则."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宣扬科技带动农业发展的理念;"变"的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报道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生产出受众喜闻乐见的农业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为及时了解受众"五一"长假报道新闻信息需求,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媒介市场调查研究中心于4月13日至17日进行了受众需求调查.  相似文献   

12.
做强主题报道,增强影响力 主题报道是党报宣传的重点,是党报"喉舌"功能的最有力体现,也是新闻"富矿区". 近年来,<安徽日报>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创新思路,深挖主题报道中的新闻资源,用新方法多角度做深做强主题新闻,既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又让广大受众受益.  相似文献   

13.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如果把真实性比作新闻的"里子",那么艺术性就可以看作是新闻的"面子".许多论著对于新闻真实性的阐述已经比较全面而且科学,在此笔者想对新时期电视新闻的"面子"--艺术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传播技术发展迅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展示出良好的发展空间,受众接收信息途径的扩展、获得信息数量的剧增和获取信息速度的加快,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者"的新闻编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理论上讲,受众接收信息是有主动选择自由的,但面对媒体上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选择变成了超选择的选择,自由也变成了太自由的不自由,信息进入了一种过剩、过滥的失控状态.因而,"把关人"和"引导者"在信息选择、编发及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新闻编辑意识要适应媒体转型时期的变化,相应地"转型".  相似文献   

15.
陈庆江 《新闻界》2008,(3):131-132
随着新闻传播由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的全面转移,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员"逐渐变为了"主持人","播"新闻逐渐变为"说"新闻。然而,在主持人向受众靠近的过程中,这种"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几点误区。由此,我们有必要思考"说"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融媒体时代,新闻实践大踏步走向前台.互联网时代多种媒体形态联动发展下,继"公民新闻"、"用户生产内容(UGC)"等新闻生产形式后,"受众参与新闻"和"受众参与内容"进一步成为受众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新图景.本文以《十堰晚报》原创系列报道《晒晒照片里父辈那些感人的故事》为例,从策划、采编、传播三个方面探析用户参与视角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把"群众需要"作为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是什么?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同样来自"社会需要"。就国内而言,主要推动力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尤其是对新闻文化的需求;就海外而言,主要推动力是受众对新华社播发新闻信息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把"群众需要""受众需要"作为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符合新世纪新阶段中央的大政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比较符合新华社的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18.
包四华 《声屏世界》2016,(10):23-24
传统媒体,尤其是地市级媒体在报道政治经济时,唯有确保其新闻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并辅以"内容为王"的原则,才能在流失的受众群中稳定巩固老受众,吸引新生长年轻人.  相似文献   

19.
新闻蹲点采访不仅是基层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闻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力"是一项创新的新闻传媒工作理念,践行"四力"不但可以体现新闻记者的专业性和认真态度,也能从根本上提高新闻蹲点采访的效率和质量,使新闻的细节得到凸显.因此,在新时期的新闻传媒工作中,基层记者应该将新闻蹲点采访工作与"四力"要求有机整合,在工作中积极践行"四力",不断完善自身的新闻素养,从而实现新闻蹲点采访迈向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新闻文本创新是个屡被提起的话题.本文试以浙江新闻名专栏、<温州都市报>的"老师伯讲新闻"为例浅述文本创新的"评书化"操作. 评书是中国传统传播形式,从已有的传媒实践看,由评书而衍生出来的"讲新闻"手法,至多只是在广播电视上显示魅力,起到了"旧瓶装新酒"的传播效应,如:中央电视台的"清晨故事会"、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南京电视台的"大刚说新闻"、义乌电视台的"同年哥讲新闻"、温州电视台的"百晓讲新闻"等.此类节目在各自目标受众中皆有较大影响力.而纸质媒体在这方面长期以来几乎未见新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