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2.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4.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 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驻站记者如果能深刻认识基层的重要性,积极践行"走转改",就能充分发挥基层记者站新闻宣传方面的前沿作用,传递和落实中心工作的号角作用,重大战役性报道的配合作用,地方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主力军作用。作为一名驻站近十年的记者,近年来,笔者逐渐摸索出一些驻站记者工作的特点、规律。  相似文献   

7.
杜鹃 《新闻采编》2012,(1):13-14
我作为党报一名驻站记者,在山西日报晋中记者站工作的两年中,切身体会到驻站记者的责任与使命感。最亮丽的风景在基层,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期间的艰辛与成就,升华了我对记者职业献身  相似文献   

8.
驻站记者如果能深刻认识基层的重性,积极践行"走转改",就能充分发挥基层记者站新闻宣传方面的前沿作用,传递和落实中心工作的号角作用,重大战役性报道的配合作用,地方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主力军作用。作为一名驻站近十年的记者,近年来,笔者逐渐摸索出一些驻站记者工作的特点、规律。  相似文献   

9.
杨静 《新闻窗》2006,(4):25-26
记者站是报纸伸向地方的“触角”,驻站记者拥有直面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但也有新闻如何对口的困惑。  相似文献   

10.
谈驻站记者     
陈岳海 《新闻界》2000,(4):57-58
驻站记者较之本部的记者 ,在取得宏观信息上 ,存在较大的缺失和时差 ,而在捕捉微观信息时 ,则又难于得到本部的指点。那么 ,驻站记者如何才能独挡一面 ,成为报社灵敏的神经触角呢?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验和认识。置于当地党政的领导下在当地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这是党报办报的原则和传统 ,也是驻站记者必须遵守的准则和搞好记者站宣传报道的前提。实践证明 ,取得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 ,对驻站工作的开展有两大好处 :一是易于得到当地各级党政干部的支持与配合 ,二是从他们那儿 ,更易于了解到重要的新闻线索。1995年 ,我在与遂宁市主要党…  相似文献   

11.
张培铁 《新闻前哨》2004,(10):38-38
驻地记者站,是编辑部的前沿阵地;驻站记者,是战斗在前沿阵地的士兵。 驻记者站是每个记者的“必修课”。我经过半年的驻站实践,初步领悟了“必修课”的含义,收获了在“前  相似文献   

12.
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驻基层的信息尖兵,因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头"的大政方针在这里都有鲜活的典型。如果驻站记者有一种主动参与的意识,敢于担当主角,再大的事件都会在驻地落地生根,驻站记者都可以在这些大事件的报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面对大事件,驻站记者要能吃透"上头"的精神,能结合"下头"的典型,要写出"沉"得下去"跳"得出来的针对性报  相似文献   

13.
省级党报分布于全省各地的记者站,是报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名驻站记者,是报社一支善于打硬仗的主力部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宣传事业的需要,记者站工作也呈现新的态势,编辑部工作人员如何为记者站做好服务工作,是一个新课题。 我以为,在具体工作中,要处处体现一个假设:如果自己是一名驻站记者,身在记者站,有哪些困难,最  相似文献   

14.
关于记者站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衡 《今传媒》2006,(1):50
全国各类媒体在各地设立的记者站以数千计。驻站记者战斗在新闻一线,为媒体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新闻,功不可没。但至今少见媒体为记者站设立专栏,开展有关探讨和研究。本刊从今年起开设“记者站专递”栏目,旨在为加强和改进记者站的建设与管理,为驻站记者研究工作、交流思想开辟一个平台。欢迎媒体和记者站的同仁们不吝赐稿,共同办好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15.
记者站是新闻媒体的派出机构.是新闻媒体在地方设置的一个窗口,代表着新闻媒体的形象。驻站记者的一言一行,不仅关乎记者的个体形象.更关乎新闻媒体的整体形象。所以,驻站记者树立窗口意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四日,河南日报部分驻站记者汇聚漯河,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如何进一步加强记者队伍建设,提高新闻报道水平,力争多出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闻精品.安阳记者站李根林认为,记者首先应淡泊名利,立足本职工作,一心一意从事新闻报道,注重学习新闻理论,开展业务研讨.同时,发挥记者站的整体优势,统一调度,联合攻关.开封记者站张国梁提出,驻站记者要增强职业意识,摆脱名利的困扰;增强精品意识,摆脱繁忙事物的困扰;增强名家意识,摆脱新闻无学的困扰.中原油田记者站黄锡景认为,驻站记者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勤学精思,深入调查研究,选择报道的新角度,善于分析势点问题,增强新闻作品的深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7.
党报记者站由于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基层一线,时时刻刻感受到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各地发生的变化,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利益,特别是近几年来,驻站记者写的稿件,上一版头条、二版头条、其它版头条的比例越来越  相似文献   

18.
我是2001年大学毕业后从<扬子晚报>开始记者职业,进入单位半年后就被先后派到江苏经济最发达的苏锡常三个城市的记者站工作,在每个城市都呆了1年,为了帮助年轻记者快速、健康成长起来,单位特意从总部给我们年轻驻站记者派来一位德才兼备的老记者做指导老师.工作一年后,再调回总部南京工作了一年,又被派到无锡记者站工作.以达到锻炼驻站记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当了4年多的驻站记者,本人常听到记者站小兄弟们这样的慨叹:“我们不如编辑部记者发稿方便”、“遇到采访,我们也不如编辑部下来的记者受重视”云云。果真如此吗?不然。地位是你自己通过努力争取来的。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说:“少年心事当拿云”,这一句,诗人道出了自强不息立身世间的满怀豪情。驻站记者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和豪情。唯如此,才能把报道工作做好,为自己和所在的记者站谋取较高的地位。胸怀全局才能天高地阔偏居一隅,驻站记者采写的新闻很容易由于受地域之限,驻站记者很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出现新闻不新、没有深度…  相似文献   

20.
窦永堂 《传媒》2003,(3):56-56
作为报刊社(台)的分支机构,记者站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性。大批驻站记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手中的笔书写出了优秀的答卷。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近年来,少数驻站记者由于缺乏自律,出现了不少问题。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