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方体育》为何休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毓洁 《新闻实践》2005,(11):42-43
素有全国体育传媒“改革先锋”之称的《南方体育》,于2005年8月30日宣布:“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批准,本报已并入南方都市报报系,并准备进行改版,为此从9月1日起暂时休刊。” 一批满怀激情的传媒人,在前后5年的时间里,用他们的新闻理想,开创了中国体育专业类报刊的多项新纪录。但其辉煌过后的快速衰败,留给传媒人意味深长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报业目前状况 中国大陆报纸目前有2000余种左右,分为三大类:党报、都市报、行业报。党报定位于政策宣传,属于事业性质,除像《南方日报》等少数党报外,绝大多数党报的发行量、广告额都不在全国报纸前列。而行业报则是以提供专业领域信息内容为主,集中于经济、金融或电子IT等新科技领域,受众特定且地域范围分散,目前行业报正由事业性质向企业改制,2005年《中国保险报》成为大陆第一家整体转制股份制企业的行业报,其中民间资本占15%。而都市报作为各地区中心城市主要服务于广大市民的报纸,由于早就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被推向市场找饭吃,在报业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受众最广,发行量和广告额占据前十名大报大部分是都市报。在中国的报业中,无论是报业竞争还是产业化发展运作,都市报都处于市场前沿。  相似文献   

3.
左手办报,右手办网——谈报纸与网络的"宝莲灯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秋菊 《青年记者》2006,(24):70-71
网络给都市报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网络又抢食了都市报的蛋糕。在咄咄逼人的网络面前,都市报必须与时俱进。报网互动成了都市报的必然选择。中国传统故事《宝莲灯》中,灯在人在,人灯一体,天人合一,神力无穷。报和网的完美结合,也能像宝莲灯的故事一样,紧密结合,产生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肖忻 《新闻前哨》2005,(1):65-66
我国的体育专业报纸 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但与欧洲那些历史悠久的体育专业报相比,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借鉴外报之长,补己之短。 一、历史及现状:借助重大赛事迅速发展的日报类体育专业报 提到欧洲的体育专业报,最具代表性的要属意大利的《米兰体育报》、西班牙的《马卡报》以及法国的《队报》。这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报网融合的趋势下,网络驱动力愈发迅猛,如何让都市报的体育评论成功转型,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特别是作为地方都市报,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借力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这已经成为当代体育记者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新闻     
经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7月8日挂牌成立。该集团包括《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农村新报》、《市场指南报》、《体育周报》、《网络报》、《新闻前哨》和《特别关注》6报2刊的传媒体系,形成了以广告、发行、印刷、商贸、房地产为依托的几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叶子 《传媒》2002,(1):46
2001年中国都市报研究会年会于2001年11月12日至18日在武汉召开。燕赵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大河报等近20家都市类报纸负责人出席会议。中宣部新闻局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到会指导。新闻战线杂志、中国记者杂志、中国新闻出版报、传媒杂志、新闻业务研究杂志等新闻理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体育专业报纸大约有40家,市场竞争格局是:业内,<体坛周报>一家独大、<足球>报苦苦抗衡,大多数中小体育专业报生存艰难;同时,综合性日报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体育板块反复冲击.  相似文献   

9.
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到2005年底,全国出版的1926种各类报纸中,党委机关报438种,占全国报纸总量的23%;都市类报纸(含晚报)285种,占15%。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我国报纸的第二大门类。①在这些都市类报纸中,由党委机关报或党报集团创办的都市报又占了绝大多数。都市报正在或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竺些丝塑燮丝燮丝些些丝竺些塑些坐燮坐鲤丝些塑塑塑竺竺里丝兰燮塑竺竺鱼坐塑塑丝坐丝竺些竺丝丝竺竺塑塑606竿报纸名称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中日新闻图片报太阳报.考消息产经新闻东京体育报印度时报每日邮报朝鲜日报今日美国觉悟日报中央日报华尔街日报东亚日报人民日报体育日本报北海道新闻日本体育报扬子晚报每日镜报现代日报广州日报富士晚报静岗新闻帕斯卡日报南方都市报产经体育报羊城晚报美丽马拉雅拉报泰国单报和气新闻纽约时报印度斯坦时报齐.晚报处天都市报喜欢市场报古吉拉特报印度徒报西日本新闻新民晚报体育…  相似文献   

11.
1995年1月1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华西都市报》创刊,成为我国的第一张都市类报纸,并引来无数模仿者,都市报旋即风靡全国,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都市报现象”。而且都市报的横空出世、异军突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报业奇迹,也加速了中国报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都市报这一全新报种迅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中国报业“都市报时代”。20年,经过创业的艰辛,不断地探索,都市报跻身主流媒体行列,并成为集团或母报的重要经济支柱。然而,仅仅20年的时间,由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冲击,都市类报纸遇到了一个拐点,2014年,全国多家都市类报纸经营出现了断崖式下滑,2015年年初各大媒体纷纷减薪、裁员甚至鼓励员工去创业。不仅如此,2015年7月,《生活新报》休刊;9月21日,《长株潭报》休刊;10月1日,《上海商报》休刊。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媒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新闻媒介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报纸作为该产业的“长者”(指其历史悠久性),其参与竞争手段之一便是版面革新。翻阅众多报纸,无论是党报与党报之间、都市报与都市报之间,还是专业报与专业报之间,版面的同质化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在这个追求美感、强调美感的视觉时代,为在芸芸众报中获得一席之地或一举融入“主流”,报纸媒体创“品牌”版面和保护品牌版面的意识便日渐增强。本文对在创出精品品牌后如何对其进行保护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几乎与网络在 中国的迅猛发展同 步,都市报在全国 各城市异军突起, 呈现出一派勃勃生 机。自1995年元旦, “一报在手,尽知天 下事”的《华西都 市报》创刊起至 2001年,《楚天都市 报》、《南方都市 报》、《燕赵都市 报》、《江南都市 报》、《大河报》等 在各地竞相开花, 目前全国的都市报  相似文献   

14.
杨延方 《传媒》2006,(10):53-55
报网之恩:有了网络才有厚报 海量信息成就了都市报互联网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海量"信息.都市报要变厚报,有了网络的海量信息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李静 《今传媒》2011,(6):43-45
本文立足于都市报的发展,把都市报与新闻评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当前都市报新闻评论研究的梳理,以探讨现今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倾向,力图从中获得都市报新闻评论发展的偏重和欠缺。通过分析可知对于都市报新闻评论研究的论文很多且分析比较全面,这是它的优势,对办好都市报新闻评论具有深远的意义。除此之外,可发现其中体育评论和娱乐评论的研究较少,而它与舆论监督和公众领域建构的结合也有可研究之空间。  相似文献   

16.
魏先努 《新闻界》2006,(3):36-37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报业开始了产业化进程,报业生态从单一的机关报走向机关报、专业纸、行业报、文摘报、都市报等多种类型报纸并存。在我国的报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体育类报刊报纸蓬勃发展,它们大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育类报刊的崛起一时成为中国新闻业一道舰丽的风景。“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近百家报纸开辟了体育专刊或副刊。全国体育专业性报纸或专项性报纸已有近80种;全国体育期刊也已达200种之多。”  相似文献   

17.
李静 《报刊之友》2011,(6):43-45
本文立足于都市报的发展,把都市报与新闻评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当前都市报新闻评论研究的梳理,以探讨现今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倾向,力图从中获得都市报新闻评论发展的偏重和欠缺。通过分析可知对于都市报新闻评论研究的论文很多且分析比较全面,这是它的优势,对办好都市报新闻评论具有深远的意义。除此之外,可发现其中体育评论和娱乐评论的研究较少,而它与舆论监督和公众领域建构的结合也有可研究之空间。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国内报业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报种──都市报。它立足于各大中城市.反映社会生活.内容鲜活,形式多样,颇受读者青睐。比较知名的有四川《华西都市报》、湖北《楚天都市报》、湖南的《三湘都市报》等。都者,大也。所谓都市报,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晚报。它迥异于传统的党委机关报,但往往是机关报派生出来的子报,是报业集团为走向市场而开发的一个新闻品种。在部分地市级机关报中,都市报暂时以专刊或专版的形式出现,它是地市报建立小型报业集团的突破口,也是地市报创办市场报的一个过渡。办都市报的意义不言而喻,办都市报…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报由于其特殊身份,与报纸、电视、广播媒体等各种媒体的联系比较广泛。面对晚报、专业报、周末报、都市报等的夹击,而且身处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身居闺阁的高校校报副刊由于作者群、读者群和网络接触的前沿性和普遍性,与传统的媒体—样强烈感受到这股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影响力日趋扩大。下一个十年,报业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读者对报纸又有哪些期待和需求?本刊约请部分报纸总编撰稿,分别从党报、都市报、专业报和县市区域报角度,探讨报纸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前景,从中也可窥见报纸从业者的真实心态和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