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新闻媒体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那么怎样有声有色地去体现这一学习实践活动最终成果?媒体一个极其重要任务,就是要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使这一当代社会突出的传播价值,充分体现在舆论引导水平提升上,表达在新闻宣传报道核心价值体系取向上。  相似文献   

2.
当前新闻媒体正在深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那么怎样有声有色地去体现这一学习实践活动最终成果?媒体一个极其重要任务,就是要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使这一当代社会突出的传播价值,充分体现在舆论引导水平提升上,表达在新闻宣传报道核心价值体系取向上。  相似文献   

3.
高建国 《新闻界》2008,(6):111-112
传媒离不开文化,文化与传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主要因为,传媒的传播理念,决定着传媒的文化品格:媒体新闻内容所体现的文化上的共性与个性,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媒体传播内容所体现的文化上的文明与糟粕.决定着传媒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4.
新闻人的人性美,是新闻美的集中体现。新闻媒体不但要客观报道事实,而且要在报道中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人性美的价值。新闻的人性美就是在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体现传媒人对人性美的特点认识和对美的价值追求,就是传媒人通过新闻传播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对人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自媒体在传媒领域中占据的地位开始不断地提高,同时其在新闻领域中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即依赖于自身具备的互动性和及时性等优势,已经变成了当前新闻传播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主要力量。可以说自媒体技术的有效使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非常多的便捷,并且也为传统媒体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于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和重塑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广大受众所关心的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已成为媒体间争取受众的首选。但在报道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诸如对新闻事件的把握不够、切入不妥。笔者认为传媒在报道重大新闻时应遵循合理的方式,有效地引导舆论,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李勤 《当代传播》2003,(6):10-13
新闻的传播环境是媒体的栖息地。新闻的传播环境因素,对于媒体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质与量,公众对所传信息的认可与接受,尤其是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与满足,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从近几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及其报道,如2001年7月17日广西南丹发生的特大矿难事故、2003年1至5月爆发于国内的“SARS”疫情等,都明显反映出新闻报道中传播环境因素对公众知情权的制约和影响。重视传播环境因素对公众知情权影响的研究,对于正确理解环境与传播的关系,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体现传媒为民服务的宗旨和担当社会责任的使命,最大限度满足与尊重公众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技术强势进入传媒行业当中,一举打破传统媒体新闻内容生产及传播困境,由此创造出全新的智媒体发展新形态。这种全新的新闻媒体形态,主要是以"人工智能+媒体"来实现新闻主持内容的生产创新。然而在实际的智媒体新闻主持内容生产当中存在明显的冲突性,主要体现为新闻主持角色冲突、传播的人文价值冲突两方面。为此,本文首先分析智媒体时代新闻主持内容生产及传播的可行性,由此阐述新闻主持内容生产及传播模式,明确内容生产及传播中的冲突性,最后对播音主持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前,媒体的新闻竞争主要体现在新闻的提量、提速、提质三方面,但提量、提速和提质既要发挥媒体各自传播优势,又要适应媒介融合的客观要求.当下传媒市场出现的新态势和新闻竞争新特点对单一介质的广播媒体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广播的新闻传播必须更新理念,创新表现形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依据新闻传播的实际展开过程,可以将新闻价值活动一分为二:传播主体的价值创造过程和接受主体的价值实现过程,与此相对应,我们把发生在价值创造阶段的新闻价值评价界定为“传播主体的评价”,亦可按照新闻评价发生的先后称之为“前评价”;而把新闻价值实现阶段的评价界定为“接受主体的评价”,亦可按照新闻评价发生的先后称之为“后评价”。一、前评价———传播主体的新闻评价传播主体的新闻评价,是指传播主体根据一定评价标准衡量一定客体有无传播价值和传播价值大小的活动,一般情况下,其中的核心工作是用新闻评价标准衡量一定客…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06,(1):80-80
《传媒观察》杂志载论述中国新闻职场当前发展演变的六大趋势:中国新闻传媒在新世纪仍将高速发展,新闻从业的规模将继续增大;“得人才得天下”,人才和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传媒市场争逐的决定性因素;未来新闻人才要具备现代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及全面的传播技能;新闻传媒将彻底打破用人行政权利中心制,制度创新带来人才潜力的大释放;自由职业新闻人是未来新闻职场的一支新主力,新闻人才将在更大范围有序、合理地流动;新闻传媒将普遍塑造一种适合和激励人才成长的组织化,发展舞台是根本,培训是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12.
新闻价值取向是媒体在新闻策划、组织采访和刊播报道时所体现出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新闻价值标准贯穿于整个新闻活动中,决定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价值取向关系媒体的形象与声誉,影响媒体的生存与发展。若新闻价值偏离方向,必然误导社会舆论、造成公众不满。媒体应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增强政治意识和政治敏感性,努力实现新闻报道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3.
超媒体H5技术的应用为新闻传播带来了较大改变,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需要做好相应调整,以实现新闻信息资源高效共享。超媒体H5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新闻传播效果,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使得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出该技术的优势作用,就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自身功能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节目制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以期能够为融媒体时代更好地发挥出新闻传播价值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军事记者》2009,(4):72-72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获取渠道进一步拓宽、信息选择机会进一步增多,从而带来受众的分众化、传播分众化。新的媒介环境下,传媒如何以新的传播理念和举措乘势而上,赢得主动,实现有效传播?本刊第5期《专题研究》专栏,将围绕“适应受众需求转变新闻报道理念”的话题,就媒体怎样进行新闻视角、新闻姿态、新闻话语和表现方式等方面的调整,不断提升亲和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谦 《新闻传播》2010,(1):26-27
在新闻传媒飞速发展、电视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电视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积极地与国际先进的新闻传播理念和最新的电视传播技术相接轨,强化电视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并注重在节目内容、包装特色、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获取传播领域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杨洪连 《新闻通讯》2011,(11):54-55
新闻策划其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和展现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出报道,以求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最大程度地实现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闻策划的目标是树立媒体形象、产品形象,改变读者习惯,创造读者需求,营造媒体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而媒体从业者的全员策划,应当吃透新闻传播的特点和操作规律,结合媒体的需要。通过新闻事件向受众传递信息,引领舆论,打造影响,树立形象,使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7.
在崭新的时代,一切都需要创新。电视新闻传播虽然具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性,但是在传媒市场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也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才能使其保持强大的传播功能和地位。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任重而道远,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采编能力,才能不被广播电视这个与时俱进的行业所淘汰,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个人能力,提高电视新闻质量,体现新闻编辑的真正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信息网络化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媒体形式逐渐发展变化,我国逐渐步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报纸新闻传播形式是其中受冲击最大的。那么,为了能够实现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就需要我国的报纸新闻传播深度分析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从而让报纸新闻传播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新媒体的优势,更好地实现传播形式的转变,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媒体的传播与系统也随之发生改变,按照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新闻传播方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也处于一种转型与探索的时期,为适应多元化发展的社会需求,实现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新闻传播也需强化其基本概念与理念,寻找更开阔的视野,以实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本文旨在结合新闻传播的概念与发展现状,根据社会背景分析在媒介融合时代下培养良好全面型的新闻传播人才策略,并提出相应发展方法。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包含三个层面:物质层面的融合、操作层面的融合与理念层面的融合。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社会对媒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不断更新传统新闻传播理论和教育观念,加强跨媒体新闻传播教育,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并加强与传媒业界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