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丰是名记者吗? 有一次他去讲课,主持人介绍:“这是著名记者艾丰同志。”他马上更正说:“我不是著名记者,只是个有名字的记者。”他觉得,如果真的那么著名,何须别人介绍?  相似文献   

2.
新闻职业化的萌芽——重读黄远生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洁 《新闻大学》2006,(3):28-33
黄远生作为一位体现了新闻职业化思想萌芽的名记者,其新闻实践与思想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他是近代鲜有的一位自弃功名投身新闻业的名记者,身体力行地倡导了独立职业和新闻职业的“公共性”;其二,他反思政论,开创通讯时代,重视采访,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这展示了他对新闻职业行为模式与准则的摸索:其三,他在忏悔中强调了记者职业化的“四能”素养,这是他新闻职业自律精神觉醒的明证。  相似文献   

3.
穆青走了。我很喜欢众多新闻媒体给这位德高望重的新闻大家冠以“一代名记者”的头衔,虽然他生前曾担任过中共中央委员、新华社社长。确实,穆青是以“一代名记者”立世的,毫无疑问,他的名字,仍会以“一代名记者”传世。有关报道的一个细节格外值得我们新闻同行重视、动容:“了解穆青的人都知道,他很少给人题词,实在推不过去的时候,他题的永远是四个字———勿忘人民。这四个字是他一生的座右铭”。勿忘人民。字字千钧。不仅做官的要牢记这四个字,做记者的,同样要记住这四字箴言。它应是我们的“四字经”。穆青同志正是这“四字经”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4.
知识林     
“名记者”、“好记者”、“红记者”指什么? 徐熊谈到——范长江赞成大家立志争取当一个“名记者”,但他更希望大家当一个受人民欢迎的“好记者”,一个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思想作风和才能都强的“好记者”。他说“作为人民记者,要有革命责任感,要为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而自豪,不要辜负党的信  相似文献   

5.
车英 《新闻知识》2000,(1):29-30
一、勤奋好学一才子 求学深造赴抗大 何微(1916.7.23—1999.4.6),初名何畏,笔名米若、石冷。有人说:何微之所以成为中国当代的名记者,正因为他姓“何”,新闻中的六大要素即五个W加一个H(有人译为: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和如何)都是“何”;也有人说:“何”乃疑问词,或许正是这个“何”促使他不断求索,成为新闻学研究之大成者。这或许是历史上的巧合,但纵观何微的成长过程,我们不无悟出:时势造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哺育了他,是中国革命造就了何微及何微这一代颇有成就的名记者和新闻学家。 191…  相似文献   

6.
9年前,一个年仅7岁的男孩流落到杭州,成了“孤儿”;两名记者历尽艰辛,找到了他的家。当15岁的他重新见到父母时,“家”又变了,请看——  相似文献   

7.
中外名记者谈到采写经验时,差不多部有“身体健康”这一条。范长江在《我怎样做新闻记者》一文中谈了五条经验,其中最后一条是“健康”。他认为,新闻记者的生活流动性大,衣食住行都不可能照常人安排。他说:“西安事变前后,我两三个晚上不睡眠是很普通的事情,为了赶时间,有时连续四五十  相似文献   

8.
王巍(申报副高):王巍入职南方日报并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之后,由于工作地点的改变和职责的变换。其专业工作也随之变化。他按时间顺序来反映变化,这种布局很容易写成“流水账”式的总结,但他的业务报告却避免了“流水账”。从业务总结的表述中可以看得出,作为一名记者他认真经营重大新闻题材的稿件,而担任中层干部之后重点放在两次转型:从一名记者转型为具有大局意识、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中层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9.
当记者,谁不愿成为名记者?而名记者,主要是因为他采写了大量好新闻,逐渐得到了人民的认可。范长江如果不是写了著名的《中国的西北角》,魏巍若不是写了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的人民和后来者决不会把“名记者”和他们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所以,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问:“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答:“用脚底板写新闻.”问:“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答:“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社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问:“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的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培养四个“一批”的要求,其中就有要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巨大工程,是摆在各级新闻单位领导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如何培养造就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  相似文献   

12.
记者成才,有机遇和偶然因素。但从根本上说,绝不是额头上的疤——碰出来的。记者成才有规律可循,这规律就隐藏在种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之中。记者队伍中的佼佼者正是那些善于化矛盾之对立为统一的高手。一个渴望成才的记者,他的前面必然矛盾无穷。1 “三年不成器,你就没啥戏”。一位在新闻界颇有点名望的记者,列出了一串年少得志的名记者名单,以肯定的口气对我说:中外大多数名记者,年轻时期锋芒毕露,干新闻不久便形成气候。作家和学者可以“十月怀胎”乃至“十年怀胎”,“一朝分娩”。记者只能“一月怀胎”乃至“十天怀胎”,“一朝分娩”。而且生出的不能是“死胎”或“怪胎”或“畸形儿”。这就是新闻工作的苛刻要求。然而,干记者,又不是靠使短劲就能奏效的百米  相似文献   

13.
在 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 ,本人与《经济日报》记者梅绍华采写的特稿《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是这样被发现的》报道 ,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对这篇报道的采写经历本人感触颇深。偶然机会发现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线索做为一名记者 ,每年在3月5日来临前夕 ,总想采写出独家的具有份量的“雷锋新闻” ,为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这也是检验一名记者的思想能力与业务水平的一次考试。雷锋的第二个故乡在辽宁 ,这里留下了他太多的足迹。为了找新闻感觉、捕捉雷锋新闻的“灵感” ,我开始有目的地寻找搜集有关雷锋方面的图书资料甚至传说…  相似文献   

14.
记者成才,有机遇和偶然因素。但从根本上说,绝不是额头上的疤——碰出来的。记者成才有规律可循,这规律就隐藏在种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之中。记者队伍中的佼佼者正是那些善于化矛盾之对立为统一的高手。一个渴望成才的记者,他的前面必然矛盾无穷。 1 “三年不成器,你就没啥戏”。一位在新闻界颇有点名望的记者,列出了一串年少得志的名记者名单,以肯定的口气对我说:中外大多数名记者,年轻时期锋芒毕露,干新闻不久便形成气候。作家和学者可以“十月怀胎”乃至“十年怀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穆青逝世五周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今年10月召开了题为“新闻名篇与名记者”的全国学术研讨会。这是吴廷俊教授在会上的一个发言。我们选登在这里,期望有助于名记者的研究,期望涌现出更多真正为人民鼓与呼的名记者。——编者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记述共产党员、山西电视台记者张根昌模范事迹的长篇通讯,原稿10000多字,我们本想把它压缩得再短一些,却再也压缩不动了。原因是张根昌同志的事迹太生动,太感人了! 张根昌同志的事迹,中央电视台、新闻出版报等新闻媒体已有过报道,并引起强烈反响。全国记协已经作出决定授予张根昌同志“无私奉献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并且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向他学习。可以说,张根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名记者,他的“名”不是争来的,而是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敬业精神换来的,是千千万万新闻受众由衷地赋予的。不是有许多同志希望成才、希望成为名记者吗?读过这篇通讯以后,让我们思考一下:做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应该从哪里起步?在什么地方下劲呢?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的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培养四个“一批”的要求,其中就有要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巨大工程,是摆在各级新闻单位领导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全国新闻界先后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和“新闻百佳”奖,各省区也相继设立了评选优秀新闻工作者奖项,对优秀新闻人才脱颖而出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各级新闻单位的领导思想观念应当进一步更新,树立高度的时代责任感,理直气壮地制定和实施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为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的成长摇旗呐喊,鸣锣开道。  相似文献   

18.
三,逆起式导语。我的理解是:要讲正面先从反面讲起,讲反面的先从正面讲起,形成一种对比反差,吸引读者。例如: △1984年12月28日新华社电讯导语:“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 △报道一位经理的新闻导语:“五年前他负责整理这张办公桌,现在他坐在桌后接受别人祝贺了。” △意大利记者报道上海防止地面下沉成功的新闻导语:“上海不是威尼斯……”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只讲一个问题,即新闻作品的风格问题。名记者必然有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成不了名记者,这是一条规律。仅仅是写稿多,没有风格,几天不见报,读者就记不住你了;或者虽然记住了你的名字,却记不起你的作品。有时读者会说某某记者“见报不少”;但问起“他都写了些什么稿?”回答是“记不起来了”。记者要成名,没有见报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但如果没有自己的代表作,没有让读者过目难忘并剪贴下来反复欣赏的作品也是不行的。没有代表作,对记者特别是资深记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一、什么是风格什么是风格?风格就是作者的个…  相似文献   

20.
这里所说的“三名”,是江主席概括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江主席在接见军报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指出:“《解放军报》经过40年的努力奋斗,不仅积累了许多好的办报经验,形成了一套好的作风和传统,而且培养造就了一支好的新闻队伍,涌现了一批在军内外都有影响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这是很宝贵的,也是你们进一步办好报纸最为有利的条件。”军报党委最近决定加强对军报“三名”的宣传,这是学习贯彻江主席视察军报时的重要讲话,促进新闻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军报第一批宣传的五位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是:总编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