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教育改革“第二次浪潮”在追求教师“专业化”、强调通过增强教师的力量来提高教学专业化水平,以实现学校教育改进的过程中,“教师赋权增能”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当前。关于“教师课程主体性”、“教师课程参与”、“教师课程决策”等问题已成为我国课程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而发挥教师课程主体性的前提应该是教师“赋权增能”。  相似文献   

2.
教师赋权增能:内涵、意义与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关于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关键作用,人们已有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才会如此受到关注。不过,在强调教师增能的时候,似乎对教师赋权强调得还不够。事实上,教师赋权增能为一整合概念,“权”与“能”缺一不可。同时要警惕虚假的赋权。  相似文献   

3.
“双减”政策蕴含着减负降压和提质增效的双重目的。“双减”政策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和教师的主体责任,对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增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风险,亟需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为教师赋权增能。建构“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师赋权增能理论模型,对明晰新时代教师的权能结构和实践方向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教师赋权增能理论模型包含赋权和增能两个维度,赋权路径重在赋予和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专业发展权、参与决策权和教育惩戒权,增能要点重在提升教师的作业治理、课后服务、家校社协同育人和信息技术运用等能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教师成长途径,融合教育教师赋权增能既能丰富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又能满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并能整体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对于促进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融合教育教师的赋权增能面临制度保障缺失、教育回流现象出现、支持策略单一、实证研究不足等理论与实践上的诸多困难。因此,在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上,需要进一步完善融合教育教师的职前教师教育过程;同时采取促进融合教育教师赋权增能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上海地区四所小学的田野调查,考察教师在“赋权增能”政策条件下,如何处理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所处教师共同体的影响。研究发现:课程改革给教师造成的压力客观上推进了教师发展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课程改革在赋权增能的同时赋予教师高度问责,造成教师不愿承担赋权,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以群体分责来支持教师的赋权增能;未来课程改革应当寻求赋权、增能和问责的平衡,并推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从而支持教师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6.
赋权增能是教师专业自主权实现的保障。教师赋权增能包括教师自我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调整,以及教师决策和投入。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强调尊重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张赋予教师以教学政策制订及决策的权力,从而有效地从内部和外部对教师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师赋权增能是重振教育的重要因素,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运动的助推下,教师"赋权增能"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的赋权增能情况却不容乐观,普遍存在决策参与、课程自主以及专业发展上的缺失。文章从乡村教师赋权增能的内涵、意义、缺失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建议从管理体制上提升教师的决策参与权,从教育理念上加强教师的课程自主权,从教师培训上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权,从而最终实现对乡村教师的赋权增能。  相似文献   

8.
姚桂招 《海外英语》2011,(13):10-11
教师赋权增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需要和权力重新配置的过程。"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强调尊重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张赋予教师以教学政策制订及决策的权力,从而有效地从内部(教师个体)和外部(事业与工作环境)两个方面对教师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该文从教师管理学的角度,以后方法的视野提出教师赋权增能观点,以缓解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学校改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从赋权增能的视角分析教师参与学校改进的内涵,是指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着眼于教师参与学校的改进权、能真实促进学校的改变与发展,并在学校组织环境影响下形成改革实践共同体的一种教师研究。教师赋权增能具有主体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学校要提升改进能力,需从教师参与学校改进的角色基础赋权和教师参与学校改进的行动框架增能入手,以便为学校改进研究视角的拓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学校改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从赋权增能的视角分析教师参与学校改进的内涵,是指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着眼于教师参与学校的改进权、能真实促进学校的改变与发展,并在学校组织环境影响下形成改革实践共同体的一种教师研究。教师赋权增能具有主体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学校要提升改进能力,需从教师参与学校改进的角色基础赋权和教师参与学校改进的行动框架增能入手,以便为学校改进研究视角的拓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是人类主体进行社会历史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主体属性,其核心表现为能动性。能动性是指行为主体基于自身与环境因素,主动选择、决策判断并产生目标导向的能动行为以达成既定目标的能力。主体性存在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动认知与能动行为之中。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主体,其能动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主体自身与学校环境的双重影响。因此,提升主体性视域下的教师能动性,应确立“师本位”学校主流价值观念,教师自身应树立坚定的能动信念,主动提升教学效能感,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激活主体自觉,确立“能动者”身份;学校管理者应营造积极的学校文化,创设“师本导向”的组织氛围,赋权增能于教师,构建“师本位”学校环境。  相似文献   

12.
教师赋权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领导方式与教学效能的关注焦点。目前,教师在学校教育及课程中缺乏应有权力与地位,无论是教育权责部门还是学校与教师,在教师赋权增能的认知和行动上仍旧存在教师知能不足、专业自主性阙如、工作超负荷等问题,影响了教师的知识发展、专业地位和决策权力。破解教师赋权失范的二重性,需要教育部门诉诸理性认识与智慧发展相统一的转识成智精神观照,构建校本管理的权力配置机制,赋予教师专业自主决策权力;推重采用转型领导,培植学习与创新文化;全力推进转化学习,形成教学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情境中,教师的权威不断弱化,迫切需要对教师赋权增能,因此,必须对教师赋权增能的内涵、教师权威弱化的影响因素以及教师赋权增能的策略加以再认识,从而推进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戴伟芬 《教育研究》2012,(5):147-153
学术取向、专业取向、社会(公正)取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三大价值取向。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教育学科为中心,相信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知识基础的作用,在教育研究和专业评判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学术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通识教育、任教科目为中心,通过教师掌握其知识结构,并把其注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判断力。社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是在美国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把教师当做转化型知识分子,赋权增能,以社会重建、改造为中心,实现教育和社会公平。三大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现出了融合与多元模式的思想特征和发展趋势,构成了当代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15.
学科教育教师是“教师的教师”,专业自我是调控其行为的内部罗盘,澄清学科教育教师的专业自我事关师范生质量,进而关涉中小学生的培养质量,是教师教育振兴关注的根本问题之一。米德的自我理论认为客我、主我共同生成自我,这为分析学科教育教师专业自我生成机理提供了视角与框架。学术话语、行政话语、同僚话语展现了当前外部环境对学科教育教师专业客我具象的塑造;“夹缝中求生存”“认可与和解”“责任与奉献”从专业困境、专业发展、专业情感三方面展示了专业主我建构。为了促进专业主我与客我的和谐互动,以赋权增能加强协商对话并提升主我统合能力,凝聚教师教育共同体的专业合力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学领导力水平是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力量。为适应高期望的教育标准要求和有效缓解教师短缺问题,美国加州教师教育机构启动实施了教学领导团(ILC)项目来培养教师教学领导力。该项目立足于学区、学校和教师实际,通过集中式的理论专题学习和本土化的教学领导实践,为教师赋权增能,以“教师教教师”的方式带动整个区域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借鉴ILC的实践经验,我国教师教育机构在培养教师教学领导力的过程中,需以实现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以推动教师自主、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以满足区域性教育发展需求为突破点,以加强教师教育机构能力建设为着力点,从而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环球     
美国的教师赋权增能曾文婕、黄甫全在《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12期上撰文说当前,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逐步合流,孕育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0月“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102个国家的500多名代表一致通过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其中有十二项承诺,而第一承诺便是“EmpoweringIndividu~sandPromotingSoci~Cohesion”(促进个体赋权增能和增强社会凝聚)。何谓“赋权增能”和“社会凝聚”不能从简单的汉译来理解,需从词源来准确辨析,更需要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角度领略其深刻的内涵。“赋权增能”与“社会凝聚”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其指向目标、目的、效能等核心价值构成完整体系。学习型城市建设与“赋权增能”和“社会凝聚”有着高度的重要关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践履“第一承诺”已经成为我国唯一选择。怎样践履这一庄严承诺,《北京宣言》指出了基本路向,在表达教育机会、基本能力、社会参与、性别平等、贫富差距、社区建设等兑现承诺的特定语境中。充分揭示了《北京宣言》将“赋权增能”、“社会凝聚”作为第一承诺的理由和重要意义。这应是对《北京宣言》第一承诺的完整理解。  相似文献   

19.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是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实践教育公正的需要、教育活动超越性需要和教师专业化三个方面探讨了教师知识分子角色归位的现实基础,并且从发展教师的批判意识和能力、赋权增能和调整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知识分子角色归位的.-j-~g途径。  相似文献   

20.
潘月俊 《生活教育》2013,(12):87-88
摘要:小班化学校要想实现“幸福每一个”的理想,就应该给师生赋权增能。本文结合扬子第二小学的实践,提出唤醒教师专业自觉,主动推动小班变革和充分发挥小班优势,努力推进教育公平的管理策略,以期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关键词:赋能;小班化;变革;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