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世纪开始,戏剧文学的中心地位渐渐地被移位了.戏剧从以剧本为中心转变到了以剧场为中心。戏剧文学,也就是剧本.变得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当代戏剧的创作更是将戏剧文学推到了边缘地位,剧作家或者“无名”,或者由导演兼任,优秀的剧本难得一见.优秀的剧作家更是凤毛麟角。戏剧文学出现新模式化现象:快餐式的、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一流演员二流导演三流剧本”的市场定律是造成当代戏剧文学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的文艺理论教科书谈到戏剧艺术,只注重介绍戏剧文本方面的内容,却忽略了对表演、剧场的内涵、功能与特征作具体中肯的论析。而后者恰恰是戏剧作为综合艺术的本质所在,值得关注和阐释。  相似文献   

3.
本从舞台服饰艺术作为戏剧艺术整体的一个构成部分着眼,分析了舞台服饰艺术与戏剧艺术各个元素之间紧密的关系,并剖析了舞台服饰艺术的表现性、象征性及超现实意义等,指出其限制和整合的特点对发展、创新舞台服饰艺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从戏剧语言的特点出发,通过对戏剧翻译中一些实例的分析,认为戏剧语言的特点、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以及戏剧对舞台直接效果的追求,使得传统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有时会在戏剧翻译中失效,而编译则在此领域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5.
论戏剧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戏剧冲突是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斗争在戏剧舞台上的反映,它是戏剧的基础和灵魂。本文试从戏剧美学和戏剧创作实践的角度,对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剧作家更好地把握戏剧艺术规律,创作出富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佳品。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夫·托尔斯泰的大小六、七个剧本,是在他世界观转变到家长制农民立场上、托尔斯泰主义形成之后写作的;同时,也是在他的艺术才能高度成熟的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之初写作的。托尔斯泰的戏剧作品,同他的著名小说一样,描写的是“乡村的俄国,地主和农民的俄国”提出了俄国社会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同时,在艺术上,虽不似其小说成为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但也是俄国戏剧史和十九世纪下半期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与独创性,在艺术技巧上达到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剧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戏剧在形成过程中有着鲜明的差异和特征。从艺术演化史角度看,中国戏剧没有开从原始歌舞演化为戏剧的路子,而古希腊戏剧却从酒神祭祀的原始歌舞中破腹而出。从文艺生态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缺乏叙事文学基质,延宕了戏剧艺术的孕育;而肥沃丰厚的叙事文学土壤,却滋养了古希腊戏剧奇葩。中国的非宗教文化传统,难使巫觋歌舞最终戏剧化;古希腊人的宗教激情却使娱神歌舞演进为娱人戏剧。王化政治、农业社会,抑制了中国戏剧早发;民主政治、商业文化却催生了古希腊戏剧。  相似文献   

8.
奥古斯都·波瓦建构了一种以观演者为中心的剧场空间,他在布莱希特的基础上更彻底地瓦解了“第四堵墙”。基于平等的介入理念,波瓦重构了剧场空间中演员与观众的位置权力关系,旨在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使其不再是被动观看的观众,并且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唤醒自己的主体性。其目的在于通过平等的观演关系来消除戏剧介入中启蒙者与被启蒙者之间的二元对立,把剧场内部的平等推向社会。波瓦的戏剧介入关注到了具身性经验中所存留的身体主体性,对先前强调理性意识觉醒的戏剧介入进行了重要的增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文学论文和文学书简为依据,分五个方面较为具体详尽地总结探讨了高尔基关于戏剧文学和戏剧艺术方面的丰富思想观点。认为:高尔基的戏剧观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充满着深刻的艺术辩证观点,是指导无产阶级戏剧创作和其他艺术创作的权威性理论。  相似文献   

10.
戏剧翻译实践中常常看到一些译者在翻译时并未遵从传统的翻译理论,而进行了大胆编译(删除或增加某些内容)。从语用学理论和戏剧语言的特点出发,通过对戏剧翻译中的一些实例分析,认为戏剧语言的特点、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以及戏剧对舞台直接效果的追求,使得传统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有时在戏剧翻译时失效,而编译则在此领域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1.
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了歌舞等许许多多艺术形式。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制时代,歌舞又有了明显的进步,先秦时期的歌舞应是我国古代戏剧的源头。从表演艺术上看,歌和舞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灵魂,没有歌舞,也就没有中国的古代戏剧,歌舞是中国戏剧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2.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后经典叙事学开启了跨学科的研究范式。电影与戏剧作为两大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其叙事符号的语用功能在交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内在关联。本文从后经典叙事学视角就电影与戏剧的常用叙事符码的语用功能进行比较分析,进而阐释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的戏剧代表作《在底层》问世于1902年,它和出现在50年代的西方荒诞派戏剧无论在表层结构还是在深层结构都有相似之处。当我们把它们放入各自产生的社会历史、群体心理的大背景中,从文学发展规律的角度探寻其相似点酌根源时,发现它们之间竟然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并由此受到颇有教益的启迪。一传统戏剧十分重视语言的逻辑性,场景,细节的真实性,情节的完整性和人物的真实性,特别是19世纪现实主义戏剧格外强调上述戏剧诸原素与现实生活的形似和神  相似文献   

14.
浅谈武术与中国戏剧艺术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与中国戏剧艺术是两种不同的化形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们从起源就有着密切地联系,在戏剧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武术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戏剧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戏剧艺术对武术表演,器械的演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中国戏曲史上最系统、最深刻的理论批评著作之一.曲论中对戏剧艺术的本质和特征,创作的各种具体问题以及表演、导演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本文主要以李渔曲话中戏剧创作和演出规律等为切入点,把散见在各处的有关戏剧人物塑造的理论集中起来,从审美的角度去探讨戏剧人物形象塑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次要人物,尽管他们在作品中的地位不高,但每个人物都承担着自己的使命,并且他们中许多人的人生及形象或带有悲剧性或富于喜剧性,凸显了一种戏剧美,由此获得了一种与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主要人物同样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在读者的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这种戏剧美的形成,与民族性中的"做戏"意识有关,也传承了传统史传文学刻画"小人物"的创作经验,更与元杂剧中的"三国戏"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一股"解冻"的大潮席卷了整个前苏联文艺界,剧作家们对现实生活中愈发尖锐的矛盾和斗争的控诉释放了出来,对于小人物的描写,对于细腻内心情感的探寻也将人学概念重新带回到作品当中。而在20年后的中国,也经历了与前苏联极为相似的境遇,新时期戏剧异军突起,纷纷突破文革时期的条条框框,视角也更多地转到了普通人的身上,但正是由于特定历史时期的限制,使急于倾诉的剧作家们忽略了戏剧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8.
足球是人类的身体游戏,它包含了动物学、进化论以及原始表演元素,足球因此而获得了现代艺术市场的高度认可。足球的户外性对传统戏剧的室内性有较大优势,其中主导性因素是自然性以及超戏剧的狂欢特质。足球比传统戏剧有更为强烈的交互感、仪式感与聚会感,足球因此而重构出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仪式。足球没有固定的情节线索,足球的剧本是一种不确定的剧本,体现出对自然正义的尊崇,足球因此而具有精微灵动的现代戏剧能量。艺术足球的市场感召力胜过力量足球之处在于它展示出了更多的人间情趣。艺术足球极易与戏剧产生联系,其在媒体作用下,成长为一种新型的演艺形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于戏剧文学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也有着深刻的研究、卓越的才能和浓烈的兴致。如果以为马克思不是文学家、也不是戏剧家,既没有写作剧本,也没有写出系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戏剧中,剧作家在剧本中通过控制观众以及角色之间的视角发展剧情,带动戏剧冲突。在舞台上主要表现有三种戏剧视角:"多变式"视角、"聚焦式"视角和"聚合视像式"视角。它们借用台词,构建戏剧的叙事结构,表现复杂的戏剧情节,以此建立舞台与观众之间的联系,形成戏剧的内外交际系统。角色之间构建的内交际系统与观众与舞台形成的外交际系统经由视角的引导,被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剧作家引领观众观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