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国藩现象”或“曾国藩热”在曾国藩死后时断时续地出现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能不受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关于“曾国藩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剖析。  相似文献   

2.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不仅塑造了一个十分丰满的“曾国藩形象”,更是从这一人物形象身上展现了一种“曾国藩现象”;这种“现象”蕴涵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为他人谋事可以高瞻远瞩、精到细密,一旦返诸自身便缺少主见、畏首畏尾。形成这一特点的缘由,乃是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孔孟名教的浸润下,一门心思所想的都是为皇上“尽忠”,从来不曾有“自主”意识,这无论是对文学人物还是历史人物来说都是同一的,也正是这种同一性映照出一种历史定律。借鉴到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超越这种历史定律,造就具有自主意识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3.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出版后,引起海峡两岸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文汇读书周报》载:“在大陆,此书已第九次印刷,正式渠道发行了十五万册,在台湾,有两家出版社购得此书出版权,同时印行,当地许多高级官员几乎人手一册。”《曾国藩》的作者唐洁明说:“《曾国藩》问世后出现的这种现象,实在极为少见。作为本书作者,这完全非我始料所及.”①近年严肃文学园地日趋冷寂,像《曾国藩》这样一部历史小说却如此深受读者欢迎,特别是你曾国藩这样一个在海峡两岸有着不同评价的历史人物,当他的形象在文学作品里出现后,能得到共同的接纳…  相似文献   

4.
本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分析了局部质变超前总的量变的“超前”现象的特点,须到了出现全局性质变落后于总的量变的“滞后”现象的可能性,指出正确认识“滞后”现象对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化成功过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课堂教学中的“失谐现象”,讨论了“失谐现象”的木质与危害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课堂教学中出现“失谐现象”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甚至下降的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工作热情下降,前进动力不足,甚至出现个性萎缩、职业倦怠,工作和自身发展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笔认为,要突破“高原现象”,就必须强化教育科研意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角色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  相似文献   

7.
郑玉梅 《山东教育》2002,(15):50-51
幼儿期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的状况还会影响今后的心理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期出现的心理现象应根据一定的标准作出正确的判断,若出现与幼儿心理发展指标不符的特殊现象,应判别这种特殊现象是否正常,以及确定若不正常应怎样正确处理。下面就幼儿期出现的几种特殊心理现象作一下分析:一、“重听”现象“重听”现象是幼儿期儿童听力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有些幼儿对别人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整,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猜到说话的内容。这种现象只发生在个别幼儿身上。当…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或长或短时期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低谷”,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9.
语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每堂课教学的单项内容,学生只要听得懂,也能完成作业,但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的增加,就逐渐出现了知识“打架”、纠缠不清的现象,严重地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负迁移”。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期以来,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人才“弃档”现象,甚至达到了六七十万之多,可见“弃档”已不是个别人的偶然行为,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弃档”现象是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应辩证地看待“弃档”,并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事档案的功能,更好地为人才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何谓“初二现象”?顾名思义,我们姑且把在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当中所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称之为“初二现象”。  相似文献   

12.
刘丹 《江西教育》2006,(11):14-16
“陪读”现象刚开始与上世纪80年代的出国热有关,先是“陪读夫人”、“陪读先生”,后来随着留学生越来越低龄化,又出现“陪读父母”。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英语过程中,即英语技能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阶段性的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在教育心理学上被称之为“高原现象”。本初探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四种原因和克服“高的现象”的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复习迎考的过程中,遭遇了“高原现象”、“舌尖现象”、“克拉克现象”和“木桶效应”现象,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5.
青年教师“高原现象”的心理分析及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虹 《青年教师》2004,(1):35-38
青年教师“高原现象”的分析:“高原现象”,也叫“高原期”。这种现象是指在工作学习过程中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的上升,有时在一定阶段会出现暂时的工作学习效率降低,工作学习进步速度减慢,工作学习成绩停滞不前和职业倦怠情形,甚至是倒退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道德教育观包括3方面内容,道德目标、道德内容和道德方法,道德目标就是教育人成为“君子”。曾国藩德育目标则属于新老儒学的“仁学”伦 ,曾国藩的德育目标还受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那就是培养出来的人,不仅是“君子”,而且应是“有用的”。曾国藩首德内容包括在政治上爱国、爱民族、在思想上灌输儒学,理学与经世致用思想,在道德品质上崇尚孝、俭、勤等;曾国藩道德教育方法包知修养法,榜样法,说服法等。  相似文献   

17.
“超级女声”与新的语言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学语文》2005,(6):44-44
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栏目创造了中国电视史上的收视率神话。狂潮之后,余波未息。伴随着“超级女声”,出现了不少新的语言现象。这些现象并没有随着“超女”的谢幕而退去。仍然活跃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奇怪的社会现象 现象之一:“青苹果”早熟。8岁的小女孩小雪,胸部明显丰隆,出现第二性征。在省、市综合性儿童医院,这样性早熟的小病人,医生用了“激增”这个词来形容。  相似文献   

19.
徐岫茹 《新高考》2004,(4):64-64
在心理学中通过实验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少人会出现一种“高原现象”:表面上考试成绩难于提高,其深层原因却是因为对自己评价偏低,而出现“学习无力症”。所谓“高原现象”,就像人们在高原上一样,由于身体“缺氧”,造成行动迟缓,难以突破现状。考生在高考备考中难于提高考试成绩,实质上是一种“心理缺氧”,导致无力、  相似文献   

20.
程莹 《南昌教育》2006,(10):16-16
每当有演示实验时,学生都特别兴奋。因为实验中常出现发光、发热现象,物质颜色、状态变化等,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可是学生很容易只停留于“走马观花”的阶段。因此,在演示实验时,我总是有的放矢地设置疑问,指导学生观察现象,使之“带着目的看,看着现象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