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的"和平发展观"是在时代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了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转型历程,造就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日益崛起,这是一条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崛起所从未走过的全新战略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战线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更为全世界所瞩目,其中邓小平同志"和平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和平外交具有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以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阐述了公共外交的涵义,论述了加强公共外交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体育外交的任务: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部门积极参与,以体育文化交流与传播为主要内容,以体育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获取软权力为实现国家对外战略目标与体育战略服务以维护国家利益。确定体育外交任务的依据是:促进中国和平外交理念与和平崛起方式的国际理解与国际认同,减少"中国威胁论";表达中国"和谐世界"的政治理想并获国际认同,获取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树立明确的体育外交战略目标,为加速迈进体育强国服务;提高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与吸引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宣传中国改革开放与体育事业发展的辉煌成绩。最后就完成任务的路径选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和平崛起战略是新世纪、新形势下中国外交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的一次伟大提升,它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在此针对和平崛起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了中国在新世纪崛起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从新闻传播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和体育学等多学科领域,探讨和平发展语境下中国体育公共外交的地位与作用.公共外交着重研究一国对他国公众的影响并使该国外交政策、价值观念或文化取向为他国公众所知晓并接受,进而影响他国政府和民众,减少本国外交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阻力,其主要途径是通过树立本国在他国公众中的良好形象来实现国家利益.良好的国家形象的建立显得十分必要,而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是各国组织和人民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展示国家形象和建立交流沟通平台的大好时机,体育公共外交无疑成为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支撑.研究和平发展语境下中国体育公共外交的地位与作用,不仅可以丰富体育公共外交的价值理论,而且对中国和平发展时代的今天怎样运筹和实施体育公共外交战略,确保中国体育公共外交战略发挥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育外交以国内外人民友好交流的方式,以18年为一个时间节点,以19711972年中美“乒乓外交”、1990年北京“亚运外交”、2008年北京“奥运外交”为平台,将国家面临的外交挑战化为机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部曲”。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和逻辑逆推法,以中国体育外交“三部曲”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以体育舞台迎接外交挑战,维护国家利益的独特作用。研究结果认为:1)“乒乓外交”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掀开了中国外交新的篇章;2)“亚运外交”扭转了国际恶劣环境对中国的冲击和影响,让中国稳步立足并成为亚洲的领导者;3)“奥运外交”像一张负责任大国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助力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中国政府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理念,既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辉,又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对当代中国的外交战略、政策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外交理念创新与实践基础上的外交具体工作都是为国家发展服务。最大限度地提供最契合目前国际政治发展的新特点、新状态,并符合我国外交现状的外交战略和具体的可操作的外交实践。大国性、主动性与可操作性是我国目前对外工作的主要特点。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外交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理解中国的大国崛起,既要考虑我们现在的发展环境和具体实践,同时也需要理顺我们的发展主题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和平崛起背景下的国防建设和军事体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平崛起是一个时代的话语,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治国和外交的战略新思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明古国,有深厚的化底蕴,为和平崛起理念提供了坚实的化根基和历史依据。在和平崛起视野下,国防建设和军事体育要具有新的战略思路,体制创新,内涵发展,为民族之复兴和抵御外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金融危机不仅使日本经济倍受打击,也对今后日本国内政治生态演进与外交战略调整产生了重大影响。麻生内阁对中日关系的基本认知是中日关系经历“震荡”之后的理性再出发。金融危机背景下,以“经济外交”为主要内涵的“利益外交”成为日本对华外交的主流话语,以“亚洲外交”为主要框架的中日“外交协作”成为日本对华外交的重点之一,日本对华“价值观外交”战略将会隐性化、常态化。未来日本将长期延续以“利益外交”与“价值观外交”为特征的“双主轴”对华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外交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外交观,是将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外交领域形成的认识、分析、解决外交问题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的统领,是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区别于其他思想学派的根本标志.其基本内涵包括:外交政策有其自身形成发展的历史;外交关系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总和;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等.马克思主义外交观为我们认识、分析外交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国家外交理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石和鲜明的政治底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