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丹丹 《文教资料》2011,(30):28-29
作者以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为底本,对《墨子》中双声通假字的音义关系做了初步研究。在分析过程中,整理出12组双声通假字,并将其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详细列出。从而使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对东周金文通假字尽量进行了通盘汇集和全面严格整理,共统计出通假字组425组。通过对这些通假字的声韵状况进行考察分析,进一步探讨出它们所反映出的上古韵部和声纽现象,并印证了前人得出的关于上古音的各种结论,一定程度揭示出了上古语音的具体面貌特征。  相似文献   

3.
同源字和通假字是通过不同方式产生的两种文字现象。学术界对同源字和通假字的关系问题有分歧意见,一部分学者认为同源字和通假字毫无关系,是应该被区分的两种现象;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同源字和通假字有交叉关系。实际上,通假字和同源字有读音相同的共同特点,结合段玉裁提出的"凡同声者多同义",得知两者有交叉关系,即有一些字组既是本字和通假字的关系、又是同源关系。通过实例分析发现,有交叉关系的一组字有义素层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郭编《古代汉语》(修订本)文选部分在注解通假字问题上还有可商榷之处,例如异体字误为通假字、古今字和通假字混淆以及未注明通假等,本文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5.
对高亨《墨经校诠》通假字做穷尽性统计,得出高亨所引通假字43例,自定通假字76例。按照判定通假字语音相同相近和有例证两个原则,对高亨自定通假字做全面分析,得出合理通假字50例,值得商榷通假字26例。  相似文献   

6.
一、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琐辨 陆锡兴在《通假字管见》一文中指出:与通假字相对的字是正字。那么,什么是正字呢?我们可根据《说文解字》确立的以形定义、汉字分工的体制,用“专字专用”为准绳来衡量,符合一千八百年来约定俗成的宇词合一用字规范的、是正字;否则,是通假字。 而古今字,则是先后出现的,记载同一个词义的,在形体上有差异的一组文字。古今字中有一部是区别字。在区别字中,后起的今字,常常是正字;古字往往是与此字相对的通假字。陆文在论及通假字、古今字关系时,也正是持这种观点的。他说:  相似文献   

7.
通假字在网络语言中大量兴起,针对这一新兴语言现象,对网络通假字进行分类;通过实例分析探讨网络通假字产生并被认可、流行的深层原因;认知隐喻对网络通假字的解读力,预测网络通假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假管见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的一个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近年关于通假字问题的研究有不少进展,也出版了一些论文和专著,但分歧仍然十分明显。本文试图就通假概念的界说以及通假与假借、通假字与古今字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今年第二期刊登的《对〈中学文言文通假字百例〉的意见》,就《百例》中部分所渭通假字提出了质疑,并简要地谈了通假字与异体字、繁简字及古今字的区别。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好!它有助于读者对通假字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划清通假字与古今字、异体字等的界限。目前,有不少公开出版或内部发行的“语文复习资料”和语文刊物刊登的《百例》之娄。对通假字的既念使用的情况是相当混乱的。这些资料和文章,很喜欢用一  相似文献   

10.
论通假字的时间限界 文字通假,始于先秦,大量见于上古典籍。后世除沿用上古通假字的一部分之外,中古还产生了中古的通假字,近古也产生了近古的通假字。特别是俗文学作品,像唐代变文,明、清小说等,就有个少。 现在有一种观点:通假“专指先秦的用字特点”,中古以后“偶有同音借用字、别字”,它们的性质与先秦的不同,不能视为通假宇,词典中作通假字处理是错误的。笔者觉得这种观点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知识梳理]阅读文言文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一是文言实词。文言实词词汇量大,情况复杂。对阅读理解文言课文影响较大的是通假字、古今词义变化、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几种情况。1、通假字。通,即通用;假,即借用。合起来称为通假。阅读文言课文,弄通语意,辨析通假字是必不可少的。通假字的一般规律是音同(音近)代替。  相似文献   

12.
《荀子》通假有如下几个特点:通假字数量多;通假字与本字对应关系复杂多样;通假字与本字字形上有联系的类型占大多数;通假字与本字共存并用;只用通假字通假义,不用本字本义。  相似文献   

13.
颜师古《汉书注》共有493条“古今字”材料(包括颜师古本人指认及引用前人指认),可以归纳为211组。逐一分析“古字”与“今字”的字际关系,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种字际关系类型:异构本字、异写本字、同源通用字、同义换读字、古本字/重造本字、源本字/分化本字、分化本字/源本字、本字/通假字、通假字/本字、假借字/后补本字、后补本字/假借字、通假字/通假字、假借字/假借字、异构假借字、异写假借字。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对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中一些通假字古今字注释有异议,有人认为他把有的古今字注成了通假字,通假字注成了古今字。在此拟通过广泛的资料查询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来源、定义,找出王力和其他学者对一些通假字古今字在注释上的分歧,并加以商榷。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汉字历经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由于社会书写需要和文人刻意追求等诸多因素,汉字中出现了通假字、古今字、繁简字、异体字等变异现象,给后人学习古代汉语,阅读古代作品带来了很大不便。特别是其中的古今字、通假字的界限和区别诸问题,人们至今仍各执一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对古今字、通假字的异同进行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课文中有大量的通假字。通假字是用古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本字和借字在意思上没有联系。中学生对于古音几乎没有了解,因此通假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些通假字语文课本并没有明确指出。对课文中的通假字进行梳理,可以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实例分析了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对于汉字字际关系的界定与表述。该套教材存在部分概念界定不明晰、表述不统一以及字际关系判断不准确的情况,例如将通假字界定为异体字、将古今字界定为通假字、将异体字界定为通假字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同源字应是具有同一语源,通假字应具有共时性,文字的使用应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等几方面来考证《汉语大字典》误认同源字为通假字的三个例子。  相似文献   

19.
识别古籍中的通假字,是提高古书阅读能力必须逾越的一关。因此,各类古代汉语教材以及帮助初学者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参考读物,都列有古音通假一项,并列有一定数量的通假字以帮助读者掌握。从一些书中看来,对通假字的认识和分析,意见并不一致。比如,通假字是否应包括古今字,本字与通假字之间字义上是否有关联,等等。本文只想就看到的一些  相似文献   

20.
从三个方面对《荀子》一书中的通假字进行了测查,包括《荀子》通假字的数量,根据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的分类测查,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字形上有无联系进行的分类测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