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谈古汉语宾语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语序变化会使词组的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发生变化。语序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古今汉语的语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一般说来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前,宾语在后;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补语在中心语后。这种一致说明了语法的稳固性和古今语法的继承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今汉语的语序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其中宾语前置就是一种特殊的语序。下面就谈几点关于古汉语宾语前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书中总结了上古汉语的若干语法规律。《马氏文通》总结的规律不仅包括“被动句”、“字类假借”、“宾语前置”等句型、语序、词类方面的问题,而且论述了个别词“之”、“以为”等的用法。由此,则可以认识上古汉语的面貌。同时,《马氏文通》并非只是一部纯粹模仿西方语法的著作,书中提出了许多现已被普遍认可的上古汉语语法规律,为建立科学的汉语语法体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语序的稳定性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句子成份之间的语法联系是根据它们在句中相对位置表现的,句中成份的位置一般不能任意变动,否则会引起意义上的改变。古代汉语语序规则,总的来说和现代汉语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动词谓语或动词的后面,定语在中心词前面,状语也在中心词前面,补语在中心词后面。但由于古今汉语的语言习惯有别,所以古汉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些不同,其主要表现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三种。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叫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是指宾语在前、动词在后的一种语法现象,其目的是强调宾语。我们学习古汉语中这种特殊句式,从语义的角度讲,要体会作者将宾语前置的表达意图;从语法的角度讲,要掌握宾语前置的基本规律,具备对它的分辨能力;从翻译的角度讲,要能将宾语前置句准确地对译为一般语序的句子。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对兼语句的分析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氏文通》的诞生 ,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创立 ,但由于它模仿拉丁语法、运用其词本位理论分析汉语 ,因此所作的分析有些并不符合汉语的实际情况 ,甚至出现了前后矛盾之处。兼语句在其中的分析就是如此。但是 ,正是这些问题 ,显示了它在语法研究中的价值 ,说明 ,汉语语法研究不能机械模仿西方语法 ,而要从汉语实际情况出发 ;短语和语序在汉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须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古今汉语的词序比较固定,从古到今没有很大变化,基本相同。一般而言,主谓结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宾结构述语在前,宾语在后。述补结构述语在前,补语在后。偏正结构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时也有语序颠倒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宾语前置。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宾语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较为突出的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形成很大的差异。如果对这种特殊语序辨析不清,就会妨碍对古书文意的正确理解,因此,它历来受到古代汉语语法研究者的重视。对《孟子》中宾语前置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有利于理清这一语法现象在该书中的特殊性及其变异轨迹。  相似文献   

8.
重视句法分析是《马氏文通》的特点之一。本文从语序分析、层次分析、变换分析三个方面对《文通》句法分析的特点进行讨论。认为对句法结构进行多种角度、多种方法的研究 ,体现了马氏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深入探求。《文通》句法分析的方法 ,对其后的汉语语法研究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包含有从句的句子称之为主从复合句。初中阶段出现的从句有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在主从复合句中充当宾语的从句叫作宾语从句,考生在复习该语法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语序无论是表示陈述还是表示疑问,宾语从句一律使用陈述句语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例如:1)Itisfine.Shesays.Shesaysthatitisfine.2)Whenwillthemeetingbegin?Doyouknow?Doyouknowwhenthemeetingwillbegin?3)Doyouunderstand?Heasks.HeasksifIunderstand.二、时态的呼应1.当主句的谓语动词是一般现在时时,宾语从句的谓语动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任何…  相似文献   

10.
周元雅 《现代语文》2010,(7):156-158
《马氏文通·实字卷之五》是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学专著《马氏文通》中较为重要的一卷,马建忠先生在这一卷中对动字的假借、四声别义、坐动、散动、连动句、兼语句等汉语语法现象做出了一定的分析。但由于对拉丁语法的刻意模仿,出现了一些矛盾之处。本文针对《马氏文通·实字卷之五》中所揭示的语法现象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1.
宾语从句在复合句中用作主句的宾语,为初中阶段应当掌握的重点语法项目。要想学好宾语从句,必须牢记以下“五要素”: A.语序宾语从句无论是表示陈述,还是表示疑问,均必须使用陈述句语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例如: He said(that)you weren’t there at thatmoment. 他说那时你不在那里。 I want to know where the teacher lives.我想知道老师住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语法的研究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周秦至公元1891年以前(《马氏文通》问世以前),这是语法研究的自发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公元1891年至1938年,这四十年间的代表攻作有《马氏文通》和黎锦熙的《国语文法》,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摹仿西洋语法教科书阶段。第三阶段是1939年至1948年,这十年间的代表著作有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和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搬用西洋语法理论阶段。第四阶段是1949年到现在,这十年间的有影响的著作是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语法小组的《语法讲话》和《汉语》课本,这一阶段是从汉语实际出发的汉语语法学初步建立的阶  相似文献   

13.
略论《马氏文通》的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马建忠除了总结汉语语法规律外,还不时地表露出他对语言的看法,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规律可寻;相对于其他语言要素来说,语法的变化要缓慢得多;语言有普遍性,也有其民族性。  相似文献   

14.
《马氏文通》动词系统中的“坐动”、“散动”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氏文通》的“坐动”,指充当了谓语的动词;“散动”,指充当了主语、宾语、表语、介词的宾语、定语的动词。二者的划分标准是动词在句法结构中的功能。这种划分揭示了汉语动词既可以充当谓语,又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句法成分这一特点。因而《马氏文通》“坐动”、“散动”的提出对研究汉语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多功能性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汉语的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划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蒙古语的句子成分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定语和状语。这些句子成分在蒙汉语的句子中有各自的语序。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图来标明这些句子成分的一般语序。  相似文献   

16.
论《马氏文通》的句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法专著,它以拉丁语法为蓝本,从词法、句法两方面入手,对古代汉语语法作了全面的描写。《文通》的语法思想,特别是它的句读论,多有创建,对近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法概念,例如词类、助词、句子成分,语序,主谓谓语、连动式、兼语式等,都是渊源于《文通》而为我们现在所用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文通》是一部沟通古今的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弄清《文通》的句读论,对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建立科学的汉语语法体系是有认识作用和借鉴意义的。本文的某些论述吸收了方家的研究成果,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马氏文通》中有关辞气的论述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马氏语法体系中的辞气理论。文章分三部分:壹、重视辞气研究是《马氏文通》的一大特色;贰、《马氏文通》辞气论的主要内容:叁、辞气论在马氏语法体系中的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关于《马氏文通》辞气论的讨论,不仅有助于对马氏语法体系的全面了解,而且有助于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氏文通》“字无定类”说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马氏文通》关于字类有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字类假借”说,一是“字无定类”说。从表面看来,这两个观点似乎很矛盾,因而常常遭到后来学者的批评。吕叔湘、王海菜在《<马氏文通>评述》中指出:“马氏的字类假借说与字无定类说是矛盾的。”①董杰锋在《<马氏文通>和<新著国语文法>说略》中也指出《马氏文通》存在字类划分原则和贯彻划分原则的矛盾性:“从原则上说,字无定类;而在实际中又按字有定类来讲,这不就是原则和贯彻原则之间的矛盾性吗?”②他进一步分析这种矛盾性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性?这是违背汉语实际的结果。汉语的实际,词是有定类的,只不过定类的原则不是‘依义定类’,也不是‘依句辨品’,而是词的语法特点。由于它们背离汉语实际,错误地提出‘字无定类’和‘词无定类’,在贯彻解释中又必然受词有定类的汉语实际的制约,所以就出现了原则和贯彻原则之间的矛盾性。”③ 马建忠的“字无定类”说和“字类假借”说是否互相矛盾呢?《马氏文通》划分字类的原则和贯彻划分原则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性?字类假借理论是在模仿西方语法时违背了汉语的实际,还是正好符合汉语词类活用问题比西方语言突出的特点呢?具体地了解“字无定类”的含义以及  相似文献   

19.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学专著。作者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严格意义的语法范围之内,常常要涉及修辞马建忠论述修辞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语法与修辞相结合、历时与共时相结合和中西语言规律比较。把语法和修辞打通,《马氏文通》可算有承先启后之功。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虽是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但马氏的思路却并没有仅仅限止在“句读”之内,他在阐述古汉语语法现象和规律的同时,遵循了自古以来“为文之道”的传统,也阐述了修辞和章法的规律。这使得《马氏文通》超越了语言本体的研究,而在语法学。修辞学和文章学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作者系中文系讲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