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戴明珠 《文教资料》2012,(32):107-109
成语是古代汉语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活化石,古代汉语中许多特殊的语法现象在成语中均有体现,特别是词类活用的现象、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以及宾语前置等等伴随成语的袭用而保留至今。因而对成语中语法现象的研究有利于管窥古代汉语中特殊语法现象之一斑。  相似文献   

2.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本文主要是对古汉语宾语前置语言现象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说明研究现状;并对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指出研究。  相似文献   

3.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较为突出的句式,汉代是代词宾语从前置向后置的过渡时期,本文对西汉的重要作品《史记》(汉代部分)中的代词宾语的前置和后置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发现了这一语法现象在该书中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叫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是指宾语在前、动词在后的一种语法现象,其目的是强调宾语。我们学习古汉语中这种特殊句式,从语义的角度讲,要体会作者将宾语前置的表达意图;从语法的角度讲,要掌握宾语前置的基本规律,具备对它的分辨能力;从翻译的角度讲,要能将宾语前置句准确地对译为一般语序的句子。  相似文献   

5.
古代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并具有重大作用的语言现象,那就是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主要意义是指在句子中,为了押韵或者读起来顺口,常常把宾语放在谓语的前面,当现代汉语进行翻译的时候,语序需要调整到符合主谓宾的形式,在古代汉语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尝试从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种类及特征方面来进行分析与探究,找出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类型,并结合高中教材中的例句,分析探讨其特点与意义,希望可以全面准确的总结宾语前置的类型与用法,旨在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成语中保留着许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词类活用、倒装、省略等。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活用等,倒装主要有宾语前置和介词结构前置等,省略主要有介词省略、宾语省略和谓语省略等。  相似文献   

7.
特殊动宾短语的宾语前置现象贾延柱,尹日高古汉语中动宾短语宾语前置现象已为人所熟知,然而,讫令为止,我们所见到的宾语前置现象的阐述,大都局限于一般动宾范畴之内,这就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宾语前置只属于一般动宾的语法现象,而与特殊动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8.
徐克天 《现代语文》2009,(12):21-23
《左传》中的宾语前置可分为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和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又可分为肯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和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本文通过分析《左传》中疑问句和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对全书的语法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学者们关于古代汉语中是否存在定语后置的问题一直存有较大争议。古代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相比,有许多不同,例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古代汉语中的“定语后置”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古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历程,更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认识汉语语法的发展史。基于此,本文就对古代汉语的“定语后置”问题做了一点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周易》“贞”字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古经中的“贞”是一个动词,其词义应据《说解字》和甲骨卜辞训为“占问”。“贞”字的主要语法作用是作主语和宾语,其次作谓语。“贞”的宾语可后置,也可前置,其宾语前置现象比较特殊,值得语法史研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宾语前置"在语法学界算得上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似乎没有讨论的必要.只是最近几年,在语法学界堪称异军突起的黄伯荣、廖序东先生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里,对"宾语前置"持否定态度,与传统观点相左,可以说是一个开拓性的改革,势必在语法学界引发争论.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从传统观念、实践运用、理论根据三个方面对"宾语前置"的现象进行粗略探讨,旨在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与黄伯荣、廖序东二位先生磋商,以期引起学术上的交流、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
儒家的文学理论是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精彩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以往的儒家文论研究过程中,一般以孔孟为主体,这当然有相当的道理。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完整的文学理论的思想体系,却是建立在苟学的基础之上的,作为原始儒家的孔孟文论与作为大一统封建社会的荀子学派的儒家文论精神并非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因此,对于儒家文论的真正版本与完整的理论体系,应当加以重新研究与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义”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义”表示人的行为规范,如孟子所说,“义”是人的正路。《周易》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有许多关于“义”的内容。“义”与“我”的关系密切,凡“义”必由自我作起。  相似文献   

14.
彝文古籍跟汉文古籍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而在某些方面,更显出特别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作为彝族创世史诗的《査姆》,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彝族生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远古生活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重点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5.
杨绪敏 《河池学院学报》2010,30(3):16-18,29
《孟子》一书在不同历史时期遭遇了不同的境遇。它从子书升为经书,反映了孟子地位的提高。由此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关于《孟子》的作者、篇目的真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历代关于《孟子》的评论和注疏勾勒了《孟子》传播的轨迹、展示了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庄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最善运用神话的人。《庄子》一书气势磅礴,汪洋恣肆,将其独特的道家思想蕴于神话之中,通过运用神话阐释他心中的循环变化思想。从鲲与鹏,庄周与蝶,种有几,混沌之死,瓠与瓢等5个神话可以看出庄子独特的内心世界。庄子以其特有的神话思维方式,气象万千的想象力,影响着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陈波的逻辑学著作《逻辑学导论(第二版)》为读者探究中国古代教育名著中所出现的逻辑错误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仅《论语》、《孟子》、《荀子》这三部中国古典教育名著,就分别出现了“因果倒置”、“论据与论题没有必然联系”、“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这些探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与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续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美学,将人们的研究视点集中在读者身上.中国古代小说多续书,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续书作者身兼读者、评论者、创作者三种身份.以接受美学的观点观照续书,更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续书与读者期待视野、续书作者的创作动机及续书的"范式"等方面研究续书.  相似文献   

19.
《春秋繁露》作为研究秦至汉初汉语语法的重要著作,也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过渡时期的重要文献,其中值得研究的语法现象很多,尤其是虚词的研究。本文对其中的所有“与”字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究“与”字的历时演变。  相似文献   

20.
《三国史记》是王氏高丽大臣金富轼在1145年以古汉语写成的关于新罗、高句丽、百济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古汉语语法现象,可从古汉语的角度对这些语法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三国史记》古汉语中的谓语类型主要包括名词用作谓语、形容词用作谓语、数词用作谓语、副词用作谓语、连动句式、兼语句式、谓语省略等等,例句比较丰富,将这些谓语类型与现代英语对应表述,可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种语言语法现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可为古汉语英译及古汉语和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