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李绂是清代中叶最著名的学者之一,其对于当时学术思想有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是时正值清代理学发展的过渡时期,作为主心学的代表人物,李绂为发扬陆王学说做出了较大贡献。文章以“躬行心得、忌谈心性”为核心线索,探讨李绂获此美赞的历史缘由及其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绂是清康雍时期一位重要的理学家,在程朱理学盛行之际,他专治陆王之学,学术上独树一帜。不仅如此,李绂的古文思想也与众不同,既不像其他理学家那样重道轻文,他注意到了古文本身的独特性,也不像其他古文家那样以义统法,而是着重寻绎古文创作的文法经验。李绂的《秋山论文》及其文集《穆堂初稿》、《穆堂别稿》等,都充分展现了李绂独具特色的古文思想。文章通过对李绂《与方灵皋论所评欧文书》的解读,来探讨李绂的古文思想及其在清代散文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的理学家、方志学家李绂交游颇广,爱才如命,其交游情况直接反映了他的政治学术生平。然而,后人仅从他作为阳明学派传承人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很少有专门的论述。文章从文学角度入手,通过对李绂交游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使读者概括而又全面地了解其生平。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也是中国科举制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在科举文风、选拔方法、录取公正、考试公平等方面的革新思路和举措,不仅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而且对后世考试选拔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绂是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儒臣。学术事功双峰并峙,尤其是在陆王学术方面,为陆王学术争正统,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于今,对李绂的研究尚嫌不足,尤其是关于其生平学行中的一些问题,如生年问题及其著述问题等。仍需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6.
试评清代云南回民起义中的马德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德新是我国清代一位著名的回族伊斯兰学者和经师 ,他在回回理学和回族经堂教育方面均做出过重要贡献。然而 ,由于他在清代云南回民起义中的一段特殊经历 ,却为如何评价这位民族历史人物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史料 ,对马德新在云南回民起义中的作为进行了系统的考证 ,并以此为基础对他在云南回民起义中的行为表现进行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清代漕粮截留于天津的具体过程,史料记载很少,但有幸的是笔者在翻阅大量史料的过程中发现雍正年间兵部侍郎李绂在其文集《穆堂别稿》中留下了一篇日记,这篇日记详细记述了雍正元年把湖南、江西尾后十数帮漕粮截留于天津的全过程。本文就根据这篇日记复原一下当时漕粮截留的情景,并从这一个案中窥视清代漕粮在天津截留情况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卢鹤绂是我国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为原子物理的研究作出过重要贡献,被国外称为“世界上第一位公开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和“中国核能之父”。他于1997年在上海逝世后,美国休斯顿为他立了铜像,并创办了卢鹤绂科学实验室。卢鹤绂虽然留学美国,但非常热爱祖国的文化艺术,他一生爱好京剧,是有名的“京剧迷”;他还热爱中国的古典文学,并注意从中吸取营养。一次在千岛湖旅游,站在游船的甲板上,他对采访他的记者发表了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他说:“这部著作,好就好在不说废话,寥寥几笔,能使一个人物栩栩如生。扼要几段描写,能使情节跌宕起伏,真绝!…  相似文献   

9.
正《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的就是知识分子为了科举考试而耗费毕生精力,是清代著名的讽刺小说。小说之中有个精彩的桥段就是范进中举。范进作为科举制度中的一个典型,其考试的过程也是当时清代科举的缩影。清代的科举制度规定:要想参加科举考试首先要成为秀才。所谓秀才,也叫进学,指的是那些参加童试合格的,再经过督学考试合格的,这时考生才有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和资格。首先,考生要  相似文献   

10.
徐梓 《中国教师》2008,(7):34-36
<正>宋朝科举制度的建设,一方面排除了门第高低、私情厚薄和贿金多少对考试全过程的影响,确立了"一决于文字"、"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原则,使得整个科举制度"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另一方面,宋朝的科举制度也在极力拓宽或疏浚人才来源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出生于福建仙游的人物画家李霞,志存高远,毕生勤学修炼,取法乎上,广博纳取,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对传统人物画的延续和发展贡献不凡,被誉为人物第一家。李霞于日据中期(1928年)东渡台湾,广交墨缘,传艺授道,积极传播传统绘画艺术,深受台湾社会的关注与珍爱,为日据时期台湾传统绘画传承作出了贡献。李霞的艺术以其具有传统儒学精神,蕴含闽台共有的民间信仰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台湾社会对传统绘画精粹的审美愿望和需求,使身处异族统治下的台湾民众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找到了归宗的认同感,并激发内心情愫,重拾和坚定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自我信心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2.
谢灵运不仅是“五言之冠冕”,而且在其它领域都站在了时代的前列,应该给予其全新的,准确的历史定位。政治上,执着追求,“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学术上,玄学修养冠绝当时;文艺上,诗文书画堪称独步。其追求精神、综合素质、巨大成就,元嘉时期无人能出其右,被称为“元嘉之雄”。  相似文献   

13.
王以悟为明代北方重要的心学家,对阳明心学多有继承,但由于生长于理学名区,其思想中也有传统理学的因素。他以阳明心学的精神影响了北方长期株守程朱理学的僵化局面,同时又以传统理学的躬行诚敬补救王学末流之虚妄,在北方王学学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思想史上也有着一定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晚清是"三千年未有之历史大变局"时代。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许多有识之士勇敢地承担起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姚锡光就是其中一个颇有远见、思想敏锐的政治人物。他忧时伤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受命出使考察日本教育,回国后在军事教育、民族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卓识的教育思想,对当时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程天放是民国时期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因其被任命为四川大学校长,曾引发轰动一时的“拒程运动”。在其主长四川大学期间,虽积极推行党化教育,却造成川大的学风丕变,形成学术繁荣的局面。又因为经费的争取和保障,促进了川大的极大发展。在川大的教育史上,程天放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传播学发展的历史上,麦克卢汉无疑是最富特色的理论家,这不仅是因为他的理论引起了广泛的争,更主要的在于他的理论完全打破了我们对于大众传播媒介原有的观念,为我们开拓出新的思维空间,也说这正是他引起公众关注的原因。当然,于他观念表述上的抽象,在理解上产生出极大的难度。本试图在这方面做出尝试,追寻他抽象背后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是学术界评价分歧较大的一个政治人物。作为保皇派代表人物康有为的得意门生,他曾接受了康有为完整的改良主义思想体系,却因保皇派排斥新思潮而与之决裂;他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有着一致的革命目标,却在革命手段上意见相左;他想借助复辟派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却树起反对复辟帝制的大旗。考察梁启超与保皇派革命派、复辟派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有一种态度始终贯串梁启超的政治生涯,这就是爱国、救国。  相似文献   

18.
曹操"外定武功,内修文学",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一方面借助政治上的领袖地位,广泛收罗文士,形成"彬彬之盛"的局面;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创作的一代新风。曹操所撰教令不受任何陈规的约束,内容刚直豪爽,事理通达质朴,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9.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oral emotions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4-8-year-old children's attributions of emotion to a story figure who violated a moral rule were studied in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Most 4-year-olds judged a wrongdoer to experience positive emotions, focusing their justifications on the successful outcome of his action, whereas almost all 8-year-olds attributed negative feelings, focusing on the moral value of the wrongdoer's action. A developmental trend from outcome-oriented toward morally oriented emotion attributions was also observed in children's judgments of the feelings of a story character who had resisted temptation. When morally evaluating a wrongdoer, only children above the age of 6 years took emotional reactions into account, judging a "happy" wrongdoer to be worse than a "sorry" one. 4- and 5-year-olds attributed positive emotions to a wrongdoer even if his transgression was severe and if he did not gain any material profit from it. However, they did not expect a person (even an ill-motivated one) to feel good if he or she unintentionally harmed another person or merely observed someone being hurt.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recent research on children's developing conceptions of emotion and o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moral understanding.  相似文献   

20.
程普曾追随孙坚破黄巾军及讨伐董卓,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后来他跟从孙策平定江东,并因战功得到孙策重用,其后又参与进攻刘勋、黄祖诸役。孙权继任后,他辅佐孙权平定江东叛乱,又继太史慈为建昌都尉,并参加讨伐黄祖之役。在赤壁之战与江陵之战中,他与周瑜同为统帅。他先后领江夏太守、南郡太守,是孙权方面镇守荆州的重要人物。程普可以被称为三世“虎臣”,并在孙吴建国道路的前几个阶段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是江东诸将中资历最深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