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霞 《现代语文》2010,(3):58-58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相似文献   

2.
<正>一、读的能力培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常见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很多问题,下面结合教学经验谈谈有关优化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以供大家探讨。1.要有充分的劳动时间。"讲问式的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的朗读时间却在几分钟之内。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如预习性的朗读,学生除要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外,还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进一步读懂课文,不要以学生连一遍都未读完就鼓  相似文献   

3.
<正>在多年的教学中,我逐渐体会到了朗读带给教学的快捷作用及在提高孩子们语文水平中起到的作用,同时长时间的实践与多次的听课中我也发现了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1.朗读时间不够充分充斥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层次性决定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年龄不同,课文不同,朗读的要求是不同的。听了几节专家的朗读指导课,对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钱梦龙老师教《死海不死》,虽然这是一篇说明文,但他仍然指导学生朗读,纠正了那种认为说明文没必要朗读的不正确的观点,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不少启示。对说明文的朗读要求,钱老师是“不漏读,不增读,不倒读,不错读。”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在只有几分钟的准备时间,要真正做到还是不容易的。钱老师采用的“四不”朗读要求,既符合教材的特点,也符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是十分科学的。在具体指…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形式之一。然而,随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和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朗读这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却出现了朗读时间不足、朗读目的性不明确以及朗读形式化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优化朗读教学的策略。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老师的讲,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限。学生对课文能做到充分朗读最多也就几分钟,朗读训练过于形式化,如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②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③朗读的面窄。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④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相似文献   

7.
一、默读是否过早以往教材一般都在二年级才提出“学习默读”,新教材在一年级下学期就要求学生默读,是否过早、恰当?首先,“默读,要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新教材虽然课文比较长,阅读量大,表面上看朗读能力似乎也造成高于以往的学生,但是课文长、识字多,有些学生的朗读能力可能还不如以往的学生,让这些学生默读,没有实际效果。其次,新教材识字量大,上课时忙着识字、读通课文———这必须要朗读,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默读。再次,默读在学习课文当中主要用于理解文章内容。一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主,不提倡讲解分析…  相似文献   

8.
笔者听过不少语文教师的课,他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这样要求学生:“接下来把这段话读一遍!”“接下来把课文朗读一遍!”然而均没有提出明确的“读”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朗读教学存在的误区之一。让学生毫无目的地读,这就失去了读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一、感知读,理解字词,了解大意在讲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读,重点应该放在初步感知、读通读顺上,这就要求学生:①理解字词,扫清障碍。利用字典读准字音,特别是多音字、易混字的读音;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词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初一册 第五单元《论语》十则[创新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认读字词 ;2 理解各则语录 ;3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二、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 ,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三、创新意图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四、教学过程第一个教学板块 :认读课文。 (1 5分钟左右 )1 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2 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3 听读课文 ,注意校正读音 ,体会语调。4 分“则”朗读课文 ,每读一则 ,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5 分学习小组 ,读课文 ,说注释 ,说译文。6 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第二个教学板块 :析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王玉春 《考试周刊》2012,(60):38-38
“读”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色。《大纲》规定: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首先要读,从读人手去认识文章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文章中所叙述的事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但是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往往对朗读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是把绝大部分时间花在讲解提问上.一堂课下来很少听到学生的读书声。有的课堂上,虽然学生读的次数和读的形式不少,但是这些读不是作为能力训练而是当做教学环节来安排的。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应当重视朗读训练。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朗读训练要占用较多的时间,朗读训练要有层次。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教材思维的境界,使教与学双边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广阔天地,营造氛围读好书,引发联想议重点,丰富想象激思维,评价激励促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自由读,是语文课上常见的朗读方式。特别是初读课文时,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更是屡见不鲜的教学环节。通常说来,这个环节短则一两分钟,长则五六分钟,高年级的有些课文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一直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旨在通过文字提高语言感悟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朗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朗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长学生才能的有效方法。朗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现在的朗读教学由于教师太局限于教材,太依赖教师参考书,没能与文本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等一系列的原因,使朗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一节课40分钟,时间充分就读,没时间就匆匆带过,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大多数都是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有时留作预习,也不考虑学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朗读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怎样在小学讲读课文中重视朗读指导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初读课文,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正确朗读的要求是什么,即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重复读,不顿读,不唱读。首先,指导词和词组的分节朗读。这是针对唱读而进行的正确朗读的基本训练。如教《我是中国人》一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划分词和词组后朗读,例如,“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在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4.
田芳 《宁夏教育》2005,(11):58-58
语文课上,我像往常一样充满激情地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课文某一段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文中角色的把握不够到位.为了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没有让学生再接着读下去,而是委婉地说了一句:“老师也想参与你们的朗读活动,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朗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基础,而重点和难点在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从技巧入手,如告诉学生:这句要用欢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朗读指导应该经历三个阶段。一读票入境。这里的“境”是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了解。具体做法是:1.先试读,要求读准字音。2.读流利,做到不掉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该破句子。3.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进而要求学生把课文读熟练,读通顺,并且有一定的速度。4.读出意境。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作者以对话的形式描述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教师就应启发学生想象,把…  相似文献   

17.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的训练。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要传达的意蕴,从而获得审美感、情味感和意蕴感。但如何加强朗读训练?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性”。一、注意朗读训练的层次性加强朗读训练,并不仅仅是多读,而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否则便成了乱读、瞎读,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训练朗读,即必须注意朗读训练的层次性。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教学目的,提出不同的要求,或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或…  相似文献   

18.
主导教法:说读法课型结构:板块式第一个教学板块:预备动作(7分钟)1.简洁导入。2.请学生说说自己眼里的夏天是什么样子。3.用说读的方式进行学习。所谓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学习的过程主要由学生来完成。4.学生朗读课文。5.注意5个字的读音(迸、粘、稔、厮、蓦),注意5个词的认读(兀自、发酵、裹挟、死不瞑目、逡巡)。6.“点读”这些字词。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学生说“理解”的话(16分钟)1.自由朗读全文,要求大声地读,边读边想课文中写的是什么内容。2.自由读课文中写“热”的地方,想一想课…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时候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有气无力甚至呼噜声起……原本最具灵性美感、充满生活甘甜芳芬气息的语文课堂怎会变得如此枯燥无味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朗读训练显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教师不重视朗读,甚至认为在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会耽误自己授课的时间,于是把课中“读”改成了课外“读”(课前读或课后读)这样教师一进课堂便抓紧一切时间“讲”,殊不知学生课前读落实了没有?一旦未落实,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毫不知晓的情况下,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也不见…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认D练内容,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其朗读能力呢?首先提出要求,循序渐进。开始认D练时所学生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再提出要读流利,也就是读得速度适当,不读破句,不唱读;在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也就是力求通过朗读,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现出来,经过这样一步一步的议席,学生的朗读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其次,朗读的形式多样化,以提高兴趣为主。朗读教学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每一篇课文都采用同样的方法朗读,学生就会厌烦。如第三册《美丽的公鸡》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