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程标的指引下,很多教师扭转了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然而有些老师发现虽然新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但是这样的课堂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能力仍然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我认为不能盲目地追求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量",忽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质",而要注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收效.  相似文献   

2.
在实践中,广大教师围绕"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聚焦学生的成长,关注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然不尽如人意.面对如今课堂教学的失效现状,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进一步的审视与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的学生,仍然怀揣着小学时的童真,对待学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尤其是在课堂上,常常会犯下很多的错误.因此,要想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聚精会神,营造出高效的学习课堂,教师们就应该从学生的本身出发,去发现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方能在成绩上有所突破.其中,巧用学生们犯下的"错误",将这种"错误"当作一种资源,反馈给学生们,将是提升课堂品质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效率低下.学生英语学习费时费力,却鲜见成效.第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的方法仍然是课堂上听听记记,下课后读读背背,外加大量的练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理解仍然是"语法 单词=英语".针对上述问题,必须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指导原则,将英语课堂变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人,有效课堂教学便成为我们评品一节课成功的首要条件,但是综观当下的习作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它仍然没有走出"从课堂到课堂"、"从作文到作文"的思维定式,因而导致学生的生活体验严重匾乏,作文内容与儿童生活严重脱节.此外,大部分教师在作文课上只是布置一个题目.讲一下要领,就让学生写,也让学生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的讨论、探究与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僵化,教学模式仍然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开发自身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本文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通过对具体课堂案例的分析,探究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教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已久,我们的课堂也或多或少都在实践着新的教学理念,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停留在教师"教"上的仍然居多,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切实从听教师讲、做练习等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把"教"转化为"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呢?这需要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探索提高.  相似文献   

8.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表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自然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仍是课堂主宰的情形.这样学生的"自行探究"便流于形式.在自然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退休时,我曾想过,如果说自己的教育经历有什么值得总结,值得说一说的,那可能莫过于把自己教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学生",把自己教回到课堂,教回了童年……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离开课堂之后,我仍然对教育保持着热情,仍然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仍然在思考着学校里和课堂上发生的所有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这是因为学生的评价、交流、讨论的时间仍然较少,在有些课堂上,教师虽然也重视了给学生讨论,但许多只是流于形式,学生一没有足够的时间,二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三没有科学的指导.最终由于学生的自主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语文素质也就得不到迅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的教学模式,目前仍然普遍地占据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讲坛,提问的权力大多在教师.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问、不敢问、不善于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使原生态课堂成为主流.那么,对于语文课堂来说,还原语文"说"的本色,让学生"开口"讲话,仍然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说"与读、写并行对待,采取积极措施,使学生的"说"得到有效训练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读"领风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如今,仍然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学生则在课堂上充当了老师的"忠实听众".语文教学陷入"重讲轻读"、"重写轻说"的境地.如何改变语文教学出现理科化倾向这一现状,为此,笔者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以后,"满堂灌"方法越来越不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使用,更多地在课堂上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无论什么模式都离不开"提问".因此,对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但当前数学课堂中诸如目的不明确、零碎不系统、忽视思维过程、无视学生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不留思考的余地、用语不妥、意思不明、甚至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等之类的无效提问仍然不同程度地在课堂中存在.在此,本人就相关课例片段中有效提问的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相对于以往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依然局限于教材、课堂,走的是"书本一课堂一练习"的老路,学生获得的依然是"练习题语文""死语文",而不是活语文.这是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一个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6.
经过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老师们大都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他们独自"主宰"课堂的局面已基本改变.但是,笔者在多次听课、调研中发现,目前仍有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例如:多数老师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进行学习,学生仍然被老师"牵"着走,甚至是"抱"着走,学生的思维被束缚在老师事先设计好的预案和思路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即时的一问一答,导致学生没有深入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往往看着老师的眼神、按照老师的意图去回答,不一定是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的课堂气氛仍是紧张的、沉闷的,也不能实现学生积极自主、有意义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走进作文教学课堂,看到的是教师们在不厌其烦地讲授写作技巧,但往往是教师理论雄厚、思路清晰,但学生提笔作文仍然无从下手、倍受煎熬.教师与学生成为一组可笑的矛盾:教的是"怎样写",用的是"写什么".其实,"写什么"远比"怎样写"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认同与同化     
在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是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传授内容,学生被迫屈服是因为教师的权威不能容忍不同意见,这就是课堂话语霸权的一种表现,教师以强势存在的方式压迫沦为弱势群体的学生.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这种情况仍然在很多课堂存在.其实,在这样的课堂上,有的教师虽然表面上很"强势",心里还是很虚的,下课以后浑身冒凉汗.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总是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中进行,然而在问题主导的课堂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仍然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教师没有区分"考试问题"与"课堂问题"的差异,没有提出令学生心动的"课堂问题"。一、"考试问题"与"课堂问题"的差异。顾名思义,"考试问题"是指命  相似文献   

20.
到目前为止,研究语文生命化课堂的文章较多。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把语文"生命化课堂"混同于语文"生命课堂"。语文"生命课堂"是用语文材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而"生命化课堂"是在课堂上用语言文字来化育学生的生命。二是贴着"生命教育"的标签,课堂仍然是指令型的以语文知识为绝对主宰的格式化王国,学生缺少尊严感和自主性,很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语文"生命化课堂"需要从理论上揭示语文本体,需要研究并论证语文生命化课堂的内涵、教育理念、价值取向、课堂文化、教学境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