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以往灾难、灾情报道不同的是.这次四川汶川地震的报道,作为国家级媒体的中央电视台,信息发布非常及时.信息的透明度很高,内容丰富和全面。本文主要从信息公开的角度,分析央视这次灾难报道的特点与效果,以及汶川地震报道对今后灾难新闻报道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灾难报道能力的提升是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综观近几年的灾难报道,我国媒体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报道模式、手段和思路在不断改进,取得了突破.汶川地震报道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及时性、透明性和人文性.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媒体对灾难报道的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媒体灾难新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灾难新闻报道特点分析近年来,我国媒体的灾难新闻报道还处于探索时期,但总的来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突破,特别是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难的报道可圈可点.其报道上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体现:  相似文献   

3.
"4·14"玉树地震是我国汶川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大地震,在全国军民迅速开展抗震救灾的同时,各级各类媒体也立即展开专题报道。在这些报道中,活跃着网络媒体的身影。与汶川地震报道不同的是,这次视频网站更加迅速广泛深入地对青海玉树地震进行了专题视频报道。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年了。一年来中国媒体对四川地震报道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党中央的高度褒扬。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国际媒体界同行的尊重。有专家学者说,中国这次对于四川地震的报道“将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有学者说这将在世界新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汶川大地震相对于以往的灾难报道有哪些新特点,这次新闻报道对于以后灾难报道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又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闻理论界已经开始探究,本文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的发生,给媒体带来了严峻考验,全国各地的媒体为此展开了一场报道战。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之一,以其反应快速的特点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地震报道中,而且一改以往做法,不断增强节目的服务性,提供大量的救灾信息,注重心理干预类节目的作用,创新节目内容。广播在这次灾害报道中的表现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不论是政府对信息的公开程度。还是媒体的快速反映机制、报道方式、创新手法。在中国的新闻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已经引起了新闻研究人员、媒体从业者的深层次思考。本刊选发的三篇文章,是这种思考的继续。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媒体对于这次地震的客观、积极的报道,得到了包括以灾难报道见长的西方新闻界的赞誉。从媒体介入后,对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推动作用来看,中国媒体对灾难报道的模式得到了肯定,“总体上看,这场灾难依然是政府信息公开史、传媒灾难报道史、公民慈善凝聚史上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新闻人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被空前激发出来。这次灾难的信息公开,有媒体称之为伟大的透明与中国的成人礼。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也是对整个中国新闻界的一次精神洗礼和专业锤炼。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社会与传播时代,对重大灾情的掩盖和封杀,无疑是愚蠢的。中国媒体对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迅速、全面和立体报道,所呈现的是人性的善良和本真,真实感人,意义非凡。它不仅彻底改变了旧有的灾情报道的模式和负面形  相似文献   

10.
5.12大地震中的新闻报道特色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类媒体迅速反应,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以及手机短信等渠道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了震情。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信息报道的及时、公开和透明,达到了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传播效果,这在我国的新闻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和对传媒未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 《新闻世界》2008,(7):105-105
这次汶川地震的报道,信息发布之快,内容之丰富和全面,展现人性的深刻性,都是历史上少见的。大量媒体记者冒着危险,赶赴灾区,第一时间为公众提供信息,这为减少消息的不确定性、减少谣言,帮助全国人民建立信息、凝聚力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得我国媒体的职业化意识在传媒间的竞争中、在全国人民的无形监督中得到提升,媒体在大规模报道中开创的制度环境、积累的报道经验、培养的职业意识将对中国媒体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这对曾经"带着镣铐跳舞"的中国新闻人,无疑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媒体大检阅.国内媒体在这次特大灾难报道中把蓄积了几十年的新闻理想释放得淋漓尽致,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了地震灾区的真实情况,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其间,中国新闻人也用实践谱写了一曲中国媒体新闻创新的交响乐章.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程度最大、受灾范围最广的一次灾难。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全景式、不间断的报道.在报道的时效性、报道视野与主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实践对进一步做好突发性事件、灾难报道做出有益的探索,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媒体对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备受称道.冷静地想一想,我们传媒的哪些做法触动了民族的神经、民众的情感呢?其实,主要体现在报道思维的重大转变上,传媒超越了新闻正面与负面的两极思维,上升到了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高度.不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报道思维的一致性得到空前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猝然降临,国人丝毫没有心理准备.在这场猝不及防的8.0级地震面前,成都媒体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准确地报道地震信息,打破了以往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作为地震灾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成都商报>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品格、公信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我国乌鲁木齐发生了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世界及我国多个媒体汇集于乌鲁木齐,进行实地采访与报道.境内外三股势力曾多次在新疆进行恐怖活动,但如此多的媒体进入新疆,对这类事件进行公开报道,在我国建国以来尚属首次.这充分表明作为一个大国的自信与民主.而在我国众多媒体之中,央视对这次突发事件的报道无论是策略、手段、方法,还是从参与的栏目类别上都显出了它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汶川突发8.0级地震。这是新闻媒体应对突发性灾害报道的一次大考。它是对媒体报道能力、反应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等综合实力的检验,也最能反映媒体的危机应对机制是否成熟、有效、可行。灾难发生距今已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次灾害报道中,中国媒体所表现出来的迅速、透明、责任感与人性化,使一向颇有微词的外国媒体对此深表赞赏: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中写道:“中国媒体在地震报道中所显示的空前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我国接连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雪灾,胶济铁路火车相撞事故、手足口病、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组织上尚不够成熟,虽然各家媒体都竭尽所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暴露了我国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薄弱和落后.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发生不过短短两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中国政府信息管理有了长足的进步,面对重大突发事件,迅速应对,与媒体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这是政府信息管理制胜的法宝。本文通过对玉树地震中政府信息管理中的媒体管理(与媒体传播)的深入考察,探讨政府和媒体的站性互动,同时在与汶川地震报道的对比中,分析玉树地震报道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0.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灾难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国内各媒体都第一时间公布了灾情的发生、发展状况以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救灾的感人场景,在客观、及时报道新闻的同时,还广泛宣传了灾害常识和自救方法,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唐山大地震时的那种"三多三少"的倾向得到改变,由于传统的灾难报道观念的束缚,我国的新闻媒体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上往往存在这样的倾向,即多正面报道,少侧面报道;多报道领导,少报道群众;多关注群体,少关注个体.新闻中虽然也能看到党中央和各级领导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但这种关怀是一种政治关怀和物质关怀.考察这次地震灾难报道,人文主义关怀精神一直渗透在各媒体的报道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