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明你自己     
在屡次考试中从未达到过本科线的王伟东一边茫然地看着考卷上刺眼的红叉叉,一边在极力梳理自己杂乱的心绪,告诉自己要平静。虽然基础较差,但高三之初自己凭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坚持和“只要努力,成功就会向我招手”的信念,苦苦鏖战了半年,屡败屡战,一次次甩掉失利的阴影,不屈不挠地奋争着。  相似文献   

2.
自我概念是20世纪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发现。个体通过自己的客观情况、成败经历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评价和认识自我,形成自我概念。从教育角度来讲,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建立客现全面的自我概念。并及时调整其不合理的自我认知。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生总是面临各种压力,如果面对压力缺少适当的调整方式和手段,就可能造成压力的累积,从而造成压力过大,还可能因为对压力的焦虑而导致更大的压力。所以,有了压力和情绪不要去压抑自己,而是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  相似文献   

4.
997年3月11日,《南京师大报》刊登了该校三年级学生丁好写的题为《我们理解自己生活的意义吗?》的来信,信中谈了他上大学后的一些感受。他在信中写道:“上大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外部压力明显降低了,不但课时少了,课堂的强度低了,书面作业减少了,就连精神上...  相似文献   

5.
徐雅锋 《教育文汇》2010,(11):43-44
我倒希望这个世界上不要再有什么乖孩子了,大家都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尊自重的好孩子。如此,孩子们才可以从成人的语言魔法中站起来,长成顶天立地的大人。  相似文献   

6.
性格与环境     
从人的本性来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说自己喜欢说的话”。但在现实社会这个巨大的环境中,人们并非都能按照自己的本性和意愿去自由发展。除了应该而且必须受到法律法规与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之外,最可怕的莫属于身处在一个“只唯上、不唯实”的工作小环  相似文献   

7.
Q:最近感觉自己有点放松了,成绩一直稳定在一本线上,波动不大。一想自己高考也就这样了,不上不下的,有点不思进取,昨天去网吧玩游戏,回来被老师恶批了一通,好朋友也都说我不应该这样,我是不是有点放纵自己了?  相似文献   

8.
“年少气盛”这个词语一点也不错。对于年纪轻轻的人来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容易因为某些事情的影响使得自己冲动、发怒,有的甚至会和别人发生口角、打斗。控制情绪很重要,不论在哪种场合下。  相似文献   

9.
《红领巾》2010,(9):13-15
一个圆身上掉了一块,它变得不完美了,它想要找回完整的自己。于是,它不停地四处滚动,去寻找丢失的碎片。因为残缺,它滚动得非常慢,可以闻到路途上芬芳的花香,可以和虫子们聊天.可以在阳光下玩耍。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及对择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探讨认知水平对他们未来择业取向的影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看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心理发展方向,对自我有一个客观理智的定位,同时与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合理择业。高职学生只有在正确的心态下审视自己,客观而公正地评价自己,合理地选择定位,才能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行得更远。  相似文献   

11.
刘振海 《辽宁高职学报》2004,6(1):107-107,150
在声乐学习中想象是贯穿始终的。声音的概念、呼吸器官的状态、共鸣器官的感觉都是凭借想象来间接控制、调整歌唱器官的运动。机械地操纵、生理上的调整,将会给发声、演唱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既使做得再完整,也不可能达到完美的歌唱,只有心理与生理的完美结合才能产生动人的歌声。  相似文献   

12.
谈暗示     
著名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描写女画家琼西得了严重的肺炎,卧病在床,脸朝着窗口,数着窗后砖墙上在风雨吹打下的长青藤的落叶。她想到,等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她就要离开这个人间了。老画家贝尔门得知这一消息后,在这堵墙上画了一片不落的树叶。一夜风雨过后,琼西的女伴为她拉开窗帘时,她看到还有最后一片叶子挂在藤蔓上。第三天、第四天,绿色的藤叶仍在那里,这最后一片叶子顽强的生命力使琼西燃烧起生活的勇气,她的健康开始恢复,并且很快脱离了危险期。这个故事离奇吗?不!人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  相似文献   

13.
王宏侠 《宁夏教育》2003,(12):61-61
孩子,青春期的你,暴躁、易怒、乖张、叛逆,妈妈心中甚是忐忑,妈妈担心你在这一特殊时期不能照顾好自己,担心你不能处理好很多事情,妈妈希望给予你真诚的关怀与帮助。孩子,妈妈也是从你这个年龄过来的,面对你的长大,妈妈欣喜万分,妈妈多想把自己对青春期的认识与体会告诉你,多想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处世的常识说给你听,可是你的一句“别唠叨”让妈妈噤若寒蝉。孩子,你知道吗,自从有了你,妈妈一天天更爱你的姥姥了,妈妈从你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天真、稚气、任性而娇横。曾几何时,妈妈也认为姥姥多事、爱唠叨,妈妈也常常渴望摆脱大…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新生入学后,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心理上难免会发生一些波动,思想和行为都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针对高校新生的特点和需求,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对高校新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深刻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期帮助大学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15.
韩雪 《家长》2011,(2):47-48
自信是实践积累而来的,积累得越多,自信心就会越强。一个人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信赖自己。  相似文献   

16.
秘诀一:干一行,爱一行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永远是教师的事实,也就是心理学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在教学、辅导学生中去获得乐趣,真诚地爱这一行。试想,一个心里厌烦教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尽快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近几年我一直任教低年级,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8.
试论记者在采访中心理因素的把握和调整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发展到今天,不懂心理学,不能训练和调整自己的心理,不能识别和掌握采访对象内心活动,就很难成为一名好记者。因此,当代许多记者都在自己的著作和谈话中强调"要懂点心理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习得性无助感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失败和挫折,由于缺少社会经验,或其他原因,学生往往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所谓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人或动物在不断的受到挫折后而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简称:无助感。”(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①这种心理状态一旦产生,就会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在做事时消极被动、缺少热情。在认识上,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有自己不如人的感觉,担心自己笨拙,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习得性无助感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  相似文献   

20.
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必要环节,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案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难题。分析问题的起因,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