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留学生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中日两国间的留学生交流都是单向的《从日本到中国,从中国到日本)。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特别是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把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事业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部分积极推进。中日留学生交流空前发展,从过去单向派遣发展为相互派遣、双向交流的新阶段。从1978年邓小平提出要向国外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开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打开了新的到国外留学的大门。日本作为中国学生留学的主要目的国之  相似文献   

2.
《神州学人》2008,(7):17-18
6月13日,中国驻美国使馆教育处举办了纪念邓小平同志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重要指示30周年座谈会。教育处邀请了在大华府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工作的留学人员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公派生及“国家优秀白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等在不同时期来美的留学人员代表参会,他们以亲身经历畅谈邓小平同志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对国家改革开放和个人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今后的留学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留学工作的根本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23日,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讲话发表25周年。25年来我们国家的出国留学工作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无须赘述。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同志当年高瞻远瞩的这一重大举措,我们国家的科技、教育、经济等各个方面决不可能拥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向外派遣留学生开始的。也可以说,小平同志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的指示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向世界发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信号。当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抵达美国时,西方舆论就惊呼:“迄今在共产主义世界中尚无先例”,“令人信服地表明了…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近代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110周年。在纪念中国人留学日本11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发展中日留学生交流工作、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关系健康发展,现就中日两国留学生交流,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留学生交流情况稍做回顾和展望。中日留学生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中日间的留学生交流开始于距今约1300多年以前,也就是中国的隋唐时代、日本的天平年间。那时主要是日本人到中国留学。阿倍仲麻吕、弘法大师空海和尚、吉备真备、井真成等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们,通过在唐朝学习经文、建筑技术、绘画、书法、雕…  相似文献   

5.
留学新闻     
赴日研修生工作在我国已整整开展了15年,这项工作开展的目的和效益如何?8月10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国培训管理司在大连召开的“赴日研修生工作评估会”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评估。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A5):159-160
近年来,由于日本经济持续下滑,中国对日研究生派遣的市场不断缩小,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本文通过对现中国对日研修生的派遣现状及相关市场的分析,结合中日两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及趋势,寻找出具有可行性,可以进一步开拓、巩固并发展对日研修生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下面是衢州中专的张翼同学赴日本留学后写给母校的一封信。张翼同学是浙江省教育厅同日本静冈县教育委员会2004年度“亚洲之桥”项目公派赴日留学生人选。中日“亚洲之桥”项目的主要内容为派遣1名职业高中在校生赴日本职业高中进修学习1年。张翼的学习时间自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居住在日本居民家中,所需一切费用由日方提供。  相似文献   

8.
9月27日下午,为纪念邓小平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重要指示30周年,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举办了“纪念扩大派遣留学生30周年座谈会”,邀请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时期来到英国留学,目前在英国工作或学习的留学人员代表3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了邓小平作出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一词系外来词,由日本人发明。早在我国唐代,由于国力强盛,文化、科技发展很快,东边的日本政府就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由于遣唐使是外交使节,不能在中国呆很久,所以日本政府第二次派遣唐使来中国时,还派遣了“留学生”和“还学生”。所谓“留学生”,是当遣唐使回国以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而“还学生”则是指在遣唐使回国时随之一起回国的学生。后来,“留学生”这个词就一直沿用下来,现在凡留居外国学习的学生,都称作“留学生”。何为“留学生”?@张胜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批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始于1951年。到1065年,向苏联派遣八千四百多名留学生。这阶段是我国建国之后出国留学工作的“先河”,在新中国的派遣留学生工作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总结和借鉴五、六十年代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经验,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出国留学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的由来“留学生”这个词是由日本创造的。唐王朝时,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因为是外交使节,不能在中国久留,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时,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所谓“留学生”,是当遣唐使回国后,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现在留学生越来越多。中国去外国读书的留学生每年增加,外国人到中国来读书的留学生也是同样如此。留学生人数将随着时代发展,形成一股潮流,推动着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那么“留学生”这个词是怎样产生的呢?“留学生”一词在我国是唐代开始的,而创造这一名词的,其实是日本人。我们知道,唐王朝时,中国的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特别繁荣,与我国相邻的各国又敬畏又羡慕,他们纷纷派外交使节到中国来,表示友好,其中日本政府派遣外交使节的次数最多。日本政府为什么当时对中国如此友好呢?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想通过外交活动在中国学…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为了向日本学习先进的海军技术,中国政府派遣了大量学生赴日学习。清政府派遣海军留学生赴日学习,始于1905年,此后又于1906年、1908年派出两届共100余人赴日学习。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也曾派出少量的留学生赴日学习海军。尽管这批海军留日学生人数及其影响远不及当时留英、留美海军学生,但是作为中国海军留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他们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成为海军参加此次革命的主力;参与近代海军的日常教育与训练,特别是参与东北海军的组建与发展,对东北海军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外,他们之中许多人还参与中国海军战略战术的建设与探讨,对中国近代海军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陈滔伟 《神州学人》2005,(10):26-27
根据2005年教育部公布的各类留学人员情况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去年的总出国留学人数约为11.5万,其中赴韩国3000人,赴日本1.1万。另据统计,目前在韩中国留学生为8900多人,在日中国留学生估计已超5万。与中国在韩留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在华留学生却已多为4.4万人,占外国留学生在华总人数的40%。如此现状让笔者甚感疑惑:诚然,中韩留学生交流史远不及中日留学生交流史那么长久,但韩国作为与中国有着同样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度,作为科技发达水平可与日本抗衡的亚洲强国,作为有着丰富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国家,为什么没有像日本那样成为对中国年轻人很有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国呢?日前,笔者随教育部代表团对韩国教育部和延世大学、首尔国立大学(原汉城国立大学)、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八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了访问,对中国赴韩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原因等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在我采访的赴日研修生中,他们在日本的时间都是一年,不过有的需要到日本后进行三个月的日语培训,有的直接就进入企业研修。今天采访张辉,他说出的第一句话就让我吃了一惊,他去日本研修只有28天。28天能学到什么呢?对于这次去日本研修的机会,非常感谢团市委、团中央给我们这些曾经在团系统工作过的同志提供一个再学习的机会。我们从团中央派遣的是3个人,研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扩张,中国的门户被打开了。中国人民面临着越来越深重的民族灾难,清王朝不能再照旧统治下去,先进的中国人遂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以挽救祖国的命运,其中派遣留学生问题也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中国最早派出留学生是在19世纪70年代,去美国学习。接着,为了适应洋务运功的进行,曾派一百数十名留学生赴欧美各国学习。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是在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后,中国寻找新的强国之路时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3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小平同志作出的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翻开了我国人才培养和出国留学工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2010,(2):61-61
“留学生”这个词是日本人创造的。 唐朝时,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团是外交使节,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不能过长.因而难以更好地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起,就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所谓“留学生”就是当遣唐使等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  相似文献   

19.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发生在日本古代和近代历史上以吸收外来文化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两次重大改革。大化改新时期,落后的日本多次大规模派遣遣唐使来华学习先进文化,中日文化交流呈现出日本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国的态势。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欧化成功,落后的清政府多次派遣使臣和大量留学生赴日学习日本近代化经验,中日文化交流呈现出中国积极主动地学习日本的态势。从大化改新到明治维新,中日文化交流方向发生逆转与长期以来中国古代的华夷观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留学生的工作。他们认为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派遣本国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均能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方面的国际交流。在日本的国际交流事业中,日本攻府是把派遣留学生的工作同国家的人材开发计划统一起来进行的。日本向国外派遣的留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研究进修生和技术进修生这几年都超过一万四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