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占有”作为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心理现象,展现了粉丝与明星之间情感关系的重要面向。粉丝的身份伴随着“心理所有权”的产生,深刻地影响着粉丝的情感实践。本文从粉丝心理所有权切入,通过访谈22名粉丝,探究明星粉丝心理所有权是如何动态地生成并进而通过影响行为进行表达。研究发现,这种认知情感结构体现为粉丝对于明星及其符号体系的占有欲,并通过“双重过渡”的行为逻辑外化出来,由此推动粉丝消费行为和粉丝公民行为的产生,促进一种占有的情感实践。  相似文献   

2.
粉丝们借助微博平台对明星偶像进行重塑,通过多媒介融合传播的技术手段对偶像及其作品进行阐释和包装.微博粉丝与明星间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关系相区别的“伪社会互动关系”,近距离狂欢取代了远距离膜拜.参照“盗猎者”理论,粉丝们掠夺并整合明星各类支离破碎的文本信息,并采用转译、拼贴、挪用等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解读与重构,将粉丝的追星行为转化为一种偶像制造的生产行为.在微博粉丝文化传播中,文化交往的中心难以维持固定的关系,粉丝间的交往结构发生着不断的塌陷、转移和重建,从而构建出一种新型的社交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3.
粉丝,是英语"Fans"的音译,意为迷,狂热者,爱好者.粉丝对自身喜爱的偶像明星的文化消费和粉丝团体所造成的社会文化现象形成了粉丝文化.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二次元粉丝群体的活跃现象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全职高手》和《盗墓笔记》这两大二次元作品所引发的社会现象、文化构建、粉丝认同等方面来探析二次元粉丝文化的特点,更新现代粉丝文化研究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21):36-41
导演和演员是电影台前幕后的核心人物,电影票房的成功离不开明星效应。本文选取2011-2015年中国上映的400部电影作为研究样本,用社交媒体粉丝数、网络关注度和作品数来量化明星效应,建立计量模型研究票房与明星效应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明星导演和明星演员会对电影票房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明星导演的影响力更强。  相似文献   

5.
陈蓉蓉 《今传媒》2016,(9):24-25
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的延伸”。今天,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则极大地解放了人的感官能力,这一点在明星与粉丝双向互动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媒体的发展多方面地丰富了粉丝文化的内涵。本文结合新媒体语境的传播模式,分析明星与粉丝的双向互动和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9,(6):54-59
肇始于2004年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正式拉开我国草根明星选秀的帷幕,并彻底改变了我国电视娱乐文化的面貌。新媒体全面崛起的当下,养成系偶像正逐渐成为我国偶像生产模式的主流,并对我国娱乐文化格局产生了深远质变。本文立足于传播技术驱动下的养成系偶像生产,从"偶像—粉丝"的全新关系出发,探究在新媒体环境下养成系偶像粉丝社群的建构及其所产生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影响,试图概括总结出这一现象背后的偶像生产理念和深层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7.
粉丝文化经济的威力在娱乐产业和文旅产业中得到彰显,粉丝力量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在以偶像为中心的文化经济模式下,粉丝位于产业链的末端,被视作被动的消费者,他们作为生产主体性的位置遭到忽略。“粉链经济”以粉丝为中心重新考察“偶像-粉丝”的关系结构,发现粉丝不仅有着极强的文化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而且具备养成偶像、制约资本和平台、影响地方发展的能量。由粉丝立场来考察,“粉链经济”是将粉丝视为独立的、不依赖于明星、以满足自身需求为前提,并在与产业链上其他经济主体相抗衡、相博弈、相妥协中发展起来的新文化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8.
万泉  刘艳 《东南传播》2018,(4):80-82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粉丝经济"成为相关文化产品市场研究的重要议题,围绕粉丝消费行为本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日渐增多。在费斯克的经典受众研究理论基础之上,许多学者指出除粉丝消费的心理动机以外,传播技术的变革、粉丝社群的建构以及媒介、商家和粉丝之间权力关系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粉丝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影响。同时就国内关于粉丝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而言,其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与可供探讨发展之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粉丝电影"作为一个较新的文化现象受到社会和学界广泛关注,同时也遭受不少质疑。这一现象与当下中国的文化氛围、电影产业发展、社会群体心理和媒介环境息息相关。"明星+粉丝+电影"这一运作模式成功的将粉丝通过电影这个文化产品变现,其中以《小时代》为代表的影片创造出影像狂欢,也不乏一些影片票房惨淡,这引起业内人士反思。本文着眼中国电影市场"粉丝电影"过热这一文化现象,立足传播学对"粉丝电影"进行剖析,并通过将其与传统电影和国外电影比较,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审视其利弊,在窥探"粉丝电影"前景的同时探索国产电影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10.
粉丝经济是架构在粉丝与明星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近两年,电影中的粉丝经济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自身拥有庞大粉丝群的跨界导演初次尝试便获得巨大成就。这种依靠粉丝力量成功的电影被称作"粉丝电影"。而"粉丝电影"的成功离不开有力的微博营销,本文将以韩寒电影《后会无期》为例进行内容分析,探讨粉丝电影微博营销的特点及方式。  相似文献   

11.
祝培茜 《东南传播》2021,(3):113-115
偶像与粉丝之间的交往关系一直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在"准社会交往"视角下学界更多偏向于对于青少年狂热追星的病态心理探究,而基于此视角探寻明星媒介形象传播的文章较少.本文选用更具特色的养成系偶像TFBOYS为研究对象,发现粉丝与偶像的"准社会交往"关系为促进明星的媒介形象建构做出了贡献.在粉丝团"养成"满足感的不断提升过程中,起到了支持、维护、保障偶像形象的作用,也为偶像的未来塑造之路提供了新的介入力量.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区作为虚拟共同体成为社区成员情感和经历的纽带,进而生发复杂多样而又别具特色的文化风貌,粉丝文化就是其中之一。研究以2017年轰动中国社会的网络事件"鹿晗关晓彤恋情公开"为研究对象,用爬虫工具采集微博平台各个粉丝社区关于此事件的讨论,通过话语分析方法探讨粉丝社区呈现出的细分文化类型以及它们的文化间冲突与跨文化协商过程。文章发现,中国网络粉丝社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形态,且彼此交融,总体上呈现六组跨文化关系;粉丝社区的跨文化冲突一方面与受日韩影响的粉丝文化和偶像产业滞后的结构性矛盾相关,另一方面又与粉丝社区文化表达强度和技术空间特征相关;粉丝社区的跨文化冲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观念关系密切,通过面子协商解决粉丝社区中的跨文化冲突成为中国网民的一种实践方式,而整合和第三方控制是其中较为有效的冲突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粉丝文化呈现爆炸式的发展势态,产生年均数万亿元产值的平台化“粉丝经济”效应。论文考察粉丝数量暴增现象的辩证性反面——粉丝分化、迁移和抵抗,为粉丝群体与平台资本之间的关系提供解释。基于日本虚拟主播社团“彩虹社”的粉丝调研,指出:网络亚文化粉丝个体间的言语摩擦与利益纠纷不足以解释整体性的粉丝区隔;而平台在市场战略层面的“出圈”,在日常实践层面的数据化运营,在文化塑造层面的主流化生产逻辑,是造成粉丝群体迁移的直接原因。在平台迁移过程中,粉丝群体虽遭遇了不可弥补的文化折损,但他们仍通过在线抵抗、边界守护和符号创造,抵御来自商业逻辑的侵蚀,维持文化认同,并表达对平台内容“去二次元化”的失望。  相似文献   

14.
孟威 《青年记者》2021,(19):22-25
本文以新媒体为侧重,从媒体与粉丝互动关系的角度探讨粉丝文化的形塑与演进,着重揭示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媒体与粉丝之于粉丝文化的功能作用,二是媒体与粉丝互动关系下的粉丝文化形塑,期冀深化对媒体文化功能及新媒体环境下粉丝文化关系和文化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申林  高静 《青年记者》2020,(8):78-79
互联网语境下粉丝文化的嬗变粉丝,源自英文单词“fans”,我们一般认为粉丝指的是对某一名人明星或者某一文化现象的崇拜或者追捧而自发聚集起来形成的群体。网络赛博空间的发展,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和限制被彻底打破,受众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门槛大大降低,只要拥有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粉丝之间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大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意使用网络空间与偶像互动。  相似文献   

16.
新媒介商业文化环境下,资本操控议程设置,经纪公司、明星自身和粉丝群体共同建构属于“大写的他者”的明星人设,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明星“人设”全景式展演与裂变式传播的天然舞台。饭圈叙事中的明星人设流变呈现出身份叙事的转向、性别叙事的转向和符号叙事的转向,粉丝安利演化则体现出算法控制下的数字转向、消费主义下的付费转向、明星中心位的空间转向、去中心主义的控评转向、物料产传销的视觉转向。  相似文献   

17.
董鹤雅 《东南传播》2021,(2):104-107
社交媒体时代,粉丝在自由地组建网络社群、建构参与式文化体系,社群给予粉丝最大化表达个人情感的空间。本研究基于准社会关系的影响力,分析社交媒体中粉丝与偶像的交往行为,探讨准社会关系在社交媒体中产生的新特征,揭示粉丝社群活动的本质。最后,本文分析了粉丝社群现存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合理性规范建议,为进一步研究粉丝社群中的准社会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莉 《东南传播》2010,(10):90-91
粉丝被界定为是对明星制的一种反应,是狂热的消费者。费斯克定义下的粉丝不仅仅是主动地从大众媒介生产的文本中消费文本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是将媒介生产的文化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进一步"再生产"。本文将立足于费斯克的这一观点展开,解释粉丝消费行为的复杂性,跳出粉丝单纯作为消费者的身份定位,粉丝还是"游牧民",是"盗猎者",更为重要的是粉丝具有了生产力。但是另一方面粉丝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整个文化工业。  相似文献   

19.
谭若冰 《新闻世界》2014,(12):198-199
本文讨论娱乐明星能否在微博上成为真正的“意见领袖”。微博上的娱乐明星粉丝多、人气高,具备当“意见领袖”的优越条件。很多学者在研究的时候喜欢把他们列入“意见领袖”之中,但是他们在思想能力、精神担当、文化意识等方面还需努力。  相似文献   

20.
刘斯航 《视听》2021,(1):116-117
随着网络媒介与技术的更新,粉丝队伍发展壮大,催生了粉丝文化,并对社会经济文化与网络生态产生了双面性影响.在和时代各行各业共同进步的同时,粉丝创造出的独特文化体系也带来了解构主流文化、影响网络文化空间秩序等问题.粉丝群体应学会如何面对网络与生活,将二者清晰地区分开来,使粉丝文化走向积极、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