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隐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机制在诗歌的整体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现代主义诗人穆旦诗歌中尤为突出。隐喻在穆旦诗歌中的建构功能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隐喻衔接看似不相关的片段,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二是原型隐喻在同一文化框架下对诗篇的整体性建构;三是文体杂糅形成隐喻结构。穆旦用无序的片段化、原型隐喻的先天统合功能和文体的杂糅等形式来隐喻破碎、混乱、无序的现实和心理状况,用结构来表达人生经验,让有限短暂的个人经验在诗歌结构中走向无限与永恒,他的诗歌也因此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2.
“穆旦现象”是指穆旦其人其诗中的不寻常现象。本文认为频繁出现“上席”一词,也是穆旦诗歌的突出特征之一,也是穆旦的不寻常之一。认为“上帝”在穆旦诗歌中代表了一种超越精神,它对穆旦诗歌的意义在于:首先,“上帝”是穆旦的一面反映现实的镜子;其次,“上帝”是穆旦的一根支撑精神的手杖;第三,“上帝”是穆旦的一件深化诗歌内容的洋服。穆旦诗歌中创造的“上帝”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70年代回归民族、传统、乡土、现实的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中,台湾新世代诗人开始崛起。他们的诗歌创作沿着"文化中国"和"地理台湾"两个向度,呈现出充满活力的创新精神和新奇别致的审美气象。在"文化中国"的维度上,新世代诗歌一是借助中国神话和历史展现民族精神、追求史诗品格;二是从中国文化原型中汲取艺术精华,反思民族的历史和命运;三是通过对古典的"重写"或"改写",实现历史文本与现实文本的互文性建构,同时借鉴和化用古典诗歌意象,坚守中国抒情传统路线,重铸古意,想象乡愁,再造古典世界。这三个向度都体现出台湾诗歌鲜明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4.
张少青 《文教资料》2010,(18):67-69
穆旦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宗教情怀,他的诗中不仅采用了大量基督教语汇,并且在精神气质上与基督教的世界观多有契合之处,但是诗人对人的个性和自我价值的确信又使他最终与基督信仰分道扬镳。具体来说,对人心的认识、对苦难的承担、对上帝的仰望这三方面都显示了穆旦诗歌与基督教精神的契合,但诗人的人本主义道德理想使他的诗与真正的基督教精神又具有实质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穆旦诗歌的修改情况举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旦的主要诗歌基本上都经过了修改,这使得穆旦本人的手稿、诗集以及报刊杂志所载穆旦诗歌出现了不同版本。这些修改有的仅仅是标点符号、语法使用或个别字的改动与变更,有的则是句子甚至章节的改变。这可能蕴涵了诗人美学立场或人生经验的变化。对这些版本情况的忽略,构成了对穆旦诗歌写作现实的遮蔽。  相似文献   

6.
论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应该放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本土语境中来看待,它是一个中国诗人在战争带来的残酷生存困境中生成的反应。来自《圣经》和T·S·艾略特等西方现代诗人的影响,对这种反应的具体样式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也不能与西方的基督教精神直接等同起来看待,更不是一种内在的生存信仰。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9,(1):87-95
穆旦1940年代和晚年的作品被过多的关注重视,而1950年代诗歌则少人问津,即使被提及也被简单地认为是其诗歌创作中的一次"断裂"。诚然,穆旦1950年代的诗歌明显表现出靠近主流规范和趋时写作的特点,但通过文本细读会发现,这些作品依然呈现出一种有限度的混乱痛苦的状态。源于对主体"我"的分裂书写和直达人性的生命体验以及"新诗戏剧化"手法的因袭,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诗人早年的诗歌理想和诗学精神。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穆旦显示出在趋向"规范"与保持个人理想之间的游离矛盾心态,从而看出穆旦在把握时代话语与秉持个人价值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在诗人穆旦的大量诗作中频繁地出现了“死亡”意象,诗人使用这个意象并不意味着是对“死亡”的绝望和屈服,相反,是对生的渴望与追求。诗人虽然看到的现实是一方萧条残破、满目苍凉的世界,但在这一隅真实的生存境地里,诗人依旧希望人们能够正视现实人生、直面苦难。诗作中的“死亡”意象是诗人穆旦对此岸存活状态的焦虑与否定,凸显了诗人在苍茫愁思中依然力图救世,试图超越此在的现实,寻求彼在的希望,在绝望中燃起缕缕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在诗人穆旦的大量诗作中频繁地出现了“死亡”意象,诗人使用这个意象并不意味着是对“死亡”的绝望和屈服,相反,是对生的渴望与追求。诗人虽然看到的现实是一方萧条残破、满目苍凉的世界,但在这一隅真实的生存境地里,诗人依旧希望人们能够正视现实人生、直面苦难。诗作中的“死亡”意象是诗人穆旦对此岸存活状态的焦虑与否定,凸显了诗人在苍茫愁思中依然力图救世,试图超越此在的现实,寻求彼在的希望,在绝望中燃起缕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穆旦被评论家认为是如鲁迅般反抗绝望的"搏求者",是鲁迅精神最具代表性的继承者,他的诗歌凝结的是痛苦的智慧。作为一名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派"的领军人物,他不仅很好地践行了"现实、象征、玄学"的诗歌章领,将深邃的哲思贯入诗句,而且与现实紧密结合,唱出了时代之歌,具有现代主义的挣扎与抗争。细读其诗,还能发现存在主义哲学的智慧在诗中弥漫和张扬,而这正是解读深奥的穆旦诗歌的钥匙和途径。这与鲁迅的"野草"精神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以往的中国新诗,穆旦诗歌在联想的边际上走得更远,穆旦诗的异质性,主要就体现在语言和意象上。穆旦诗按意象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面历史现实,以意象的原生状态实行着线性的连缓,直接歌唱时代:一类是以意象的变体为喻体,跳跃式呈现,形成一种内敛而自问的抒情向度,解剖自我。本文讨论的是穆旦诗歌的意象变体手段。文章以诗中频繁出现的“火”为对象,通过分析“火”在诗中的具体变化来说明穆旦诗歌的诗艺构想。  相似文献   

12.
在穆旦的诗歌中,与尘土、灰尘相联系的意象是很多的。这一与西方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渊源的意象在穆旦的笔下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凝聚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尘土"等相关意象的分析,展示穆旦诗歌中现世的关怀和永恒的思考达于完美结合的诗艺构想。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文学史中两位重要的实验型和创新性的现代诗人,卡洛斯和康明斯的地位无疑成绩卓著的。在这两位诗人大量的诗作中,通过对卡洛斯的"寡妇春怨"、"在去传染病医院的路上"和康明斯的"正当"这三首诗歌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这三首诗歌中存在着对春天的关注(春怨与沉思;严酷的早春三月;美丽的春天下具有欺骗性的威胁)和不同之处(1.关注的焦点的不同:异化;严冬末尾的三月和隐含初现的苏醒;人类的邪恶2.反映主题的技巧的不同:直接与明晰;骇人与隐含)。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一方面这三首诗歌从主题上看与英美文学中春天诗歌的传承和互文关系(古希腊诗人伊比卡斯、英国诗人乔叟、T.S.Eliot),另一方面,这三首诗歌也创造性的超越了传统。因此,这三首诗歌展示出20世纪文学创作的新特性并表露出20世纪诗歌异于传统和浪漫主义诗歌的端倪。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美国黑人女诗人,格温朵琳在其诗歌作品中集中描写了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黑人百姓的精神死亡状况。这一主题主要有生活放任型、孤独寂寞型、梦想延宕和中止三种类型。通过对黑人的无奈生活现实的抒写,诗人探索了产生这种现状的种族间、种族内和性别间等多重歧视的社会原因,同时也充分表达了对改变现状的期待,以及追求自由、呼唤平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特殊的文学样式,是诗人的思想与文字在作品及其形式中天然融合的产物。笔者认为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难点。"只有诗人才能把诗译好"(王佐良,1989:54)。诗人译诗风格和创作风格关系紧密,通过诗人译诗风格的研究,可验证"翻译共性"假说。查良铮(1918-1977),笔名穆旦,在诗歌领域与翻译领域都取得了耀眼的成就。"穆旦是中国现代诗最遥远的探险者,最杰出的实验者与最有力的推动者。"(穆旦诗评语,1994)。作为诗人,穆旦综合了五四以来新诗的成就,被誉为"新诗现代化的旗手",为新诗的创作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作为翻译家,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具有十分普遍的现实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8,(94):192-193
穆旦是"九叶"代表诗人,也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之一。受西方惠尔特等人的影响,穆旦的诗歌风格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和现代性。《春》创作于1942年,是穆旦的代表诗歌,因其文质兼美,现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该诗突破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中和与平衡,诗人用极富张力的手法交织情感与理性,用多种意象的碰撞形成诗歌的强烈冲击,进而传达一种炽烈饱满的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诗派,又名“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新诗流派,具有现代主义的倾向,自觉遵循“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而穆旦是中国新诗派中流派风格最浓烈且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充分体现了中国新诗派的特点。文章力图通过对穆旦的诗歌分析来透视中国新诗派的诗学主张和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诗人穆旦的诗歌中,移就修辞格的运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穆旦积极调动内心的独特感受,通过偏正结构、动宾结构等移就类型,使诗句达到了抽象与具象的契合,实现了各种感觉的转移,表现了复杂的逻辑关系,并助于形成独特的诗歌意象。穆旦诗歌中移就的丰富表现,展示了移就在诗歌语言中巨大的修辞魅力。  相似文献   

19.
九叶诗人穆旦的诗歌采用理性、间离的人生态度和关照方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客观化抒情模式。从文本层面上说这正是由于采用了戏剧化的抒情手法。穆旦诗歌实践的成功证明了戏剧化抒情是新诗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穆旦与奥登诗歌上的一个显著共通点是他们共有的"理性求索",这也构成了二位诗人观察和创作的一个基本面向。两位诗人以理性的视角聚焦现代世界的诸种存在,并在诗歌中对理性本体进行了深刻辨诘。两位诗人试图以这种理性求索为现代人的寻根突围提供一种可能的入口和通道,而这也构成了两位诗人诗歌丰富而深刻的现代蕴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