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研 究性 课 程的 课题 会不 会 枯竭 ?教师 、学 生参 与 的研 究 性 学习 是 研 究 吗? 进 一 步 探 索 研 究 性 课 程 和 研 究性 学习 的 特征 和意 义 ,有利 于 深化 新一 轮 课程 改革 。 一 、研 究性 学 习的 基本 课 型 较 之 传 统 的课 堂 教 学 模 式 , 研 究 性 课 程 突 出 以 人为 本( 即 以 学 生 为 本 ),更 强 调 课 堂 教 学 的 研 究 性 、开放 性、灵活 性。 项 目 研 究 型课 程 就 是 教 师 和 学 生 根 据 课 程 教 学要求 ,确定 研究 型项 目—— 具体 研 究对 象— —课 题,开展的 研究性 学习 。…  相似文献   

2.
校 本 研 究 不同 于 纯 理 论 研 究 , 也 不 同 于 专 业 研 究者 的 研 究,在 一定 程 度 上 它属 于 实 践 者 的 研 究 ,属 于 解决 问题 的 研究 。从 校本 研 究的 含义 及 目的 要求 出 发,校本 研究 应 该定 位于 以 下几 种类 型的 研 究。 一 、应 用 研究 。与 应用 研究 相 对的 是基 础 研究 。基础 研 究 以抽 象 、一般 为 特 征 ,目 的 是揭 示 、描 述 、解 释 某些 现象 和 过程 ,以 及它 们 的活 动机 制 与内 在规 律 。它 所设 计 的 研 究 将 对 研 究 领 域 具 有 直 接 增 加 知 识 的 价 值 。应 用 研 究以 具…  相似文献   

3.
调 查 研 究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研 究类型 。在 对待 调查 研 究的 态度 上 目前有 不 少 误 解,有 人认 为 调 查 不 是研 究, 调查 报 告 不 是研 究 论 文 ;有人 认为 调 查 研 究层 次 太 低 。其 实 ,调 查研 究 是 一 切研 究 的 基 础,正 如伟 人 、 专 家 所 说 :“ 没 有 调 查 就 没有 发 言 权 。 ”“ 研 究 什 么 调 查 什么 。”当 然 ,调 查 研 究 有 不 同 的 层次 和水 平 ,正 像 别 的 研究 类 型 也 有不同 的 层次 和水 平 一样 。调查 研 究报告(论 文 )也 是研 究 成 果 的 表 述形式 之 一。 中小 学 教 师 搞教 育…  相似文献   

4.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是当今教 育改革,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 然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应研究真 问题,而其中必须明确三点:为什么 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为什么研究,就是要明确教师研 究的目的性。眼下,为了提“层次”, 上“档次”,一些学校漠视新课程改革 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具体的新问题、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教师继续教育专职培训者的概念、角色、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成长发展规律的研 究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化的教师继续教育专职培训者队伍发展提高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 、在 物 理教 学中 开展 课 题研 究的 培 养目 标 1. 获 得 亲自 参与 研 究探 索的 积 极体 验 研 究 性学 习的 过 程,是 情 感活 动的 过 程。 通过 教师 创 设 情 境 让 学 生 自 主 参 与 类 似 于 科 学 家 研 究 的 学习 活 动 ,获 得 亲 身 体 验 ,逐 步 形 成 一 种 在 平 时 物 理 学习 中喜 爱 质疑 、乐 于探 究、努力 求 知的 心理 倾 向,激 发探 索和 创 新的 积极 欲 望。 2. 高 发现 问题 和 解决 问题 的 能力 提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过 程 通 常 围 绕 一 个 需 要 研 究 解 决的 课题 展 开,以解 决问 题和 表 …  相似文献   

7.
确 定研 究 课 题的 名 称 是 一 个比 较 困难 的 过 程, 要 经 历 一 个从 产 生研 究 动 机到 选 定 研 究 方向 , 以及 研 究 问题 从 朦 胧 到 逐渐 清 晰, 从 初 步的 研 究 构 想 到有 明 确的 研 究 思路 , 再 确 立 研究 方 法的 过程 。因此 ,课 题 名 称是 随 着课 题 设 计的 逐 步 深 入 越来 越 清楚 。 课 题名 称 的 确 定 大致 可 分以 下几 步 进行 : 一 、分析 课 题 的 研究 背 景 , 将课 题 内容 具体 化 选 定课 题 后 ,不 能 马 上 进 行研 究 ,需 要 进 一步 分 析 课 题 的研 究 背景 ,并 将 课…  相似文献   

8.
研 究性 学 习课 程评 价 是研 究性 学 习课 程体 系 中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文 章依 据 研究 性 学习 课程 评 价的 理念 ,吸取 国内 外 已有 的研 究 成果 和实 践 经验 ,试 图对C IPP模 式进 行 改良 ,使 之成 为我 国 研 究性 学 习 课 程 评价 的 基 本 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孩子的发展”。课程的改革。不仅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泡沫科研”问题相当严重,有的教师教学与教研分离,有的只教不研,有的研而不究,有的究而不果,有的“述而不作”……,应该对这些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高中生用纳米碳管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性学习,探讨了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的结合问题,研 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教师在研究各阶段中的参与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教师都主张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要忘掉母语,可现实是“翻译法”学习策略屡禁不止。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把学生大脑中的母语系统关闭掉是不可能的。Paradis等人的双语或多语语言处理模式则揭示出:第二语言子系统的生成依赖于母语系统,它与母语系统互相之间是动态发展、变化和影响的关系。这提示教师要正确认识“翻译法”学习策略的必然性及合理性,允许学生合理借助它帮助自己习得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界对于"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命题所涉及到的"怎样的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怎样的研究者"以及"教师怎样成为研究者"等三个具体问题并无一致性结论。教育科研工作的性质以及教师队伍的特点决定了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成为研究者,而教育工作本身也并不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研究者。教师的研究有其特定的属性,具备内在动机、时间精力和多元能力是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自身需要学会借鉴和模仿,掌握科研成果发表的技巧,并培养自己健康的科研工作心境。  相似文献   

13.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教师作为研究者并不是让教师和专业的研究者那样去做研究、出研究成果,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实质在于教师研究性思维的养成和运用.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究作为教师研究性思维养成的方法,都可以统一到杜威提出的科学思维方法上来,两者都需要教师在个人实践经验中产生困惑和问题,进而提出假设,进行反思、实验,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获得教学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最终促进学生智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行动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的观念已广为流传,教育行动研究是培养科研型教师或教师在职培训的群众性研究范式。本文根据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方法,着重阿述一个有意义合理的行动研究计划的几个主要环节,以期为教育行动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古丽萍  李森 《中学教育》2009,(11):29-3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愈来愈高,“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学习教育科研知识,懂得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本文就乐山市中区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合作:为何与何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师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中小学教师与理论工作者的合作是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行动研究的必然选择。然而,现实中这一合作或者演变为"人大于人"的合作,或者"走样"为理论工作者与中小学校领导的合作,甚至成为理论工作者的"独舞"。本文根据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的实践以及来自美国大学与小学合作研究的个案,认为权利的均衡、信任关系的建立以及交流与沟通,是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合作有效开展的三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7.
18.
微观史学带来了史学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推动了教育史研究的变革。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实践的微观史学,关注"小事件"背后的"大问题";强调边缘群体的个体经验;注重发现问题及自我反思。微观史学在教师生活史研究中的价值体现为:丰富人们对教育历史图景的理解;深化对教师个体经验的解读;为教师及研究者的反思提供客观依据。研究者在借鉴微观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教师生活史的研究时,应关注教师生活及其特定背景,重视教师个体特质的研究,促进教师和研究者的合作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对"教师即研究者"命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教师做研究的质疑主要表现在对其研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等问题的反思与批判上.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命题,对教师做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广大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要认识到教师做研究与教育专家做研究是不同的,教师所做的研究是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反思性实践是教师做研究的最好范式,它强调教师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实践与理论相联结.  相似文献   

20.
《师资教育杂志》2012,38(2):163-179
It is well known that most teachers appear to take little or no interest in the activities and finding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In two successive studies, experienced senior high-school teachers’ interest and the questions they pose about their educational practice were studied to establish insights for 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er-educator researchers. In the first study, 81 teachers’ research reports for obtaining a master’s degree were analysed and the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questioning another 39 teachers and having them pose questions about their pract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udents’ cognitive learning was the teachers’ main priority. In the second study, 22 teachers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about themes from educational research related to cognitive lear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achers were interested in the topics of cognitive growth and insightful and engaged learning. How to practise these topics regularly was important to the teachers regardless of their teaching discipline.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educator research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