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婳颖 《文教资料》2006,(21):146-147
隐喻概念既根植于语言、思维又根植于文化。民族文化是最终造成两种语言词库中颜色词语差异的决定因素。译者的翻译过程也就是文化移植过程,是用译语重构源语文化模式,将一种语言文化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另一文化中去的过程。因此,隐喻的翻译实践归根结底就在于归化或异化的选择了。  相似文献   

2.
语用适应论视角下翻译选材的动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Jef Verschueren的语用学综观下的适应论观点审视近现代中国文学翻译选材现象及其本质;为了使翻译在认知、社会、政治和文化中发挥功能,选材往往适应于动态的社会文化语境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与译者的社会心智有关,并随文化语境的变化而呈现出动态性。翻译是一种不同意识程度下适应文化语境中交际需要而不断选择的过程,对文化交流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一种语文,即是学习一种文化。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各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往往在民族典籍特别是文学作品中得到集中的反映。《论语》《红楼梦》之于中国文化,《神曲》之于意大利文化:《草叶集》之于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商标翻译与民族文化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与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翻译是一种双语活动,也是一种作用于语族之间的文化动力。商标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也是两种目标语的民族文化的交融。本文从商标与民族文化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民族文化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和制约,探究如何跨越商标翻译中的民族文化障碍,促进国际商品流通。  相似文献   

5.
在少数民族典籍翻译过程中,选用合适的英译策略对有效传达具体民族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本文以土家族民族典籍《梯玛歌》为例,根据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探讨土家族民族典籍英译策略,对直译、直译和音译加注、释译、替代这四种英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一种传播。文化意象是民族文化和思想情感的一种载体,做好文化意象的翻译有助于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包含了众多的文化意象。对诗歌对外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翻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文化意象的准确翻译和文化的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式菜谱的文化和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民族的传统饮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中式菜谱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式菜谱的翻译是一种中华文化的交际。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式菜谱的文化内涵,探讨了中式菜谱翻译的四种方法及文化差异对中式菜谱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因此,只有重视文化内涵,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障碍,从而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本文从词义联想、理解与思维差异、习惯表达、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这五个方面来探讨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活动受到译语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制约翻译活动的译语文化语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译语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民族心理、文化交流程度等。本文借助文化翻译观的研究理论,探讨诸语境制约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使译作成功进入目的语文化,就要在两种语言、文化、篇章传统之间进行取舍,翻译规范便由此显现出来。在扼要概述图里的翻译规范论的本质、分类后,本文通过对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的分析看翻译规范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汉语方言音译地名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蒙古汉语方言中,有许多蒙古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地名。这些音译地名,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容,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及其语言互相接触、互相交融的结果,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制定并实施的,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和作用,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扫盲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新时期,新创文字的社会功能面临着来自外部社会和少数民族内部环境的巨大影响,有些功能受到了削弱。不能否定新创文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其某些功能仍在积极发挥着其他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是在20世纪50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制定并实施的,曾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和作用,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和扫盲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变迁,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有些功能逐渐被其他文字符号或其他文化形式所替换,但有些功能仍具有不可替换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及其法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少数民族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的语言自由权和语言教育权,尤其是有保留本族语和以本族语接受教育的权利;联邦政府实行化平等与民族理解的教育,尊重各共和国的教育自决权。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源自前苏联时期的少数民族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语言丰富,但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状况濒危,民族语言文化保护迫在眉睫。我国少数民族儿童具有语言能力的优势,不仅掌握本民族的语言,还掌握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具有双语或多语能力。我们应当认识并挖掘少数民族儿童语言能力优势的潜在价值,采取多种教育措施,大力发展双语教育,切实做好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在政府重视及多方努力下,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距"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要提高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应进一步促进双语教育的协调发展,启发"双语"教师文化自觉、因地制宜地选择"双语"教学模式、开发建设本土"双语"教材和探究"双语"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动物习语是人类文明和语言进化的标志,是各民族独特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积淀。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英汉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导致英汉动物习语的内涵意义之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对称和不对称性。翻译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和媒介,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通过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的对比,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探析英汉动物习语的翻译方法和原则,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19.
The struggle against illiteracy is a problem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urkey as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In Turkey the democratisation and secularisation of education have been a difficult process. Despite strong educational efforts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ry still presents various forms of inequality, such as considerable disparities between women and men,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and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Unequal socio-economic,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attachment to cultural traditions are some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se inequalities. At the same time, Turkey is confronted by the sore problem of the education of linguistic minorities (especially the Kurds), who are not officially recognised as the cultural policy of Turkey aims to assimilate them. Thus, in the 1920s the Kurdish language was forbidden along with all languages other than Turkish, the official national language.  相似文献   

20.
音乐在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交流和互动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歌曲和曲名的翻译仍处于边缘化,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古典音乐文化,曲名英译势在必行。古筝曲名英译应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指导,从语言维和文化维的适应选择出发,通过直译、意译、增补翻译以及音译+增补翻译方法才能获得整合适应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