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明碑是炳灵寺石窟中仅存比较完整的古碑之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是研究炳灵寺石窟和古代河州地方史的重要资料.通过对大明碑的研究,揭示炳灵寺石窟在明代以来的重修历史和发展脉络,探索明代时期,炳灵寺与周边主要寺院之间的依存关系,进一步阐述元明以来藏传佛教在炳灵寺传播演变的历史和明朝政府对河湟、洮岷地区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统治方略.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历史上,琵琶是一种非常古老且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最早是在南北朝时期引入我国,在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的演变之后,琵琶在弹拨乐器中的特色越来越显著。后来,受到我国戏曲音乐以及民间乐器发展的影响,琵琶的演奏技法发生极大的转变。文章从古代诗歌入手,分析我国琵琶右手技法的演变过程,以期能够为琵琶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其实,并在学习和演奏的过程中对琵琶右手技法的演变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发展经过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唐始才逐渐趋于稳定。本文审视了琵琶从秦汉至明清各时期的历史衍变、音乐形态及近现代琵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琵琶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代表乐器之一,因多变的指法、生动的表现力而闻名。近年来,围绕琵琶这一乐器所展开的守正创新成果展示,以及琵琶人艺术风采的展现,各地掀起了琵琶教育热潮,琵琶基础教育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琵琶从教者对少儿学习琵琶也有了全新认知。笔者围绕如何培养少儿琵琶学习的兴趣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培养少儿琵琶学习的能力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琵琶空前流行,它在人们的心中不再是乐器,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当时不仅流行琵琶曲的创作和弹唱,还将琵琶及意象运用到诗词歌赋中,形成了独特的琵琶意象。本文通过琵琶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唐代琵琶曲的繁荣和琵琶诗的发展历程,将琵琶诗的意象分为悲怨与欢乐、激昂与悲壮、同情与感慨、庄重与神秘、缠绵与怀古五类,感受琵琶和唐诗的意象融合。  相似文献   

6.
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近年来在弹奏琵琶的传统技巧上出现了新的突破新技巧让现代人对琵琶的造诣得以传承。快速弹奏水平是检验琵琶演奏水平的重要因素。如何能够提高快速弹奏的能力是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琵琶是艺术领域重点乐器形式,属于我国民族艺术重要产物,所呈现的民族性和艺术性特征十分丰富。为保证民族艺术文化得到合理地传承,高校需要针对琵琶乐器加强教学改革与创新,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琵琶专业人才。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当前琵琶教学现状展开分析,进而推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从而实现琵琶高效课堂的合理构建。  相似文献   

8.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乐器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西洋乐器涌入进来,导致我们渐渐的疏忽了流传至今的琵琶。  相似文献   

9.
炳灵寺第169窟丙申题记是炳灵寺石窟中为数不多的北朝时期的题记之一,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了"丙申"的具体时间。针对丙申题记中的"灵岩"二字进行分析,厘清"炳灵寺"名称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以揭示炳灵寺石窟文化内涵的民族性、历史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琵琶作为传承久远的一种乐器发展至今非常难得,这不仅是一种乐器演奏方式更加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人们在对待当前的琵琶艺术时就应该更加注重对其的艺术继承,在良好的理解和体会前人的琵琶艺术之后进行有效的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琵琶这门乐器演奏的更加完美,同时作为一门艺术更好的让人们去欣赏并不断的传承,受到世人们的谨记。  相似文献   

11.
琵琶歌是广西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形式,兼有曲艺和民歌的双重特点,它集弹、唱、说、表于一体,艺术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因侗族特有的乐器——侗琵琶伴奏而得名,在侗族历史长河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广西侗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传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五弦琵琶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自丝绸之路从天竺和波斯等地传到中国,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探讨五弦琵琶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发展进行分析及阐述。  相似文献   

13.
巩义石窟寺是北魏皇室开凿的一座石窟,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石窟之一,它的开凿仅在龙门石窟之后,其形制也与龙门石窟有很大相似之处。当时,孝文帝创建了寺院,宣武帝时开始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后来的东西魏、唐、宋时以陆续在这里刻了一些小龛,从而形成了巩义石窟寺。在石窟寺中存有许多精美的浮雕,如帝后礼佛图等,但其石窟中的飞天形象,却更具魅力。飞天在我国佛教图像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它的源起,传播到广泛流行,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和传统思想、传统审美下演进的。本文将联系巩义石窟寺中的飞天形象,来阐释"飞天"这一形象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以及对于佛教及佛教美术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琵琶是我国古典乐器之一。随着现代人们对艺术的不断追求,以及对精神追求的不断提升,琵琶作为我国古典艺术之一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因此本文就对琵琶的表情艺术进行深入的探究,以帮助琵琶艺术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乐器之一,其具有较长的发展史和较多的音乐作品,在如今的音乐领域中,琵琶虽然应用的并不多,但是却能够为乐曲的表现彰显一份古典的韵味,更加符合喜爱古典乐曲人们的要求,将琵琶应用在多种乐器的组合中,既能够很好的彰显乐曲的灵魂,也能够更好的增加乐曲的感染力,本文主要对琵琶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对琵琶如今的音乐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琵琶和多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琵琶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赋予了其深厚的音乐内涵。琵琶的音乐表现力十分强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渲染整体的演奏氛围,将观众带入到一种独特的演奏情境之中,调动观众的视听感官。具体点来说,琵琶演奏的音乐表现力主要体现在演奏者的情感、技巧和琵琶演奏设备方面。  相似文献   

17.
琵琶作为我国古代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早在上千年前便被载入史册。琵琶是西域的乐器,在古时中原和外来邦国的文化交流中传入我国,最初琵琶拥有多种类型,多种结构特色的,在后来和中原其余乐器文化交融后,慢慢被我国文化同化,所携带的西域特色逐渐褪去,渐渐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演奏技巧,有了传统文化的风格,造型在多次改造后成为现代琵琶的样子。  相似文献   

18.
气息和气韵是影响乐器演奏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做到良好的气息与气韵把控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演奏效果。琵琶演奏作为乐器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需要演奏者对气息和气韵进行合理利用,实现二者的协调配合,进行全方位的演奏控制,从而呈现出优美动人的琵琶乐曲。由于琵琶演奏当中的气息和气韵是关乎演奏效果的重要部分,所以在日常演奏当中要提高对气息和气韵的认识,有效把握气息与气韵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琵琶,在古代是所有弹弦乐器的总称。到秦代,专指一种音箱类鼓,两面蒙皮,直项的弹弦乐器,俗称“秦琵琶”,又名“秦汉子”。其初为圆形音箱,后来发展出梨形音箱。到汉代,又出现一种纯木质结构的圆形大音箱,也是直项的弹弦乐器,较“秦琵琶”大很多,俗称“汉琵琶”,又名“阮成”。到晋代,由西域(中亚新疆一带)经甘肃又传入一种曲项的,用拨子横弹的琵琶。到唐代,集上述琵琶之大成,发展出曲项的、梨形音箱的、用手竖弹的琵琶,即今日琵琶之雏形。在演奏上也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乐舞的主要伴奏及领奏乐器。到二十世纪,经过杨萌浏及刘德海等诸位前辈的创新改造,琵琶的发展出现了极其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材优劣关系到琵琶教学的品质。一本好的基础教材,不仅仅单纯的传授技术技巧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力的作用。为了适应21世纪艺术的发展潮流,我们应该学习其他领域优秀的文化,吸取钢琴等其他乐器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完善琵琶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促进中国琵琶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