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类的节目再次亮相荧屏之后,由于片面追求收视率、炒作一些不该炒作的话题,节目的低俗化倾向明显,遭到国家广电总局的严厉批评并要求立即整改。节目的低俗化,背离了主流价值观,丧失了媒体的责任和道义,误导社会,也是媒介丧失权威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印兴娣 《新闻爱好者》2011,(16):154-155
情感类的节目再次亮相荧屏之后,由于片面追求收视率、炒作一些不该炒作的话题,节目的低俗化倾向明显,遭到国家广电总局的严厉批评并要求立即整改。节目的低俗化,背离了主流价值观,丧失了媒体的责任和道义,误导社会,也是媒介丧失权威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匡蔚青 《视听界》2005,(4):i007-i007
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是由广播媒体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合举办的,它利用广播媒体的优势,由政府官员通过热线节目的方式,来实现对政府施政的监督。自2002年6月3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开播“阳光热线”之后,此类节目在全国发展很快,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5家省级电台开播,连同其他级别的  相似文献   

4.
刘红玉  郑杰 《声屏世界》2006,(10):34-35
从目前广播热线节目的实践来看,广播热线节目可包括以下四种类型:娱乐类热线,生活服务类热线,情感服务类热线,舆论监督、政策服务类热线。从正在发生、正在播出到正在解决,热线参与类节目充分展示着广播媒体独特的互动优势。而在四大类热线节目中,由于舆论监督、政策服务类热线具有极强的政策性与导向性,因而对主持人的要求是最高的。因此,以下主要立足于舆论监督类热线谈主持人应当处理好以下五大关系:个人主持技巧与节目的关系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生活经济频率《百姓热线》节目为例,这是一档舆论监督型的政策服务类热线节目。节目热线一头…  相似文献   

5.
杨华月 《今传媒》2020,29(3):39-40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行风热线节目要根据传播环境、媒介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结构,优化播出内容,坚定服务理念,以吸引听众的选择性关注,让节目通过差异化竞争继续保持其顽强的生命力。本文认为,地方台广播行风热线节目中的舆论监督具有特殊性,既可以加强媒体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开展行风、政风建设,还能够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以福建省永安人民广播电台《有事您说话》的生动实践为主要案例,对广播行风热线节目如何开展有效舆论监督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曹璐 《河北广播》2005,(3):33-35
《阳光热线》理政性热线节目之所以在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媒介竞争格局中成为最受欢迎、收听率最高的品牌节目,不仅仅是节目内容和节目形态的业务层面变革,更重要的是从中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主流广播媒介的理念变革。从这个角度讲,《阳光热线》理政节目研讨的理论意义大于实务经验的总结。通过研讨,就社会转型与广播主流媒介理念变革的视角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汪勇 《声屏世界》2007,(9):61-61
信息时代,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为了吸引和巩固受众,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广播所特有的直播热线节目,在发挥媒介服务性上呈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广播直播热线节目毕竟受到节目时间的限制,不能让听众随时随地接受来自媒体的直接服务。为了弥补直播热线节目的这种不足,2007年3月,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健康频率开通了两条24小时场外服务热线,随时接听听众有关健康方面的咨询,受到听众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8.
一系列关注民生类热线节目的出现,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受众新的需求,而从这些热线节目所延伸出来的服务活动,更是拓展了传统广播媒体的功能,更多地体现了现代广播媒体的服务百姓生活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办好热线服务节目,打造民生电台,无疑是地方广播媒体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赢得本土受众的忠诚信赖的一条值得探索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在互联网时代,大众媒介的舆论监督、下情上达、赋权等功能都可归结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功能。在新兴媒体的不断冲击下,这种服务功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以服务体现媒介的主旨、落实媒介的担当成为传统媒体的共识,服务性也成为媒体的生存之道和长远的发展之本。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行风评议节目是体现和发挥媒介服务功能的样本之一,此类节目集政府的行政资源和广播媒体的互动特性于一体,通过热线直播节目搭建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直接对话、沟通的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国许多广播电台相继开办了行风热线类舆论监督节目,如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政府热线》、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的《阳光热线》、安阳人民广播电台的《效能监督热线》等,一时间行风热线节目遍地开花。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节目开始出现话题代表性不强,嘉宾观点不一,主持人引导不力,节目形式雷同,听众热线不热等现象,节目办成了“投诉站”、“咨询台”。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节目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安阳人民广播电台《效能监督热线》节目的一些管理办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生智 《新闻三昧》2003,(11):28-29
热线节目的兴起与问题广播热线直播节目是将广播与电话的自愿选择、双向交流、即时反馈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得广播这种大众媒体兼有了人际传播的功能,变传统的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的节目样态。1986年,珠江经济电台开启了我国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的先河以来,至今热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大力发展,新旧媒体发生变革,新兴媒体逐步融合到传统媒体中,迎来了多元媒介的时代。电视真人秀节目是媒介融合的衍生成果,成为我国各大电视台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性节目。但是在媒介竞争环境多元化和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之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境,电视真人秀节目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要在节目内容上进行创新,探索有效的传播方式和发展策略,加强节目的深度,以寻求新的生存之道。本文将立足于多元媒介环境的时代背景之下,分析当下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遇到的困境,并探索有效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60年代,电视访谈节目在美国就已经出现,在西方叫TALK SHOW,一些港台媒体则将其翻译为脱口秀。一般来说,访谈类节目是指邀请嘉宾参与节目,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开放现场热线接受场外观众的电话参与,利用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对话来吸引观众的一类节目,它主要涵盖新闻时政类、社会生活类、情感交流类、专业话题类等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强、感染力强,表现手法多样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百姓热线》节目多年工作实践,对近年来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梳理,并提出了恰当运用"见招拆招因势利导"的主持技巧进行化解的方法,对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肖剑冬 《声屏世界》2005,(12):60-60
直播热线节目是现在许多地市广播电台经常采用的节目形式。虽然直播节目以其快捷、亲切、新颖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仔细考察江西省各地市广播电台的直播热线节目时.会发现节目设置的重复与雷同、节目内容的随意与平庸已引起听众的不满,一些电台的收听率也呈下降趋势。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广播直播节目的泛滥而难以吸引听众呢?  相似文献   

16.
广播消费类节目运用"体验式营销"策略,能够让广播更加"接地气",同时也能将市场、受众与媒体本身三者有机融合,给在激烈竞中的广播发展带来一个新的视角。本文结合了广播媒介的特点,通过阐述体验在广播消费类节目中的应用,对新时期的专业广播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广播最吸引受众的是热线参与类节目,但如何将热线节目打造成品牌,特别是用热线节目带动一个广播频率走上品牌之路,是广播编辑和主持人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人民广播电台的编播人员在与众多媒体的竞争中。不与拥有优势资源的中央和省级大台盲目攀比,也不因其他广播节目的成功模式而跟风模仿,而是着眼于本土受众的文化经济现状和生活需求,倾力打造《听众接待室》(市民热线)、《行风阳光热线》、《天天说法》(法律热线)、《兰山夜话》(情感热线)等四档热线节目。  相似文献   

18.
高颖 《声屏世界》2004,(3):32-33
法制话题是近几年的热点题材,各种媒体基本都开办了法制节目,内容形式也是百花齐放。利用广播即时、互动、直接这一优势,开办“法律服务热线”节目,邀请法律专家走进直播间,接听热线,回复来信,即时解答听众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而又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各种法律问题,可以说是电台扬长避短、增强服务性、提高节目吸  相似文献   

19.
随着手机短信的走俏,在许多互动性的直播节目中,过去一度流行的热线电话被手机短信所取代。即使是一些以热线互动见长的新闻类谈话节目也纷纷冷落了不该冷落的热线电话,尤其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的诸多互动节目中,几乎难觅热线电话的踪迹。热线互动的缺失,弱化了广播媒体的传播优势,同时新闻谈话类节目的传播效果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里,笔者拟以《新闻观潮》节目为例,对这一问题做粗浅分析。以“新人、新事、新观点,你说、我说、大家说”为传播理念的《新闻观潮》,围绕社会上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或一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热线投诉类节目因为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关注和了解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而深受欢迎,全国最早开通热线投诉节目的是广东珠江电台,从那时起各家广播媒体纷纷开通热线投诉节目。如今,不少热线投诉类节目已成为各自频率的拳头产品,不辜负热线这个"热"字。据统计,在地市级以上电台中,90%以上都设置有行风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