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闻材料2009年6月30日晚,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金盛路发生一起醉酒驾车导致的重大交通事故,事故造成3人当场身亡,2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另有4人受轻伤.经抽血化验,肇事司机的血液中酒精含量为每百毫升381 mg,而每百毫升80 mg就属于醉酒,显然,肇事司机属严重醉酒驾驶.  相似文献   

2.
2009年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黎景全和孙伟铭醉酒驾车犯罪案件先后宣判后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今后,对醉酒驾车,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放任危害后果的发生,造成重大伤亡,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正如该司法解释所指出的,一是为了统一裁判标准;二是为了警示和教育广大驾驶人员能够吸取教训,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但该解释是否适当,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醉酒驾车是我国近期社会热点问题,其法律定性也成为舆论和学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学界存在的将醉酒驾车案件抽象化并进而批判不同醉酒驾车案件量刑差异的做法不符合实际情况.现实中的醉酒驾车案件可以分为相继性的醉酒驾车和一次性的醉酒驾车两个类型,每一个类型都有不同的法律评价.坚持行为主义进路,避开醉酒驾车案件中的主观罪过问题,以醉酒驾车中涉及的客观行为作为标准,才可能有效解决醉酒驾车的刑法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 50%~60% 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车有关,它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并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本文作者对"酒后驾车"与"醉酒驾车"两个容易混淆的词语作了区分。不管这两个概念如何界定,我们都要严格遵守"如果喝酒就绝不驾车"的宗旨。  相似文献   

5.
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7种交通违法行为规定了拘留的处罚:1、对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或营运车机动车的;2、对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被暂扣留期间驾驶机动车的;3、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4、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  相似文献   

6.
什么时间驾车最容易出交通事故?《现代快报》2014年3月3日载,南京市交管部门根据去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公布了交通事故易发时间段.下面是这项统计表.  相似文献   

7.
Drunk Driving     
刘若岚 《初中生》2011,(Z6):104-107
醉酒驾车醉酒驾车或酒后驾驶指的是在酒精或麻醉药品的影响下驾驶车辆的行为。它包括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危险驾驶犯罪,包括醉酒驾驶机动车情形。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是醉酒驾车单独负刑事责任的重要理论依据。醉酒驾驶机动车肇事犯罪构成重在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其中,醉酒驾车构成犯罪的主观心态是醉酒驾车肇事时这个特定时段的心态,行为人主观上应持有间接故意。醉酒驾车构成的危险驾驶罪的法定刑法律已经明确,但有失笼统,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醉驾猛于虎     
2009年6月30日,南京发生一起特大醉酒驾车肇事案,司机张明宝醉驾先后撞倒9名路人,并撞坏路边停放的六辆轿车,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今年徐夕夜,北京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载有4名乘的轿车突然失控翻车,车上乘客全部死亡,据现场勘查,车上人员全部饮酒……  相似文献   

10.
酒后驾车严重威胁到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此,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新设了"危险驾驶罪",将醉酒驾车等严重危害群体利益行为定为刑事犯罪。本次调研特针对"酒后驾驶新规定",了解其实施效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危险驾驶罪是以故意为主观方面要件的犯罪,醉酒驾车构成该罪必须要求行为人对与醉酒驾车行为相伴而生的危险结果具有故意心态。醉酒驾车案件中,行为人对危险结果具有预见义务和预见能力,实践中也有充分的事实根据认为行为人已经完成了这一预见。进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应当成为醉驾者免责的唯一的主观方面的事由。在司法实践中,必须根据行为和事实对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进行准确认定,以实现危险驾驶罪司法认定的主客观相统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对交通犯罪的规定存在重大缺陷,不能有效地应对日益频发的恶性交通事故,应当将包括酒后驾驶在内的一些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在刑法中增设危险驾驶罪,并对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行为作出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3.
醉酒驾车     
醉酒驾车或酒后驾驶指的是在酒精或麻醉药品的影响下驾驶车辆的行为。它包括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  相似文献   

14.
庄嘉 《华章》2011,(16)
<刑法修正案(八)>是着眼于当前社会形势和惩治犯罪的现实需要对我国刑法作出的又一次重大修正.而对刑法分则的修改是此次刑法修正的重要内容.在相当多的人眼中,醉驾入刑是刑法修正案(八)的一大亮点,是对醉酒驾车肇事行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的一次正面的回应.然而,"危险驾驶罪"在罪状表述方面存在不周诞性以及不合理性,有待改进.将这些问题予以及时提出并进行相关思辨,对刑法的进一步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3月1日起,南京市加大了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辆违章现象的处罚力度。我们这些小记者可没闲着,通过在南京市区实地调查、拍照和走访交通管理部门等方式,对行人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南京市民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自觉性较差,交通素养亟待提高。行人违章已成为南京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饮酒驾车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17.
自5月1日起,一批法律法规开始实施。较引人注目的,一是醉酒驾车构成犯罪,一是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然而,两个规定的执行效果却迥然不同。据报道,各地  相似文献   

18.
近五年来,中国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稳居世界第一.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这些马路杀手的来源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驾驶速成班;二是酒后驾车.  相似文献   

19.
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施行。《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将醉酒驾驶定为危险驾驶罪。在成都孙伟铭案、南京张明宝案等一系列由醉酒驾驶导致的惨案发生之后,醉酒驾驶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但醉酒入刑还是引发了热议。支持者认为原条文对醉酒驾驶的处罚过轻,应该借鉴外国的经验,以刑罚手段制裁醉酒驾驶。反对方则认为应该坚持刑法的谦抑性,醉驾入刑将刑法的犯罪标准扩大。本文以《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为切入点,讨论刑法的谦抑性。醉驾入刑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其实际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考查。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第133条之一对危险驾驶罪作出了相关规定,使得对两种差异明显的行为定型的调节由行政管控转为刑法控制。在新旧法律交替之际,与之配套的相关法律体系、法律解释并不尽然完善,造成了理论上说服力的缺乏、司法认定的困窘及社会大范围的争议,其中凸显问题最多的当属"醉酒驾车"。对"醉酒驾车"型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的认识应当在该罪条文罪状的基础上,在现行刑事法律的体系内,遵照相关理论与法理,寻求合理的解释,以便为司法认定提供科学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