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飞 《辽宁教育》2023,(4):65-68
劳动教育是一门发展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体验学习、操作学习、设计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基础性课程。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切实解决劳动教育“虚化“”弱化”等问题具有一定针对性和重要指导性。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评价因其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发展缓慢,建立科学、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劳动教育有效发挥育人功能的时代课题。为回应新时代劳动教育新要求,厦门双十中学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评价路径,经历“萌芽——初探——发展——成型”阶段,践行“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与目标确立”“构建科学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以劳动素养为核心,建立全面系统的劳动教育评价方案”等革新举措,并根据实践反馈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旨在全面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助力劳动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是高等教育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是高职院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途径。职业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职业能力、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相互耦合,在教育目标、培养内容、培育措施上相互关联,可以合并一起研究。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反馈出系统性不强,缺乏顶层设计;培养内容窄化,缺乏有效手段;学生对职业素养认知不足,意识淡薄等问题。可以利用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耦合性采取措施解决,做好顶层设计,调动各主体积极性,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中;完善课程设置,统筹开展劳动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教学;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劳动氛围;加强校企合作,多措并举培养“德知技”兼具人才。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培养并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劳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意志等核心素养,实现“以劳育美、以劳强体、以劳增智、以劳育德”的劳动教育目标,成为当前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关注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下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路径,以期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注重发挥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辽宁省实验学校赤山校区力求“劳以育人,劳以致远”,从实践和研究出发,探究“九年一贯·三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将劳动课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贯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与德智体美相融合,整体优化劳动课程建设,全方位、全过程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劳动是成功的关键途径,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基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劳动教育富含“让人成为人”的最根本、最深远的育人价值功能,能有效树德育美、增智强体。在劳动教育“独立成课”的当下,教师应积极遵循《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要求,深入解读分析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通过创新优化劳动校本课程内容载体的设计,强化对劳动教育实施渠道的开拓,充分丰富学生在劳动课程的过程体验,同时也要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的“劳动基因”,通过构建全面化、科学化、多元化的劳动课程评价机制,引领学生实现劳动感悟与价值观内化相融合,真正做到“五育并举”。  相似文献   

7.
梅亚萍 《文教资料》2010,(27):233-234
劳动礼仪值周课程的开设紧扣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坚持“课程开发一瞄准职业素养;课程建设一紧贴学生就业;课程服务一适应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融合劳动教育与礼仪教育为一体。本文分析了劳动礼仪值周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原则。  相似文献   

8.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尝试从“结合日常生活,强化劳动意识”“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深化劳动意识”“加强校内宣传,形成热爱劳动良好风尚”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引领下,如何通过劳动课程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成为重要课题。劳动课程落实劳动素养培育有助于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有助于发挥劳动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课程落实劳动素养培育在总体思路上要以跨界融合为走向,注重劳动素养培育的全面性与整合性;以一体化建设为基础,加强劳动素养培育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以实践性为原则,在亲历体认中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内在转化。在实践方略上通过强化素养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完善课程实施、注重素养表现、打造师资队伍,让劳动课程落实劳动素养培育过程有“方”可循、有“料”可用、有“径”可走、有“度”可评、有“人”可靠。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劳动教育有了新的内涵。劳动素养是劳动教育的核心,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是全球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是全面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学校要提高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政治高度,开足劳动课时,做好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内容选择,建立家校社劳动教育协同机制,探索有效的劳动素养评价。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五育并举”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其中,劳动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说“劳动是一切美德的源泉”,教师要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重要基础。语文学科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平台,能为劳动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契机。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劳动教育,可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了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义,提出了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劳动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评价作为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指挥棒,对学生劳动素养的达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新时代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因势之需,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创新之措。但当前的劳动教育评价面临着系列推进难点:评价定位存在误区,出现对本体价值的疏离;评价方式存在结构偏差,忽视发展性与生成性;评价主体协同力羸弱,全面育人成效欠佳;智能化评价不成熟,评价反馈功能不足等。为此,为了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施成效,需要着力化解劳动教育评价在“评什么”“如何评”“谁来评”“评价形式”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说,要坚持“素养本位”的评价观,构建内容多元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重视多维驱动,实现劳动教育评价方式的复合化;聚合五方力量,促进劳动教育评价主体的联动治理;善用技术赋能,推进劳动教育评价形式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劳动教育为论述要点,从实训基地建构、劳动时间固定和形成评价导引等角度阐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围绕学生技能全面发展,注重多元化策略指导与方法引导,为学生获得全面终身发展提供依据。探讨以劳动教育为导引的职业学校教育是厚植职业教育内涵意义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物理教学渗透的劳动教育以“立德树人”为理念,以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为核心方向.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创设劳动情境,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四个维度考查学生的劳动素养,并以此为方向,教师应在物理教学中落实劳动素养的培植,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素养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选取重庆某高职院校114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设计、教育资源选择、劳动教育路径和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对劳动素养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整体劳动素养进步空间大但发展不均衡,劳动教育设计、劳动教育资源选择、劳动教育路径和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对劳动素养有积极影响。新时代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效果的策略为:转变劳动教育认识;明确劳动教育路径;做好劳动教育设计;挖掘劳动教育资源;评价劳动教育收获。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落实劳动育人目标需要高校回答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高校应秉持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聚焦劳动教育的价值本源,坚持“五育并举”,挖掘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劳动素养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党的立德树人育人方针的具体要求,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中的关键成分,而明确劳动素养的科学内涵与结构,是有效促进劳动素养培育的首要问题。立足于我国劳动教育的现实要求,通过分析比较核心素养视角下国内外相关研究,劳动素养被认为是学生在长期劳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表现,具有育人性、时代性、具身性等关键特征。学生劳动素养的结构维度及主要指标具体包括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格三个不可或缺、相互联系的关键成分。构建我国大中小学生劳动素养培养体系,既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视域下新时代劳动素养的内涵,又要在此基础上全面确定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表现水平,并通过建立完善监测和评价机制衡量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8.
“五育并举”视域下,班主任要强化班级课程意识,以劳动课程建设为主要切入点,以班级为主要阵地,积极构建班级劳动教育课程,丰富班级劳动教育内容,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在推动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颖  杨叶芳 《江苏教育》2023,(12):14-17
劳动素养是指经过生活和教育活动形成的与劳动有关的人的素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新时代劳动素养评价应以劳动教育目标为基础,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劳动中的发展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提高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是推动学校劳动教育常态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依据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结合高职劳动教育的特点,从劳动教育理念、劳动教育知识、劳动教育能力三个维度对高职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而且需要学校提供外动力。依据奥苏贝尔关于内驱力的理论,提出要从“认知、行为、评价”三个维度出发,重塑劳动教育“三重”价值;构建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健全“两种”机制,激发教师提升劳动教育素养的内驱力。同时,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构建良好的劳动教育生态圈,为教师提高劳动教育素养提供外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