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现行中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理论优势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中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现已基本形成以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校内工资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理论设计上存在以下优势。  相似文献   

2.
一、现行中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理论优势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中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现已基本形成以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校内工资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理  相似文献   

3.
我校在“十五”发展计划和2001年工作要点中都把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任务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对改革的认识,增强投身改革的自觉性;如何更加明确、更加科学地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笔者认为,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进一步提高对改革的认识,为改革铺平道路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涉及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矛盾多、阻力大,是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对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抓住国家工资改革契机搞好校内分配制度改革李敦昌,陈宪祖,王瑛(江苏理工大学)几十年来,高校自筹资金给教职工发放奖金,对激励教职工努力搞好本职工作,提高本单位的凝聚力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奖金发放过程中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5.
我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几项改革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吕廷华近几年来,我校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先后制定并实行了专业技术年度考核、教职工全员优化组合、校内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及奖金分配办法等改革措施。从实践效果看,一个能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竞...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高校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新体制下的激励机制目标对教职工的积极性有促进作用。我院基础教学已制订了初步的激励政策与制度,通过两年的试行显示,激励机制对教师确实起到了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校以财务管理改革为起点,积极推进校内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学校一级财务机构在参与决策、财务监督和日常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改革校内财务管理体制,理顺财务关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科学,适合本单位经济管理特点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学...  相似文献   

8.
合肥八中建校于56年。现有24个班,1400名学生,教职工189名(含离休职工和校办厂工人),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完全中学。近年来,在深化改革中迈出坚实步伐。学校确定以内部管理体制作为突破口,以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作为重点,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为改善待遇、转换机制、优化队伍、提高效益。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内容是建立三项制度,即校长选任负责制、教师岗位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实施过程分三步走。第一步:选拔校内干部。校长由教职工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教委党委批准产生。副校长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件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政府机构改革逐步推开,高等学校通过定编定岗、全员聘任、劳动合同制和工资总额动态包干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形成了有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校内管理体制,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校内活力不断增强,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在各高校精简机构,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等改革过程中,陆续产生了下岗富余人员,这些人的分流、消化、安置,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败和学校的稳定。因此,根据教职工队伍的优化,妥善安排好下岗富余人员,促进高校内部人员的合理流动,鼓励下岗人员积极在校内外竞争上岗,实施再就业。高校人才交流中心,这个在特定条件下肩负着特殊使命的工作机构应运而生。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已有近四百家高校先后成立了这一机构。有些高校正在筹建过程中,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陈万年最近要求江苏各高校都要建立人才交流机构。  相似文献   

10.
从各校已出台的校内结构工资方案来看,在试行校内结构工资制的过程中,大体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 一、特征性原则 所谓特征性原则就是说在制定校内结构工资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教职工劳动的特征,必须根据教职工劳动的特点,确定劳动考核教职工劳动质量和数量的指标,并把它作为分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立足校情,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从2004年开始到2006年9月份,积极稳妥地完成了非教学人员竟岗分流、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实行了校内结构工资制、教职工的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突破了人事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分配问题,解决了人事改革的关键和重点——全员聘用问题。有序稳定地推进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和教职工奖惩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高校在这一战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目前高校的体制仍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痕迹。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需要,也无法承担“科教兴国”战略的重任,因而必须针对高校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力进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改革成功与否关系重大。高校工会应该在高校改革中发挥作用,履行职能,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高校改革创造良好的校内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全面回顾建国以来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变革和北京大学1989年以来校内劳资分配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1999年实施985工程以来,北京大学在增加教职工收入的同时转变分配机制的重大改革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着重阐述改革的思路,分析政策的依据,并用统计数字证明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内工作考核的原理与操作马新建(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在高校内部实行单位和个人工作的全面考核评定制度,是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加强高校科学管理的一项重大措施。随着新工资制度的实行,教职工的晋级升资、津贴奖金发放等,无不建立在个人的工作考核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台州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是从区域向全市推开的。1993年 ,经济较为发达的温岭市率先进行了以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双向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并于1995年在温岭市内全面铺开 ,在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学校人事管理体制方面 ,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此后 ,温岭经验在省内外较大面积地推广 ,台州各县市也全面地推行了教职工聘任制度的改革 ,形成了台州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区域特色。改革是对旧体制桎梏的否定 ,是对新体制的探索与创新 ,在这一过程中 ,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  相似文献   

16.
从1992年开始,我校的综合改革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深化管理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二是深化办学和教学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市场经济需要的办学体制和机制;三是开辟多元化的筹集办学资金渠道,逐步建立国家拨款为主,其它渠道补充的办学经费机制。 一、深化管理改革,增强办学活力和效益 1.我们按照市领导“改善待遇、转换帆制、打破三铁、提高效益”的改革思路,和市政府的改革部署,进行了以校内领导体制,教育目标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工资总额包干和结构工资制为内容的四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自1988年以来。对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资总额包干和校内结构工资制。至1989年底。全市所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及市区直属的幼儿园均进行了上述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增强了学校管理的活力。调动了人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此书,是对北京市这项改革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研究和  相似文献   

18.
陶亚男  周娟 《教育与经济》2002,(3):51-57,10
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教职工总体状况问卷调查为基础,对教育程度在北理工2001年教职工校内总收入和校外总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结论;教育程度与2001年教职工校内总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即教育程度越高,年校内总收入越高,教育程度越柢,年校内总收入越低;教育程度与2001年教职工校外总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即教育程度越高,年校外总收入越高,教育程度越低,年校外总收入越低;但教育程度与校外总收入的相关性没有教育程度与校内总收入显著。  相似文献   

19.
建立适应校、院(系)两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校内部体制应在如何适应市场需要 ,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作用 ,取得最大效益等方面上下大力气。本文认为 ,高校的改革要根据高校经济活动的特点 ,以院 (系 )为中心 ,以财务体制改革为突破口 ,在校内引入市场机制 ,理财重心下移 ,提高二级单位自主办学、当家理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武汉大学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岗位津贴制度是教职工工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武汉地区高校特别是武汉大学的改革情况,阐述了高校岗位津贴制度改革的作用与影响,探索了以岗定薪、优劳优酬、向优秀拔尖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校内分配办法,充分发挥了岗位津贴的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