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育这盘大棋上,学校是颗重要的棋子;在学校这盘大棋上,薄弱校更是颗关键的棋子。薄弱校如何突围创强,关乎我们怎样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由杭州市江干区两所薄弱校组建成立的浙江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在短短一年里发生了很多变化,个中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2.
兰州十中作为兰州市城郊结合部的一所薄弱学校,经过全体师生的艰苦努力和改革探索,已发生巨大变化,办学质量与效益均大幅度提高。 2000年初中毕业会考成绩居全市同类学校第 3名, 1998年至 2000年连续获得了兰州市教育质量进步奖和优秀奖, 2000年又获“甘肃省职业道德十佳单位”的称号,一举摘掉了薄弱校的帽子,提前实现了兰州市政府所要求的限期内改变学校薄弱面貌的目标,成为兰州市首批标准化初中学校,从 2001年开始创建示范性学校。该校在改造基础薄弱校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改造薄弱校的成功之路,为推进素…  相似文献   

3.
孟令武 《教育探索》2000,(12):70-70
当前,在基础教育中,存在一批被称之为“薄弱校”的学校。这一现象,是学校建设中的一个引起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薄弱校由于办学条件、领导力量、师资水平比较差,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薄弱校的现状与学生家长的期望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由此出现了沸沸扬扬的择校现象。择校现象又引发出基础教育收取高额学费等诸多弊端,阻碍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不言而喻,加强薄弱校的建设,是制止择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平等原则,充分发挥我国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是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  相似文献   

4.
促进农村薄弱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在农村薄弱校帮扶活动中,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充分发挥培训院校优势,调动各类培训资源,立足农村薄弱校实际,打造教师队伍。实践表明,薄弱校帮扶只有紧密结合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实际,植根于学校与教师,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改造薄弱校经验综述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唯目前,全国有不少地区在改造薄弱校工程的实践中创造了宝贵的经验。(一)上海市静安区从“传统疗法”到“手术疗法”,实施“薄弱学校更新工程”。1996年上海市静安区完成了更新薄弱学校的工作,在全市率先取消小学升...  相似文献   

6.
一年来治差取得的基本经验据1985年的统计,我市市内九个区的小学有“薄弱校”46所,占小学总数的10.3%,目前已有30所小学改变了面貌,剩下的一些学校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些学校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领导班子基本达到了“四化”要求;教师队伍的建设得到了加强;各项工作都开始步入科学化管理的轨道;教学计划的执行得到了保证;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这一年的治理工作中,各区和各校取得了一些基本经验。各区治理工作的经验有三条:一、领导重视。“薄弱校”过去一直很少有人问津。但这一年,各区都把“薄弱校”的治理列为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薄弱校改造要“四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薄弱校改造作为一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相互配台的综合系统工程,要坚持“四到位”,即政府投入到位、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到位、学校管理改革到位、社会舆论主持到位。目前,在薄弱校改造方面的有效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落实政府行为。这一点强调薄弱校改造是政府责任,主要是指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学校之间硬件的差距,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有:新加坡专门制定学校建设法,用14年的时间,依法建设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使其在学校占地、校园环境、设施设备、教师配备等…  相似文献   

8.
二十九中学地处市区的偏僻角落。长期以来,可谓好教师留不住,好学生择校,使这名义上的二类学校只剩下三类苗的学生,学校成为“不是薄弱校”的薄弱校。加之学校办学水平、条件的一般化,在校际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学额下降等危机因素也不断增多。这使学校领导、教师走上了彻底改变学校面貌的艰苦奋斗之路。  相似文献   

9.
自从1996年5月北京市政府发出《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的决定》的通知后,北京市教委及区县教育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北京城区的初中基础薄弱校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在北京市城镇普通初中办学质量校内多因素调查课题组今年5~6月对北京城区的初中基础薄弱校抽样进行个案访谈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但同时我们也认为初中基础薄弱校在加强其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  在继续抓好学校内部管理的同时,应逐步提炼办学思想,开拓办学思路,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学校改进研究是目前国内外教育管理领域研究及政府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英国、美国等政府发起了旨在解决薄弱校教育质量的学校改进行动,也有一大批学者进行学校改进研究。国内伴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伴随着政府对基础薄弱校的改进项目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薄弱校改造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改造薄弱校的基本措施有二:一是政府加大投入,改善薄弱校的“硬件”办学条件;二是学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等“软件”。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逐步增大,不少薄弱校的教学用房等“硬件”逐渐“硬”了起来,而教学等“软件”则相对滞后,还比较“软”。笔者认为,改造薄弱校的“软件”首先要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5,(62):171-172
作者通过多种途径与农村初中薄弱校音乐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到,农村初中薄弱校的音乐教学存在多方面实际问题,经再三考虑,决定把这个问题当做一个课题研究,于是联系农村初中音乐老师结对子,向学校申请到农村中学支教一年,根据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用一年时间进行探讨研究,提出提高农村初中学校音乐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铁娘子”,“狠女人”,“独断专行”;“工作起来不要命”,“一个人救活了两所薄弱校,一个人管两所薄弱校”。她,湖南美丽的风景区张家界市崇实学校女校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基础薄弱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领导班子、师资队伍的问题,也有办学条件和学生来源的问题,因此,加强薄弱初中建设,需要综合治理。我市从1982年开始重视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质量问题,着重抓了五个环节,经过几年工作,见到了一些成效。一、调整充实基础薄弱校的领导班子。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一所学校办得好坏,在  相似文献   

15.
本市去年又有34所学校通过远郊农村基础薄弱校检查验收获去年是市教育局进行远郊区县农村基础薄弱校检查验收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房山、大兴、通县、顺义、平谷、密云、怀柔、延庆等8个区县共有34所学校接受检查并顺利通过了验收。接受检查验收的学校大多处在偏远或贫...  相似文献   

16.
门头沟区石门营中学是一所薄弱校。学校从1991年开始进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实验,结果摘掉了基础薄弱校帽子,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1991年石门营中学中考及格率由1990年的50%上升到67%,学校工作有了一些起色,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这时,工业上开展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给了我们启迪。学校决定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思路,在学校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这个课题得到了区教育局、永定镇政府和区中学教研室的支持。我们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有…  相似文献   

17.
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基础薄弱校建设的精神──本市举行加强基础薄弱校建设动员大会主持人:朱晓茵本刊讯为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的通知精神,本中于5月6日举行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动员大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西平,副市长胡昭广,市政协副主席、市委...  相似文献   

18.
薄弱校这一概念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已经出现过几次,虽然不同时期薄弱校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共性还是非常明显的,即指那些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生源水平、管理机制、办学理念等方面严重滞后,影响长远发展的学校.……  相似文献   

19.
正选修II课程属于学校课程,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获得6个学分,共计达到108学时以上。面对师资、硬件资源的匮乏、高考备考和必修、选修I课程时间的挤占,如何做到对选修II课程有效管理,成为高中薄弱校课程管理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高中薄弱校只有从学校课程入手,不断健全学校课程管理体制,强化课程建设,以选修II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薄弱校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有相当的比例,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这直接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既不利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更不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已达到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产生薄弱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一是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二是办学体制束缚;三是学校领导班子薄弱。如何改造薄弱校已成为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解决的难题。长春市教育委员会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对长春市薄弱校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地进行改造,同时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实验。改变国家包揽教育单一投资的格局,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