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要让他们放开手脚,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写作个性;要让学生学会深层思考,写出"人无而我有"人有而我新"的独特感受。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读写结合活动需要精心设计,水乳交融,才能成为推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升、点燃学习热情的助力器和催化剂。倘若生搬硬套或蜻蜓点水,会适得其反。要做到以读促写,自然拓展,忌割裂文路,破坏意境;要难易适中,层层递进,水乳交融的读写设计,能够以"读"点燃学生"写"的热情,用"写"检验学生"读"的成效,让阅读与表达相得益彰,实现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习惯于让学生写读后感,其本意无可厚非,是想让学生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但是千篇一律的格式,让读后感很尴尬地呈现在老师的案头。笔者通过变读后感为读后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读后写的兴趣。读后创,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之后进行创新的写  相似文献   

4.
<正>一"读前写"与"读后写"有区别什么是"读前写"?就是面对一篇选文或群文,学生还未经过阅读指导,老师依据文体特点、单元训练内容等,策划有关用笔表达的言语活动,让学生依写的需求先行阅读,再依自己的理解完成话题表达任务。这是一种写中求读,写后导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范式,与过去"读后写"相比,教学  相似文献   

5.
只有借助现实生活这一源泉,摒弃传统作文教学,才能转变学生观念,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从而让习作教学真正地"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需"厚积"而后才能"薄发"的学科,实现语文教学根本性转变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多读;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不是如何"学懂",而是在于如何"记住";语文学习无论是书面阅读,还是生活见闻,更重要的还是读(见、听)出"见识";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说、会写.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读后能得到善、美的启发,回归爱的本性,是我们作文的目的。本文从写"天趣"之文,要使人感觉是信手拈来,清新可爱,浑然天成,毫无雕琢之感;写"机趣"之文,要尽显作者的匠心独运,在人物、情景、结构和语言安排上的巧夺天工;写"谐趣"之文,要写得幽默滑稽,引人发笑,亦庄亦谐,诙谐风趣;写"情趣"之文,要讲究文章表达的情绪、情感新巧别致,充满生活趣味;写"理趣"之文,要写出事件所蕴合的哲理之趣,物中、景中、情中皆蕴含哲理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作文才能妙趣横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于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除非必要之需求,能之故佳,不能亦不为病.”这说的是要让小学生放胆去写,不做过高的要求.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因此要让学生热爱写作,让他们“随心所欲而文”,写自己喜欢的文章.做好“课前三分钟”拓宽选材范围;培养信心,鼓励学生放胆去写;放胆文写法灵活,要注重生活化;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学生写得有声有色,老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作文,为学生们创设写作情境,将学生的写作活动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的自我体验结合起来.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合理、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才能让学生自觉去写,才能打破习作难的怪圈.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写作一直是让学生头痛的一件事,尤其是职高学生对写作更有畏难情绪,甚至"谈文色变"。作为教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这些基础差、视野窄的学生能够产生写作的冲动,做到想写、能写、会写、乐写,能够体验写作的成功,就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原因分析要解决学生不想写、不会写的问题,首先要找出病根,才能对症下药。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写作困难不外乎以下原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倡导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是发展高中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读写结合中应当采用读后仿写、读后缩写、读后续写等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地运用某一种读后写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言说欲",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要加强课外练笔辅导,而且要符合学生的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指引才能产生大作用,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有效的提高。首先,周记题目应符合学生"口味"。周记一般没有规定题目,随意性比较大,因此有的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提起写周记就感到无话可说。要让学生对课外练笔产生兴趣,并且养成乐意写周记的习惯,教师就要出  相似文献   

12.
<正>一篇文章让人读后要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应该是我们写作练习的追求之一,当然也是考场作文取胜的诀窍之一。眼前"发亮"的篇章总是有创新的地方。"有创新"是作文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分"的最高层面,《考试说明》对其解释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我们学生在作文的实际操作中,倘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也就能大体让自己的文章"有些亮色"了。1.细节生辉。叙事要曲折有致,不能过于平淡,要在曲折中显出生动感人描写要具体、逼真,只有逼真,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逼真的关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读,只有充分、认真地读,才能深入文本。让学生读可以是精读、读出情感;可以是品读和拓展读,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把同类或作者其他文章一起比较,从而更能把握文章的风格和感情;可以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读中要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相似文献   

14.
培养第一学段学生的写话兴趣至关重要。写话教学中,教师要选好话题,让说写结合;要用好教材,让读写结合;要展开想象,让画写结合;要激励赞赏,让评写结合。从这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能使学生从小就充满自信,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5.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不怕作文,然后再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作文,这样他们才能写好作文。一、树立"作文不难"的意识帮助学生走出"作文难"的认识误区,树立"作文不难"的全新意识,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在习作训练中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作文其实与说话是一回事,只不过一个是用嘴,一个用笔罢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到说话难了?有谁愁张口说话了?没有!可为什么要你把自己想说的话写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一件苦差事,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写作知识,更重要的是变苦差事为乐事,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喜欢写作,只有学生勤于写作,乐于写作,学生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就解决学生"想写""写什么""怎样写""写好"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双翼",只有练好"双翼",教学才能相得益彰,凸显"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陈丽 《小学生》2013,(1):14-14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写作上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使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表达的信心。因此,我在一年级就逐渐地让学生"写话",并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现就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降低要求,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写话"并不难,兴趣是关键。让孩子对写作感兴趣是重要的前提。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产生兴趣呢?尊重他们——让孩子有说话的权利。这句话看似简单,要做到其实不易。在学生刚刚入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读,只有充分、认真地读,才能深入文本.让学生读可以是精读、读出情感;可以是品读和拓展读,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把同类或作者其他文章一起比较,从而更能把握文章的风格和感情;可以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读中要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相似文献   

20.
徐莉 《安徽教育》2014,(3):41-41
<正>写好片断是三年级学生作文训练的重点,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写好片断,就应该以教材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把一段话写具体,让学生达到有话可写。而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片断,我浅谈如下两点:一、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吸取"具体句段"的精华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抓住有关课文描写具体的"点",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品味,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而且能使学生在欣赏优美句段的同时,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