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宋代中央刻书机构中,汴梁国子监可谓是一枝独秀。汴梁国子监刻书,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后代刻书的典范。汴梁国子监刻书大多是在汴梁雕版并印刷的。汴梁国子监刻书为宋代的科举取士、刻书业的全面发展、印刷术及汉文化的外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汴梁国子监刻书在宋代乃至整个刻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国子监刻书上起五代,下迄清朝,绵延千年而不绝。明代是国子监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国子监刻书史上颇具代表性。该文通过征文考献,系统考察了明代南、北二监的补版及新刻图书、底本及校勘、书工及刻工、版式行款、刻书经费、社会评价等诸多问题,较全面地展现了明代国子监刻书的风貌。  相似文献   

3.
国子监刻书上起五代,下迄清朝,绵延千年而不绝.明代是国子监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国子监刻书史上颇具代表性.该文通过征文考献,系统考察了明代南、北二监的补版及新刻图书、底本及校勘、书工及刻工、版式行款、刻书经费、社会评价等诸多问题,较全面地展现了明代国子监刻书的风貌.  相似文献   

4.
最近翻阅有关国了监刻书的论著,发现对元国子监刻小字本《伤寒论》的两种不同说法。程千帆、徐有富著《校雠广义》版本编中说:“元代中央机关掌管刻书的有兴文署和艺文监。国子监刻书不多,《书林清话》卷四《元监署各路书院医院刻书》仅提到元裙三年(1088)刻小字本《伤寒论》十卷。”(齐鲁书社1991年版,  相似文献   

5.
阚敏 《图书馆学刊》1996,18(4):33-35
明代国子监的出版事业阚敏(清华大学)国子监刻书历史悠久。自从五代后唐的冯道主持刻印九经以后,经宋元,到明代发展到了顶峰,刻书数量之多,收藏之盛,都是空前的,虽然明代国子监刻书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它在中国文化史尤其是中国文化传播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埋没的。一...  相似文献   

6.
论文简要介绍了国子监的概念和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分析了五代国子监刻印儒家经典的缘由、过程及五代国子监刻书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代刻书产业因雕版印刷术的进步而繁荣起来,官刻、坊刻、家刻三大刻书系统共同发展支撑起宋代庞大而勃兴的刻书产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公文汇编等文书档案。  相似文献   

8.
五代国子监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征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考证了我国五代时期国子监刻书的过程及底本校勘、写官刻工、行款、刻书经费等方面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书院刻书与藏书自宋代开始,以下是本文对宋元书院刻书及藏书的初步探讨: 一宋元书院刻书宋代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雕板印刷术在宋代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刻书的三大系统已经形成,在民间也比较普及流行,可以说,印刷术的发展,是促进书院刻书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书院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学者讲学、生徒学习都离不开书籍。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许多书院在讲学之余刻过不少书,书院成为封建社会刻书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宋代四川刻书知见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发祥地之一.本文分析了宋代四川刻书的背景,论述了宋代四川刻书的基本情况,并开列四川宋代刻书知见书目110种.  相似文献   

11.
宋代刻书产业因雕版印刷术的进步而繁荣起来,官刻、坊刻、家刻三大刻书系统共同发展支撑起宋代庞大而勃兴的刻书产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公文汇编等文书档案.  相似文献   

12.
明代官府的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恬《书隐丛说》谓:“官刻之书,至明极盛,内而南北两京,外而道学两署,无不盛行雕造”。此外“官司至任,数卷新书与土仪并充馈品”。这说明明代官府刻书的兴盛和普遍。以中央而言,沿历代建置有国子监刻书,明朝国子监有南北两处:一为南京国子监,一为北京国子监。南京国子监,称为南监或南雍。史称“太祖洪武元年八月,大将军徐达入元都收图籍”。(《明史·太祖本纪》)把所藏宋元雕版尽入南监,故梅《南雍志·经籍考》说:“本监所藏诸梓,多自旧国子监而来。”南监就是根据这些版片,加以修补印行,即后世所称的“三朝本”,其中以《十七史》最为有名…  相似文献   

13.
明代南京国子监刻书经费来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图书馆杂志》2006,25(7):77-79
明代南京国子监刻书在官府刻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刻书经费来源多途,分别从礼部、工部负责书板的刻补、书籍的刷印,由户部、工部、礼部进行拨款,募集地方官署赎锾、官员捐俸和变卖庵寺银以及组织监生参与校勘、缮写、刊板等途径筹措。这极大地限制了南监刊补书籍的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刻书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一是宋代对刻书事业管理的重视,着重从四个方面介绍与研究了宋代刻书禁例;二是历代宋版书的海内外流传、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宋版书的现存情况。  相似文献   

15.
李景文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1):143-146
以宋代公使库刻书为研究对象,探讨作为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使库的性质、经费来源,总结公使库从事刻书的动因以及所刻图书在地域、版式、内容、字体、成本等方面的鲜明特色,分析公使库刻书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公使库刻书活动对宋代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明杰 《出版科学》2007,15(6):68-71
以史料的挖掘、分析为基础,本文从出版体制、人员配置、经费来源、校勘程序、版权保护、选刻对象、发行渠道诸多方面探讨了宋代国子监的出版发行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于兆军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1):134-138
汴梁是宋代的刻书中心之一,可是一直以来由于直接记录汴梁民间刻书的史料少之又少,又加上现存实物罕见,汴梁民间的刻书情况很少有人谈及。从间接史料入手,通过对当时汴梁图书交易情况的分析、对前人版本研究成果中关于汴梁刻本的整理以及对北宋刻书禁令和宋代史料笔记的探寻,指出北宋汴梁民间刻书也是相当的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8.
朱熹与刻书     
朱熹是宋代杰出的出版家,本文论述了朱熹的刻书目的、所刻书及刻书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宋代的江西刻书,历代书目及地方史志有记载,不少论述宋代雕版印书的专著也多所涉及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又有清康熙间文行远撰《浔阳蹠醢》一书的典籍部分详细记述了宋代江西九江、庐山地区的刻书、藏书情况。而早在南宋初年尤袤编撰《遂初堂书目》即有京本、监本、杭本、江西本之分。凡此种种,表明江西刻书不仅起于南宋以前,而且在宋代雕版印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一、宋代江西刻书的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史话     
《现代出版》2012,(2):33-33,52,77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出版管理机关,也是中央刻书的主要机构,其刻本称"监本"。国子监除了刻书规模大、数量多、地位高以外,最让人称道的是监本刊刻质量的精良。凡是经过批准刊刻的书籍,都要经过三次校勘。先由负责校理的官员细加校勘,后由覆勘官作二次校订,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