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清朝末年,薛绍徽以独特的女性翻译视角翻译了《八十日环游记》等英文著作,彰显了女性在男权社会和译坛中的优秀本色,同时也通过翻译实践诠释了她本人对传统道德的坚守。  相似文献   

2.
明清两朝多才女,然而,晚清闽籍才女薛绍徽却久已被当今学界忘怀。除了少数研究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学者不曾遗忘这位近代史上第一个女翻译家外,鲜有学者对薛绍徽其人及其  相似文献   

3.
薛绍徽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女翻译家,更是中国近代翻译西方文学的第一人。薛绍薇的翻译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态度严谨,用词恰当准确,忠于原著又并非一味的复述原著。  相似文献   

4.
闫舒瑶 《兰台世界》2014,(4):137-138
薛绍徽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女翻译家。更是中国近代翻译西方文学的第一人。薛绍薇的翻译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态度严谨,用词恰当准确,忠于原著又并非一味的复述原著。  相似文献   

5.
现代女作家凌叔华是最早引起世界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自她的小说《酒后》被选入日本《改造》杂志发表之后,凌叔华自觉地向国外译介自己的作品,她与英国诗人贝尔合作翻译自己的小说,在国内英语期刊《天下月刊》发表;受教于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女作家维吉妮亚·伍尔芙,用英语写作自传《古歌集》,并由英国何盖斯出版社出版,后又被译成法、德、俄、瑞典语出版.凌叔华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多种出版与传播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中国翻译界以男性为主。闽籍才女薛绍徽不仅精通传统诗词文学创作,还作为早期西方文学的女性代表,与夫陈寿彭共同完成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八十日环游记》的翻译,开创了女性翻译外国小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终身未婚的女教授杨必是20世纪中国译坛一位出类拔萃的翻译家。她在女性翻译不断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在多位学界巨擘的赏识帮助下,翻译了世界名著《名利场》,一举奠定了她在译坛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吴小英 《东南传播》2012,(9):145-147
文化与翻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翻译研究的文化取向也必然凸显翻译活动中译者的文化选择性。林语堂在汉译英素材方面首先倾向于选择能代表中国文化正统的经史子集等儒道思想;然后主要选取与自己志趣相投的闲适文化、性灵文学;最后还侧重于择取讴歌女性和弘扬中国传统女性美德的文本。  相似文献   

9.
《小说月报》的翻译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翻译小说反映了时人以小说救国、启迪民智的美好愿望,见证了翻译小说文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变迁,推动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小说月报》翻译小说的梳理,探讨了其对现代中国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正华 《大观周刊》2012,(48):17-17
萧红为了揭露和控诉代表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妇女的束缚和残害,用她特有的女性细腻的笔触,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幸女性的悲惨形象,展示出家乡妇女们动物般的生成状态,并形成了她小说中的独特的艺术形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比较文学接受研究为基本方法,通过对伊万斯小说近20年来在中国的翻译出版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评论情况的量化分析,总结中国读者接受和排斥她作品的基本状况,并从中国的社会时代条件、中国人的文化接受心理等角度出发,阐释她的长篇小说被中国读者接受和排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赵萝蕤是我国著名的女性翻译家和比较文学家.她终其一生,兢兢业业,致力于翻译事业的发展,成果著述非常丰富,成就突出,在中国学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目前国内活跃的文学市场资源,扩大图书对外出版和销售渠道,鼓励中国出版社同国外知名出版社联合翻译出版,充分利用国外良好的图书销售网络来推广翻译作品。新时期小说(1976年"文革"以后的小说创作活动)是中国当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这一时期起,被迫沉寂多年的中国小说界经历了真正的转型,产生了不同的小说流派。由于重新获得了创作自由,作家们的创造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很多作家也接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这一时  相似文献   

14.
戴乃迭是现当代著名英籍翻译家,她热爱中国,也热爱自己的翻译事业。她以深厚的中国文化和语言造诣,独译或与丈夫合译了大量中国古今名著,向西方译介了大半个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5.
戴乃迭是现当代著名英籍翻译家,她热爱中国,也热爱自己的翻译事业.她以深厚的中国文化和语言造诣,独译或与丈夫合译了大量中国古今名著,向西方译介了大半个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从出版生态学的视角审视晚清民初的翻译小说刊行现象,会深入揭示社会、媒介、文学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翻译小说热”的兴起,既和“小说界革命”相表里,也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民主革命等历史进程相伴.翻译小说承载的政治历史使命也推动了小说进入文学的中心,并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和世界文学视野形成产生深远影响.传播媒质和印刷技术的改良以及报刊运作稿酬制度助推了翻译小说的发展.除对中国文学世界的改观,翻译小说对当时出版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主题的选择和艺术形式的取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豆树青青》是芭芭拉·金索沃的小说处女作,她在小说中对人应该如何在更广阔环境里寻找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与复杂的世界共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女性独立和成长的主题、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传统家庭观念的解构,以及对生态主义的赞扬和对殖民主义的批判三个方面来解读小说文本,探讨其在当下社会的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不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同时她还是一位有着丰硕翻译成果的翻译家。她利用多元翻译视角对翻译文本、中外双语翻译、翻译与创作等角色进行全方位定位与处理,拓宽了中国传统翻译及其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与出版的关系密切,译者、出版、读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翻译作品的社会存在状况。中国女性文学的对外传播是中国翻译出版活动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下,其出版和译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依据“翻译出版”理论,简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对外出版的现状和问题,并从出版的角度来探讨女性文学的翻译策略,分析译者如何选择翻译素材,如何坚持以受众意识为主,如何坚持女性主义翻译立场,以及采取怎样的翻译方法以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让世界听到中国女性的声音,以契合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这部小说就像它的书名一样,是一朵妖娆的花,也是一朵恶之花,缠绵忧伤又令人绝望。海男一直被定义为中国女性主义作家,因为她的作品大多关注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特征,试图剖析中国女性的肉体与心灵特质,笔力老道,刀锋又往往隐藏在层层叠叠且温情脉脉的花瓣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