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办私学的教育家。他的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影响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他承继了周代的"四教",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学说。他的教育主旨是以德育人,培养的对象是他心目中能够"修己以敬"的君子,目的是服务于政治,使受教育者能够"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相似文献   

2.
王宏巍 《华章》2007,(12):57-57
孔子讲:"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两千多年来,"修身"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代表之一.《大学》作为一本儒家经典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具体、系统地论述了"修身"的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论述了"修身"的方法.因此,《大学》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修身"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亚明 《文教资料》2013,(17):81-82
在《论语》中,孔子对周代以来君子人格和德政思想做了创造性的阐释与总结,确立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人格管理思路,构建起以"仁"为核心、以"恭、宽、信、敏、惠"五要素为主要内容的君子人格管理哲学。  相似文献   

4.
从孔门弟子走向看孔子的教育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富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也是有其目的的。从孔门弟子实际走向看,孔子创办私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退藏则为"修己以敬"的隐士;用行或为"修己以安人"的教师;或为"修己以安百姓"的官员,至于商人等则非孔子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教育思想蕴涵了极其浓厚的人学特色。"以民为本"是其核心理念,培养"君子人格"是其教育的最终目标,"修己"、"安人"是其价值追求,提倡"反求诸己",开发人的精神能动性,是其教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孔子(前557-前47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为了培养"修己以安人"、"修己以敬"(《论语》《宪问》.以下凡出自《论语》一书的,均只注篇名)和能施仁政的"士"、"君子"、"贤人",孔子历来十分重视和强调品德教育.他讲学四十多年,总是把人的品德教育放在其他一切教育的首位.孔子关于品德教育的不少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向来被认为积极入仕的孔子确亦有"隐"的思想。细审孔子之"隐",其思想与庄子等避世的"躲藏"之"隐"是有区别的,孔子之"隐"为"储藏"之"隐"。孔子不仕而隐在于孔子志于己道,孔子的人生追求便是贯彻自己修己安人的仁礼之道。  相似文献   

8.
孔子成人思想中"行""忠""信"的思想内涵,用现代心理学人格层次理论解释,就是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坚定的价值体系.孔子"修己以安人"的主体性道德建构之路,即成人的途径可以解释为:内省、学习、改过.孔子"成人"思想的教育新意:通过自己挺立生命、通达人间,创造一种气氛和环境,影响他人,令他人也挺立生命、...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肩负德育和智育的双重任务,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孔子的"修己安人"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主线。本文论述孔子"修己"思想、"安人"之道,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探讨"教"与"学"。  相似文献   

10.
孟子施教的目的和孔子一样,是要培养“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的“贤人”、“君子”。使他们严於律己,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并“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人们各安其位。但是,当时的事态却不能令人满意,他说: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