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惊弓之鸟     
异日者,更赢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 “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此孽也。”王曰: “先生何以知之?”对曰: “其飞徐而呜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来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相似文献   

2.
谏阿扁书     
盖闻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故智者法天,其次不逆于天。天者,势也,非一人之驱使:民心者,非一己之私欲。语曰: “识时务者为俊杰。”《易》云: “顺乎天而应乎人。”顺天应人, 自然之理,为政者不可不明也。  相似文献   

3.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为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知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  相似文献   

4.
李肇 《阅读与鉴赏》2009,(6):29-29,55,56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不到200个字的篇幅叙述了赵宦官令缨贤举荐栋梁之才蔺相如的故事。文章写道: 赵惠文王十六年,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官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柬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相似文献   

6.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①。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曾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智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②之既经,而随有迎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③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相似文献   

7.
祭弟文     
罗小军 《中学文科》2004,(10):45-45
爱弟大姨父之子,生于八九年,十岁夭折。呜呼表弟!汝其辨乎内而讷于言者也,奈何不以天年卒而遗恨汝父兄?汝之纯明淳朴,奈何不业姨父之家乎?姨父性苛严,虽无才学,愿汝能读书,厚望于汝,而汝竟早夭,何以遂汝父之愿乎!吾尝教汝读书,习至司马光砸缸救人之事,吾言曰:“司马光有高人之行,有独知之虑。故后能成名。商君有言‘疑事无成,疑行无功’,处事须当机立断,为人不可狐性多疑。”汝疑而问曰:砸缸虽智,然缸大皮厚,水浊又深。掷小石则不坏缸,掷大石则石亦伤人,且缸皮脱落,锋利如刀,不为上策。”吾故无言以对。汝父指汝而骂曰:“孺子不可救!书中圣…  相似文献   

8.
徐华 《现代语文》2005,(11):29-29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为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知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吾…  相似文献   

9.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  相似文献   

10.
(一)马皇后论宝 [原文]马后闻得元符库①输其货宝至京师,问太相曰:“得元符库何物?”太祖曰:“宝货耳。”后曰:“元有是宝,何以不能守而失之?盖②货财非宝,抑③帝王自有宝也。”太祖曰:“皇后之意,朕知之矣,但④谓以得贤为宝耳。”后曰:“妾每见人家产业厚  相似文献   

11.
文言趣读     
一呆役押罪僧一呆役押罪僧赴州府,临行恐忘其事,细加查点,又自编二句云:“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途中时时熟记之。僧知其呆,以酒灌醉,剃其发以枷套之,潜逃而去。役酒醒曰:“且待我查点:包裹雨伞,有。”抚颈曰:“枷,有。”见文书,曰:“亦有。”急惊曰:“和尚何之?”顷之,摸其光头曰:“喜得和尚尚在,然”我“何以不之见?”(选自《笑林》)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於民族主义第一讲,有言曰:“三民主义,是救国主义”又曰:“何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呢?因三民主义,係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適存於世界”。故民族。民权。民生实为促进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之手段,而救国之真正目的,在使中国永久適存於世  相似文献   

13.
东野稷驾车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东野稷驾车@庄子 @思文~~  相似文献   

14.
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译文:孔子  相似文献   

15.
文言阁     
杰克年十矣。一旦,父子信步园中,杰克曰:“吾欲知来年体高几何?”遂背木,求父志之。劳斯持锤,于木上以钉为志。自春及夏。由夏至冬,叶飘零,雪纷飞,木高矣。春回,杰克忽忆之,亟延父诣固中较之,讶曰:“噫!吾何以反短邪?”劳斯莞尔,俄而曰:“毋怪,尔亦高矣,然未及木长之疾也。”杰克顿悟。  相似文献   

16.
选文一:(十三年)冬,晋荐①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曰:“重施②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③,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④,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丕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曰:“其君是恶⑤,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选文二:(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  相似文献   

17.
马说     
《小学语文教学》2006,(3):55-55
东郭[2]之儿,生而未尝逢马,意[3]其四足而甚大者皆牛也。他日,适市而逢马焉,惊而呼曰:“是牛,何以是班班[4]也?”其闻者笑之。语[5]诸市人,而市人笑之。东郭之儿自失[6]焉,归而语诸长者,则马也。以[7]是不语者三日。东郭之先生,闻而过之曰:“孺子[8]亦有所失乎?”曰:“非也。吾  相似文献   

18.
李参军 《物理教师》2003,24(3):17-18
近年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中考命题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不少省市在试题改革中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本文仅就其中两道新颖的试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供同行们辅导学生备考时参考 .[题 1 ]阅读下面短文 :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 ,见两小儿辩争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 ,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日中其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 …  相似文献   

19.
北人啖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吾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相似文献   

20.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为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知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